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4日发(作者:)
“中国制造”的轻工制造业之都
马守知(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 邮编:455000)
从清早起床用的闹钟,到厨房里的咖啡壶、茶壶和陶瓷餐盘,直到熄灯睡觉使用的床头
灯和台灯,生活消费品中的“中国制造”随处可见,在外国人眼里 “中国制造”是“物美价廉”
的代名词。这些国内外畅销的产品是在哪里制造的?中国轻工业特别是生活消费品的“中国
制造”中心到底在那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轻工业?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
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电器、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等,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中国制造”的样板——“温州制造”
迅速崛起的温州,让我们瞩目:就是在这里,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
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
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
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纺织、玩具类
1. 中国服装之都——宁波
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著名“红帮裁缝”故乡,在中国服装史上有
着辉煌的一页:中国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都出
自宁波人之手,中国第一所服装学校也是宁波人创办。
近年来,宁波服装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服装企业达1800余家,年生产能
力达1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12%,并形成了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洛
兹、爱伊美、太平鸟、唐狮、维科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自1997年以来,宁波依托特有的
服装文化渊源和良好的产业优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国际服装节,服装节已成为宁波市
最重要的地方节日和大型文化经贸活动。如今,服装产业已成为宁波支柱产业之一,宁波已
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和重点服装出口基地,并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服装之都”。
2.丝绸之府——杭州
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
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
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可以说,丝绸织成了杭
州乃至浙江省的一部分历史。春秋时代,越王勾践以"奖励农桑"为富国之策;五代吴越国时
期,"闭关而蚕织"明代,杭嘉湖地区更有了"丝绸之府"的美誉;清代的杭州"机杼之声,比户
相闻"。
杭州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早在汉代,已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远销国外。现
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二百多个品种,二千余个花
色,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许多产品荣获国家部优或省级优
质产品奖,远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丝绸已形成了从蚕茧供
应、缫丝、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到丝织机械等配套的生产能力,丝绸的品牌也很多,都锦
生、万事利、凯喜雅、喜得宝等等,那可都是响彻世界的丝绸名品。杭州丝绸首推都锦生,
都锦生丝绸厂创立于1922年,曾是我国最大的丝绸工艺品生产的出口企业,主要生产风景
画、台毯、靠垫、窗帘及织锦衣料,产品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艺术
之花”。
3.中国玩具礼品城——汕头澄海
中国目前是全球玩具第一生产国,欧美国家玩具市场70%的贸易额来自中国。我国玩
具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玩具已成为我国出口五大支柱商品之一。我国玩具的主要
出口对象是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广东省玩具出口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占据了中国玩具
生产的70%;中国最重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的基地是“五省一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
福建和上海。其中,广东,福建以电动和塑料玩具为主;江苏、上海以毛绒玩具为主;浙江
以木制玩具为主。目前全国玩具企业有8000多家,从业人数300多万,年产值500亿元。
广东省的玩具生产基地主要在深圳、东莞以及澄海地区。澄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玩具
礼品城”,成为全世界主要的玩具制造和加工基地,年产值超过100亿。
二、皮革、鞋类
1.中国皮革城——浙江海宁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皮革企业卡森,中国最大的五星级皮革专业市场、国家AAAA级景
区中国皮革城,这里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雪豹皮衣,中国名牌蒙努皮衣。这里平均1
3秒钟,诞生一件皮衣;平均3秒钟,产出一只票夹;平均48秒钟,制成一只牛皮革沙发
套。海宁皮革业2007年总产值177亿元,成就“中国皮革之都”。
皮革业是海宁的一个传统产业。创建于1926年的海宁制革厂是中国皮革工业发展史上
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制革厂,至今已有82年历史。1999年12月,在海宁市区西北
部崛起了一个新兴工业区,多年开发集聚了皮衣、皮具、沙发、箱包等产业,开发面积700
亩,形成100万件皮革服装和800万件(套)皮革制品的生产能力。1994年建成开业的海宁中
国皮革城,逐步繁荣,2001年又实施大规模改造,2005年10月实施整体搬迁。目前,海宁
中国皮革城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经营企业2250多家,年销售额近100亿元,其背后
有2000多家皮革加工生产企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现已成为购物环境一流的亚洲规模最大
的“皮革市场航母”。皮革行业已成为海宁税收第一大户,占当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2.“中国皮都”——温州水头镇
温州平阳县的水头镇虽然不养猪,但它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猪皮革加工基地,被叫做“中
国皮都”,水头镇响当当的名头,名不虚传,这个10万人口的镇,生皮产量却一度占到了全
国的1/4,一年创造的产值高达40亿元,平阳县1/3以上的财政税收都靠这个镇。在水头
镇,从事制革的企业有55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6家。水头镇加工皮革的历史,最早
打南宋的时候就开始了,多少代水头人都靠着世代相传的制革手艺为生,可是,这两年在环
保门槛提高、成本增加、销路不畅、外贸政策变化以及利率提高的多重压力下,不少水头镇
的制革企业,这两年都放弃了自己的老本行,远走他乡。
3.世界鞋都——福建晋江
福建省晋江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据统计,目前晋江市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
3000多家,年产旅游鞋5亿多双,出口量达3亿多双,年产值超100亿元。旅游运动鞋产
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在全国旅游运动鞋生产企业年销售量前20名的排行榜中,
晋江企业占了半壁江山,众多企业已经成功将品牌输出海外,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日渐走红。
经过多年的发展,晋江市培育了一批鞋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如“安踏”、“特步”、“别克”、
“德尔惠”、“金苹果”等。
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产业链开始完善并逐步升级。目前晋江从
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并涌现
出如宏玮鞋材、清美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分工促使企业走向专业化,
研发水平、能力不断提高,整个制鞋产业形成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在专业化的
过程中,鞋机企业也在扮演着加速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意中制鞋机械、华昌鞋机等鞋机龙
头企业为晋江制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装备,其产品已占据晋江市场份额80%,并远销全国
各地和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三、食品类
1. 速冻食品之都——郑州
郑州速冻食品产业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河南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而
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形成了以“三全”、“思念”、“云鹤”、“胖哥”、“亿星”、“笑脸”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它们的壮大,绘就了速冻食品“河南造”撑起全国速冻行业“半
边天”的壮观景象。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
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产品目前已经达到近400个品种。公司目前在郑州、广州、成都、
苏州等地建有生产基地,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的速冻及常温生产线、几万吨低温冷库和遍布全
国的销售网络。三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北美、
澳洲、欧洲和亚洲等一些国家也成为三全重点的目标市场。
思念公司品牌影响力、生产能力、销售总量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是全国速冻类三大
畅销品牌之一。思念牌的汤圆、饺子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目前在郑州市拥有四个分厂(综
合分厂、出口分厂、出口二分厂、开发区分厂)。思念公司拥有员工二万余人,国内市场占
有率达到20%。
2.中国肉类食品名城———漯河
漯河肉类加工的龙头是双汇集团,目前其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40000人,2006年年
销售收入达到230亿元。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肉类制品加工产
量占全国的25%,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双汇集团的现代化生猪屠宰车间,看不
到血淋淋的场面。平常的一头生猪,经过这个车间的加工生产线,产出林林总总248种生鲜
低温食品。
食品加工业培育成了漯河的主导产业:聚集了近6000家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亿
元的多达30多家,包括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的南街村集团。目前,漯河市年肉
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占全国的25%;加工转化粮食300万吨,占河南省的20%,
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
3.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
2005年8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称号。如今,呼和浩
特市及所辖旗县奶牛饲养量在80万头左右,鲜奶年产量突破300万吨。2006年,同
处呼和浩特市的两大乳制品企业伊利和蒙牛的销售额双双突破160亿元,分别居于国内乳
业第一名和第二名,均超过位居国内第三名的乳品企业一倍多。
有了伊利和蒙牛,呼和浩特的“中国乳都”之誉当之无愧:在今天中国人喝的每两杯牛奶
中,就有一杯产自这两家企业;在国内乳业新产品、新技术领域,两家企业是乳业界的“风
向标”,也影响着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现在两大乳品加工企业都确定了自己的目
标:伊利提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预计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30亿美元,
进入世界乳业20强,蒙牛公司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实现“内蒙古牛”,“中国牛”,“世
界牛”的“三步走”战略。
四、家电、家具类
1.中国家电之都——广东顺德
顺德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一个“家电之都”, 现在全世界家电产品有40%以上是中国
制造的,顺德的家电产业创造了占全国1/3左右的900多亿元产值。更重要的是,它引领
了这个行业的最新技术潮流。到目前为止,顺德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共256家,其
中超10亿元的26家,超百亿元的有3家。创立了美的、科龙、容声、万家乐、格兰仕、联
塑、万和、碧桂园等8大中国驰名商标,拥有32个中国名牌产品、5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
7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电冰箱、空调、燃气用具、微波炉、电饭煲、电风扇、消毒柜等家
电的产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美的集团以570亿元的销售额排在中国企业500强第71位。
现在家电制造已不是发达国家的主产业,受利润空间的限制,它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而我国劳动力低廉,又有发展工业的基础,未来国际大家电企业转移到我国将是必然的事。
中国的家电制造业重心本在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因毗邻港澳,擅长贸易,但经过近一二十年
的发展,以顺德为首的珠三角却成了中国的家电生产基地。并且长江三角洲企业未来发展的
定位是和国际高新技术大公司或重点产业公司进行合作,因此外国大家电公司要把生产线转
移到中国,珠三角将是它的首选。而此间,顺德由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氛围,以及本来就有
许多国际大家电公司如惠尔浦、东芝、松下等在此设厂或合作。基于这两点,世界家电制造
中心的位置也极有可能落在顺德。
2.家具王国——广东东莞大岭山
2005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家具的出口额达137.7亿美元,占当年
600亿美元国际家具贸易额的23%。我国家具工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地
区,尤以广东省最为集中。去年广东家具销售额达到近400个亿,出口19.86亿美元,占
全国38亿美元的56.7%,今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又有增长,出口2.57亿美元。全省好几
个地方家具工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如顺德的发展纲要提出扶持“两家一花”,其中的一“家”
就是家具,东莞市云集两岸三地2000多家家具企业,总产值占到东竞第三位,还有中山、
深圳、珠海等地的家具业都非常发达。
东莞市大岭山镇家具产业独树一帜,其“家具王国”的称号早已扬名海内外。目前的大
岭山镇,有着东南亚最庞大的家具企业集群,最先进的家具生产设备、最完善的配套产业、
最强大的家具出口能力和众多知名的家具品牌。其中,拥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家具企业200
多家,上市公司、超亿元的家具投资企业30多家。2005年全镇家具出口总额超过18亿元,
连续10年出口值位居全国乡镇第一位。2004年大岭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
分别授予“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和“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的称号,家具产业集群也被评为
省级示范区。
五、陶瓷类
1.生活艺术陶瓷———中国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
的代名词。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
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景德镇自五
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
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
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
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2.建筑卫生陶瓷———广东佛山
广东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及卫浴陶瓷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广东陶瓷重镇——佛山市南庄、石湾
南庄镇是中国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和中国现代陶瓷工业的代表产区,大企业、大品牌聚
集,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陶瓷生产企业,如新中源、新明珠、能强、金舵等,现有8
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以及21
个国家免检产品,成为佛山和全国知名品牌最集中的镇之一。该镇还建立了全国最具规模的
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博览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目前有国内外500多家的陶瓷品牌
进驻。
“石湾瓦,甲天下”。 佛山市石湾是著名的南国陶都,制陶历史可溯源至5000年
前新石器晚期。史载的陶瓷商品性生产始于唐,盛于明清。石湾陶瓷占据了全国中高档陶瓷
很大比重,鹰牌、东鹏、钻石等知名陶瓷品牌都聚集于此。石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陶瓷产业
链,陶瓷原料、机械装备以及辅料配件等成龙配套,世界主要陶瓷供应商几乎都在这里开设
了分支机构。
山东省也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特别是建筑陶瓷,近1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总量上讲,目前山东的墙地砖产量已超过福建,仅次于广东,并与广东、福建占据国内建
筑陶瓷业的前3强。山东的建筑陶瓷定位中低档,少数企业产品定位中高档。这些建筑陶瓷
企业主要分布在鲁中的淄博、鲁南的临沂,主要生产水晶砖、抛光砖、聚晶微粉、渗花砖、
超微粉、广场砖、瓷片和少量的仿古砖。
六、饮料类
1.茶类
中国茶都———杭州
2005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0家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 荣誉称
号。2005年杭州市共有11个区(县、市)产茶,茶园面积44.7万亩,茶叶总产量25000余
吨,杭州的茶叶总产值占全省的近1/3,茶叶单位产量已超过江苏、河南、重庆、山东等产
茶省份,总产值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拥有“国宝”西湖龙井的杭州,在中国茶叶界的地位
愈来愈重。
中国茶都———信阳
信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厚重的茶
文化底蕴。信阳毛尖与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为三大著名绿茶。信阳茶区的优异的生态环境
条件,孕育了信阳茶叶丰富的内含成分,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的含量都相对较高。由于
叶片肥厚、叶形较小,加上独特的采制工艺,就形成了信阳茶叶独特而优异的品质:香气清
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色泽翠绿披毫。难怪苏东坡惊叹:“淮南茶信阳第
一”。“信阳毛尖”一经问世,盛名远扬,畅销不衰,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
奖;195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2.酒类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茅台镇
2004年7月18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将“中国酒都”的招牌正式
授予仁怀。仁怀的灵山秀水酿造了国酒茅台,茅台酒拥有中国政治酒、外交酒、友谊酒的殊
荣。其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历史之久是任何品牌的酒都无法替代的。作为
县级市,仁怀现有酒厂506家,其产销量均占贵州的半壁江山,占全中国的近2%。酒对财
政的贡献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0%。可以说,酒是仁怀的支柱也是贯穿仁怀的灵魂。
中国酒都———四川宜宾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和土
壤最适宜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 明代宜宾酿酒空
前发达,出现了著名的温德丰、德盛福、长发升等糟坊。至今宜宾五粮液)一直延用着明代
的16口古窖池。五粮液创始人邓子均独得这“陈氏秘方”的祖传秘方,采用五种粮食作为
酿酒的原料。一脉相承于酒都悠久酒文化的五粮液,如今已成为“中国酒业大王”。
七、调味品类
中国醋都———山西清徐
清徐县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的醋都,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
4000多年,酿造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形成以山西水塔老陈醋
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群体,全县共有70多家食醋企业,拥有六大系列60多个品种、
年产醋10万吨的规模优势,占全国醋产量的六分之一。水塔老陈醋2007年获得中国驰名商
标称号。清徐醋业有水塔、东湖两个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金元、来福、王氏三家企业
获得了山西省标志性名牌和山西省名牌称号,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产业集群。
八、文体用品类
1. 制笔业
中国制笔之乡———浙江桐庐县分水镇
分水镇2002年底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制笔之乡”荣誉称号,目前已经实现了"世界人
均一支笔"的生产目标。至2007年,全镇制笔企业550多家,配套企业近300家,产销各类
圆珠笔、水笔、中性笔(塑料笔)60多亿支,产值达到27亿元,其中制笔规模企业增加到
55家,产值9亿元。
铅笔制造基地———浙江丽水庆元、
铅笔制造业是庆元最早的行业之一,早在80年代初期,以浙南铅笔为代表的铅笔制造
业就落户庆元。目前,全县已有铅笔生产企业18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年产铅笔近30
亿支,占全国铅笔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年产值3亿多元,占全市制笔行业年产值的三分之一,
是我国制笔行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全国最大的铅笔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2.钢琴之乡浙江德清洛舍镇
———
莫干山下的浙江德清县洛舍小镇是著名的“钢琴之乡”, 一架钢琴有2万多个零部件,
德清现可以采购到85%以上。 目前全镇已有40多家钢琴制造相关企业,2005年全行业产量
达到3万架,占全国钢琴产量的十分之一。2002年,就已经涌现出农民调音师60多个、专
业漆匠150多个,共有专业吃钢琴饭的农民1000多个。品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罗宾牌”、
“克里斯顿牌”、“舒曼牌”、“罗曼牌”等,共有30多个洋名品牌。海尔乐器、杰士德、
华谱、德乐、韵音等一家家钢琴企业相继崛起,其中杰士德生产的瓦格纳钢琴,有40%销往
加拿大、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3. 中国钓具之乡———河北省固安县
2007年7月14日,河北省固安县被中国钓具协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国钓具之乡”称号。
固安县是全国知名的渔具生产集散地,历史悠久。截至2006年底,全县各类从事渔具生产
及配套的企业358家,规模企业158家,拥有深加工生产线320条,产品涉及60大类8000
多个品种,年产各类渔具产品8亿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到日本、美国、奥地利、
德国、意大利、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渔具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据中国钓具协会统
计,固安县渔漂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渔漂生产基地。全县渔具企业
的规模扩大、设备升级、品种增多、科技含量提升,涌现出了“红帆”、“康新”、“阿卡
迪亚”等一批在国际市场上知名的渔具品牌。渔具企业自行设计生产的自升式帐篷、夜光浮
漂等14种产品获国家专利。
结束语:
2008年以来,以“物美价廉”为最大特点的“中国制造”,遭遇了五十多年来最严寒
的春天。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使得众多的“中国制造”之都
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大量工厂停工,生产规模萎缩。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是挑战也是
机遇。这样的形势将会迫使处于价格低端的“中国制造”,向价格中端甚至高端迈进,“中
国制造”必须发生这样的蜕变。“中国制造” 不能总是“物美价廉”,要尽快地完成从“中
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真正地让“中
国制造”的产品“质优价高”。
-
更多推荐
家具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