联想戴尔-中信环境技术总部

2023年10月4日发(作者:温峤)
TECHNICIAN
编辑 姜学霞
金蓝领
海弟:从化验员到木雕艺术家
文 / 苏河丰
的木雕艺术品,走过了十年为木痴狂的创作历程,成为一
个著名的木雕艺术家。他就是一个任性的“木头人”海弟。
他
原来是一家检验机构的化学实验员,从大学毕
业之后,凭着对木头热爱的初心,鉴定木头、
收藏木头,醉心木工技艺,做出了一件件精美
拜师学艺,梦想从木头开始
海弟1984年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海边小镇,祖父是
做木材生意的商人,父亲是做风炉的传统木工艺人。受
父辈的影响,海弟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用木刨制作弹弓、
木剑、风筝、各式木枪,那些独特的木制玩具,是他在小
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2006年7月,海弟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质检机构
的化验员,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在中山大学学习艺术与
设计。他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大型的检验机构,有各种实
验室,其中木材实验室是他经常去的地方。
2006年10月,木头实验室有一些陌生的木材鉴定不
出来,于是请来了木材鉴定专家、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
院苏中海教授帮忙鉴定。在朋友的引荐下,海弟拜苏中
海教授为师,跟着他学习木头鉴定技术。此后,一到周
末,海弟就去苏教授家里学习。他虚心向老师请教,从最
基础的开始学起,苏教授也视他为关门弟子,教他如何
看木头,嗅木头,摸木头,就这样,海弟跟着苏教授学会
辨识了几百种木头。苏教授还把他一生收集的各种木材
标本都传给了海弟,把自己过去在五七干校保留的一套
木工工具送给了他。每次外出,海弟都随身带着一个便
携式的放大镜,不错过任何观察木头的机会。
收木头,买木头,海弟用单车载回来一屋子的木头,
包括从家具店、古玩店购买的老家具、古木板。白天做实
验,下班后他就干起了木头搬运的活。为了搬运木头,海
弟雇请了一位三轮车师傅,俩人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才
搬完木头。
悟传统木作里面的智慧。
木工行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木工学徒一般要三
年零四个月的学习时间,学完之后,要做一张四脚趴开
的凳子,倾斜两个角度的,如果学会了,就算学成出师
了。经常有人三年零四个月的学徒期满之后,仅学到工
艺的一点皮毛,做出来的凳子只有三条腿,还有一条腿
不着地,按照木工行的说法,叫做“狗撒尿”。而海弟学
习几个月时间后,试着做了一张凳子,四脚稳稳当当着
地。汪林永师傅说,海弟能这么快学成出师,与他肯吃
苦、爱钻研、悟性高分不开。
在木质创作里,海弟擅长用棱角、缝隙和各种各样的
凿痕。海弟说:“立体的东西,就有凹凸面,你要循着光线,
会看到很多凹凸的感觉。你可以摸得到,感觉到光线的游
走。”很多作品在做的时候,会默默地延伸出去,只有你在
动手做的时候,才会延伸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海弟居住在广州美院附近,离中山大学不远。在上
班之余、创作间隙,他喜欢踩着单车去中山大学校园,去
那里看看树,摸摸树,从那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2013年,旅居海外的著名画家白父先生70岁大寿时,
在广州举办从艺四十年画展,他想用一个盒子来装他的
两本画集送给友人,特地找到了海弟。海弟用手作方式
设计创作了一款精致的木盒,给它取名“亭”。海弟说,
“亭”在中国的含义里就有一种停下来、歇一歇、再出发
海弟在苏中海教授的指导下,学习鉴定木头
潜心创作,作品里折射对人生的认知
在学习木头鉴定的时候,海弟也在跟着汪林永师傅
学习木工技术。他诚心拜师学艺,汪师傅也是倾囊传授。
怎么刨,怎么凿,怎么锯木头,海弟在认真学艺过程中领
10
OCCUPA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蓝领
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慢下来的节奏,过一种
慢生活。
海弟有一款木雕作品叫做“檐”,形状像一把锤子,
灵感就来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寓意知识就是力量。
海弟说,现在有了网络,纸质书可能很少有人去看了,都
喜欢看电子书或者直接在手机上看书。他想通过这款木
雕作品来唤回人们看书的那种感觉。
去与大家分享。
TECHNICIAN
编辑 姜学霞
经常有一些木头爱好者发来照片向他询问这是什么
木,最感兴趣的就是“什么檀”“什么花梨”“什么酸枝”,
好像不是这些就没有什么价值。在海弟看来,木材没有
好坏,只要用对了地方,每一种木头都是最好的。
2015年年初,海弟手工制作的各式日常生活器具在
梵几室内设计公司新落成的门店上架,摆在最显眼的位
置,让人们一览无遗。现在,在梵几销售的木器,其中很
多是原来的作品,譬如小山、纸镇等,这些东西的功能性
是相对模糊的。比如,纸镇是海弟创作的一个艺术作品
“镜子”,镇纸只是它一个附加的功能,更多的功能是它
的艺术性,好玩,但需要想象力,需要智慧。如果说实用
性,小山可以作为一个笔架,放置在案头,极像是一座小
山头。海弟说:“我会尝试更多的可能,利用对木材、工
艺的了解,去尝试更多的东西,慢慢来吧,很多东西才刚
刚开始”。
海弟一直羡慕过一种农耕生活。2015年开春后,他
向当地农民借了一块田,自己翻地、整畦、挖穴、播种,
栽种辣椒、地瓜、空心菜、西红柿等果蔬,还种上了一棵
香椿树和栀子树。创作累了,他就会带上锄头来到田园
里,在温暖的阳光下莳弄起庄稼来,自由自在过着田园
式的慢生活。
海弟还对这些年来搜集的木材标本进行了整理,清
点了标本的块数,登补了标本的科属拉丁名和中文名信
息。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木材,就像一个小
型的木材展览馆。
海弟属于追求现代时尚生活的新新人类,一切都随
心随性,追求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他不
希望过多地受外界的纷扰,生活里也几乎没有交际。灵
感来了,便会不定时地进行创作。他从来不会给自己预
设一个严格的时间限定,什么时间该出成果,几点创作,
几点交作业,完全遵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他可能在
书店看书、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或者踩单车去植物园,
看看树,摸摸树,从那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除此以
外,沉迷于线上的社交几乎没有。去KTV、去酒吧,更是
和他的生活不沾边儿。在近十年里,木头已然成为他生
活的一部分,在他的家中,小到勺子,大至桌椅衣柜都由
木头制成,工作室里更是木头的海洋。
从拜师学艺、鉴定木头开始,到现在专职从事木头
创作,海弟不断打磨技艺,走过了十年为木头痴狂的历
程。然而海弟说,这才刚刚开始,他将继续走下去。今后
会利用自己对木材、工艺的了解,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创
迁居小城,过惬意而随性的生活
2014年,海弟做了一个令许多亲友惊诧的决定,他
放弃了稳定的收入辞职离开了检验机构,成为了一个
独立艺术家,在此之前他在这家检验机构整整工作了
8年。海弟的父亲是一个乐天派,至今仍然每天在木工
坊里一边喝茶、听潮剧,一边干着木工活,听说儿子辞
职后,父亲理解儿子是因为酷爱艺术,辞职是为了能
更好从事艺术创作,特地从老家打来电话表示支持他。
辞职后,为了逃离大城市的喧嚣,有个清静环境安
心创作,海弟把家从广州迁到了浙江杭州,希望过一
种愜意而随性的生活。
在策展人爱米的帮助下,海弟于2014年9月初在广
州歌莉娅展馆举办了一个以“初开”命名的个人木雕创作
展。这个展览是海弟从事木雕创作以来的首个展览,也
是他告别实验室,专职从事艺术创作的首个展览,展出
的一件件木作工艺品,都是海弟用手工创作的。“初开”
预示着他回到了心之所向的最初状态。海弟说:“作品
里,凿痕斑痕齐聚于榫眼,榫眼塑造了一扇门,就像父亲
为我的新生打开了一扇门,我也正是他播撒在这个世间
的一粒种子。”
目前,海弟注册了“说木头”微信公众号,介绍木材
的有关知识,把自己辨识木头的经验写成文章,推送出
“木头人”海弟
作出更多木头作品,做出属于自己的木器品牌。
20160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1
人造大理石设备-夫子的试炼兵线的移动

更多推荐
梵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