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漆施工-星汇物流

丝绸知识大全
2023年10月9日发(作者:谭元)

丝绸知识大全

本文由中国丝绸网整理收集,转载请申明

一、丝织物的分类与品名编号

丝织物以其外观与结构特征分为1 4大类。即:绍、纺,绉、绸、缎、绵、绢、绫、罗、

纱、葛、娣、呢、绒。

但在其定名时,是以产品大类为基本词,并在其前冠以修饰词。其修饰词包括原料种类。

工艺特征,织物形态。组织特征和主要用途等。例如:人造丝软缎、古香缎、喇叭绸等。如

果再加上它的品号。它所用的原料也就清楚了。

丝织物的编号有外销编号与内销编号之分:

外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7所示。外销丝绸编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代表原料,第二位

(有时二、三位在一起)代表大类,第三、四、五位(有时只有四、五位)代表品种规格。

例如:l l560电力纺中的第一位“l”为桑丝,第二位“1”代表纺。 第三、四、五位“560

即为具体规格。

内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8所示。亦是采用五位数字。为了与外销区别,17个数字不用,

仅使用89两个数字。 第一位数字代表丝织物用途,其中:8表示衣着用丝织物,9表示

被面和装饰用布。 第二位数字代表原料属性。 第三位数字代表组织结构。 第四、五位数

字代表规格序号。

二、丝织物的性能特点

采用桑丝及柞丝为主要原料,以氏丝或绢纺纱织成的各种丝织物,具有以下主要性能特

点,可供服装衣料选用及加工时参考:

1.各类纯丝织物的强度均较纯毛织物高,但其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高雅华贵,为高级服装衣料。

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价格便宜,为

中档服装及时装衣料。特别在回潮率30%时亦无潮湿感。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棉、毛织物好,一般熨烫温度可控制在150180C左右。慰时垫布方可

免出极光。对柞丝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风格,价格比

长丝织物便宜,亦为外用服装理想面料。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三、面

[双绉]

双绉,是用桑蚕丝为原料制成的绸缎,其特点,是绸面呈现双向的细微绉纹,所以称双

绉。双绉的经线是2022D2根并合无捻的桑蚕丝,纬线是2022D2-4根并合加S向强捻

Z向强捻的桑蚕丝,平纹组织交错而成的坯绸,经过精炼脱胶后,由于SZ捻向的纬

线与无捻的经线的交错中,纬向各自捻向扭曲,因此,在绸面上反映出两种不同捻向微细扭

曲美感的绉纹。

双绉的规格很多,配套齐全。幅宽有7090100114140cm的。重量有859

1012141516182022m/m的。有纯白、染色、印花的。宜做男女衬衣,还可

做各种绣衣,用途广泛。我国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广东、山东等绸缎主产区都有生产,

并向全世界出口。是我国绸缎生产和出口的一个重要品种,占我真丝绸生产和出口总量的

15%和10%多。

双绉由于特点多,质缺好,用途广,深受欢迎,盛销不衰。

[提花绸]

提花绸,是用提花机使经纬线交错点织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绸缎,是绸缎中的一个大类,

是与绸面印上花纹的印花绸大类不同的一个类别。其中在双绉的经线上提花的称花双绉,

丝纹经线上提花的称花绉缎,在纺经线上提花的称花纺,等等。还有在各种绸缎经线上提花

的,有织锦缎、花软缎、花富纺、花大绸等,特别是还有一种在提花绸上印花的,即提花印

花相结合的绸缎。

提花绸中,除了已名闻中外的我国传统品种的织锦缎、古香缎、克利缎、金宝地、天鹅

绒等外,还有当代盛销世界的花绉缎、万寿缎、九霞缎、花广绞、花软缎等。目前提花加印

花的绸缎在西欧也很流行。

各种提花绸,可以适应各种内外服装和装饰方面的需要,有用于内衣、外衣和礼服的,

有用于被面、床罩和椅套的,还可用于糊墙和各种装饰的。用真丝提花绸作糊墙绸,不仅美

观大方,而且还有吸泄气体,调节室内温度之功。 我国绸缎产地都生产提花绸,占我绸缎

产量的35%以上,占绸丝出口量的20%上下。我国提花绸品种多,花色多,广受国内外消

费者的欢迎。

四、丝绸织品编号的含义

丝绸织品的编号是用三位数表示。

1位数代表织品所用原料的类别:

序数 1代表桑蚕丝,包括土线、双宫丝、绢丝

2代表合成纤维,包括锦纶、涤纶等

3代表天然纤维混纺

4代表柞丝,包括柞绢丝

5代表人造丝,包括粘胶、醋酯等

6代表两种原料以上交织,包括长丝交织、长丝与短纤交织

71-6有所不同,其代表被面类产品。

2位数代表大类品名,如绢、纺、绉、绸、缎、锦、绢、绫、罗、纱、葛、绨、绒、呢等。

3位数则代表丝织品规格的顺序号。

大写的英文字母代表织品的产地。如:

B 北京 C 四川 D 辽宁 E 湖北 G 广东 H 浙江 J 江西 K 江苏

M 福建 N 广西 Q 陕西 S 上海 T 天津 V 河南 W 安徽 X 湖南

丝织品上都带有标签,从标签上的编号,便可认定产品的原料物成及产地。

五、真丝绸和仿丝绸的识别

丝绸分真丝绸与仿丝绸两种,其区别方法有:

一、品号识别

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左边第一

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物为“2,混纺织

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

织物为“7

二、光泽、手感识别

全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

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

六、丝绸的护肤保健作用

素有"织物皇后"美称的真丝织物,如今越来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丝绸

制品对人体具有独特的护肤保健功能。 蚕丝是一种天然高级蛋白质纤维,含有18种与人体

皮肤相类似的氨基酸成份,真丝绸附着在皮肤上通过接触磨擦,对人体的皮肤有保护滋润、

延缓衰老的作用,还有着增加上皮细胞活力,防止血管硬化,促进伤口愈合和使白血球下降

等特殊功能。

真丝绸质地高雅,穿着柔软舒适,其透气、透湿性俱佳,具有良好的吸污和搞菌力。据

日本美容学家研究分析,其吸湿性是全棉制品的1.5倍,放湿性超过棉制品二成以上。丝绸

服装能使皮肤顺利地出汗,同时吸收代谢的二氧化碳,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微生物在皮肤上

孳生的机会,从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经专家学者研究,蚕丝中的乙氨酸有防日光辐射的能力,利用真丝纤维对紫外线的吸收性可

以防御过剩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危害;蚕丝中所含的氮元素能抑制纤维迅速燃烧,而遇火

不易烫伤人的皮肤。因此,有人将丝绸赞誉为人类的"第二皮肤"一点儿也不过份。

七、中国丝绸的历史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

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

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

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

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

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

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

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

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

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

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

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

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

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

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

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

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

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

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八、丝绸与中国民族文化

丝绸的出现,使养蚕织绸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手工业

门类。丝绸的兴盛则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给中国古代民俗、习惯以巨大

的影响。与此同时,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人类历史上,因丝绸贸易而兴起的东西方人民的大规模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整个人

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少诗篇是以蚕桑丝绸为题材的。如《诗经》中反映妇

女从事农桑事业的情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

大量对蚕桑丝绸的描写,可以窥见丝绸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巨大影响。

作为世界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中国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如蚕马神话、

螺祖教民、天仙配等等,都以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蚕桑

丝绸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蚕桑丝绸的亲情。

九、丝绸的三十四小类

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 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 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

效应的织品。

3. 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S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

1600T/m,是细密绉纹的织品。

4. 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绉纹的织品。

5. 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 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 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 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 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10. 双宫:全部或部分采用双宫丝的织品。

11. 疙瘩:全部或部分采用疙瘩、竹节丝,呈疙瘩效应的织品。

12. 星纹:应用绉组织的织品。

13. 罗纹:单面或双面呈轻浮横条的织品。

14. 花线:全部或部分采用花色捻线或拼色线的织品。

15. 条:绸面呈现横直条形花纹的织品。

16. 格:绸面呈现格形花纹的织品。

17. 透凉:应用假纱组织,构成有似纱眼的透空织品。

18. 色织:全部或部分采用色丝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21. 山形;应用山形或锯齿斜纹组织,呈明显山形或锯齿花形的织品。

22. 花:提花织品。

23. 修花:经过修剪的提花织品。

24. 有光:有光粘胶丝或半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5. 无光:无光粘胶丝或无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6. 闪光采用有光超光异形断面合纤长丝纯织或交织,呈闪光效应的织品。

27. 亮光:采用金银钱(铝皮)纯织或交织,呈亮光效应的织品。

28. 生:采用生丝织造,不经精练的织品。

29. 特染:经或纬丝采用扎染等特种染色工艺,呈二色及扎染花色效应的织品。

30. 印经:经丝印花后再行织造的织品。

31. 拉绒:经过拉绒整理的织品。

32. 立绒:经过立绒整理的织品。

33. 和服:门幅在40cm以下,或整幅中织有各40cm以下的开剪缝,供加工和服专用

品。

34. 大条:经纬采用柞大条丝的平纹织品。

十、绸缎种类

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

真丝绸:以真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是用蚕丝加工成绸缎的统称。

人丝绸:以人造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合纤绸:用合成纤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交织绸:用两种不同原料交织成的绸缎。

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绸缎作为衣物加工的原料(服装、围巾、头巾、领带等)

装饰类:装饰方面的用绸(装饰墙壁、裱画、书封、提包等用的绸)

工业绸:工业用绸(打字机色带等)

保健绸:医疗用绸(真丝人造血管、人工皮等、绿色绸)

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用丝织机械以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针织绸:用针织以丝线构成的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绸。

无缫织绸:不用机织和针织,是将废丝加工成纤维网,再经机械加工而构成的绸。

按绸面表现及染色等分类:

提花绸:用提花机织成的绸(大提花绸,小提花绸)

印花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网印花机(印花台板)印成花的绸。

染色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染色机(染缸)染成的绸。

扎染绸:用棉纱线根据设计安排结扎在坯绸的一定部位,然后进行染色,待染色后去掉

结扎纱线,就是扎染绸。

按工艺分类:

坯绸:未精练的绸,称生坯绸。

练白绸:已精练的绸。

漂白绸:已精练并经漂白的绸。

熟绸:经纬丝先精练脱胶成练丝(熟丝)再织成的绸。

闪色绸:经、纬线精练后染成不同色,即不同色的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十一、绸的原料及工艺

绸的原料及工艺:

1. 真丝:桑蚕丝(桑)、柞蚕丝(柞)、桑绢丝(桑绢)、柞绢丝(柞绢)、桑轴丝(桑

轴)、柞轴丝(相等轴)、蓖麻绢丝(蓖)的总称。

2. 粘胶人造丝(粘胶丝)由粘胶方法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总称,是主要的人造丝,

是人丝绸的主要原料。制作工艺:是用木材、棉短绒等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纸粕,再浸于18-25

浓(18%上下)氢氧化钠溶液中1-2h,再压榨到浆粕质量的2.6-2.8倍,生成碱纤维素。再

经粉碎、老化、加工硫化碳黄化生成纤维素黄酸酯,再溶解于衡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成为粘胶。

粘胶经熟成、脱泡、过滤后,在经纺丝机从喷丝头的细孔中压入由硫酸、硫酸钠和少量硫酸

锌所组成的凝固浴中凝固、再生、拉伸成丝。然后将卷绕成丝饼,经水洗、脱硫、澡白、上

油、和干燥后成为粘胶人造丝。

3. 粘胶人造棉:(学名:粘胶纤维。定名:粘纤)原料和生产方法同粘胶人造丝,只是

在纺织机从喷头的细孔中压入由硫酸、硫酸钠和少量硫酸锌所组成的凝固浴中凝固、再生、

拉伸形成丝,再集束拉伸后切成适当长度的短纤维,再经脱硫漂白、上油和干燥为人造棉。

再经纺纱机纺成纱。

4. 铜氨人造丝(铜氨丝):用上等木浆、棉短绒浆粕为原料,溶解在由铜四氨氢氧化物

{Cu(NH3)4COH2}组成的铜络合盐溶液的铜氨溶液中制成纺丝溶液,经混和过滤和脱泡后纺

丝。以水为凝固浴,水法成形是在"漏斗纺丝"。然后通过酸浴将纤维素完全再生,再水洗、

上油、干燥而成铜氨人造丝。

5. 醋酸人造丝(醋脂丝):用纤维素为原料,一般采用高纯度甲种纤维素的精制棉绒浆

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与醋酸酐作用,其分子上羟基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而生成三醋酸

纤维素酯。醋酸化反映可在非均态下进行(主要用于湿防法制造纤维),也可在均态下进行

直接纺丝。起光泽相似桑蚕丝。

6. 锦纶丝(短丝称锦纶,长丝称锦纶丝):习称:耐纶、尼龙、卡普隆。由酰胺链与脂

族基或脂环基连接的线刑大分子构成。根据缩聚组分的碳分子个数来简称各相应的脂族聚酰

胺纤维。如聚酰胺单体聚合成。聚酰胺66纤维是由含有6个碳原子的已二酸缩聚而成。光

泽分为半光、有光。外型似蚕丝,用其为原料的织品,称仿真丝稠。

7. 棉纶丝(短丝称涤纶、长丝称涤沦丝):习称:涤纶、的确凉。由元醇与二元酸或

W-羟基酸等合成的聚脂线刑大分子构成。用溶体纺丝法制成纤维,而后进行加工制成丝。

外型似蚕丝,用其为原料的织品,称仿真丝稠。

8. 维纶丝(短丝称维纶,长丝称维纶丝):习称:维尼龙、纱纶。由聚醋酸乙烯酯经皂

化而成的高聚物。

9. 腈纶丝(短丝称腈纶,长丝称腈纶丝):习称:奥纶、开司米纶、爱克兰。丙烯腈的

聚合称。丙烯腈的聚合属自由茎型链式反应,生产中多采用溶液聚合法。根据所用溶液(介

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向溶液聚合。均向溶液的溶剂有硫氰酸钠的浓水

溶液、二甲基亚砜、二甲基酰胺等;非均相溶液多用水为介质,在聚合过程中高聚物不断沉

沉淀析出。均相溶液聚合反应所得的聚合液就直接纺成腈纶丝。

10. 丙纶丝:(学名:聚丙烯纤维。习称,聚丙稀、帕纶。定名,短丝称丙纶,长丝称

丙纶丝)(丙)由丙烯聚合而成的高聚物。

11. 氯纶丝:(学名:聚氯乙烯纤维。习称,无美龙、氯纶。定名:短丝称氯纶,长丝

称氯纶丝。(氯)由氯乙烯经自由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2. 棉纱(棉):用棉花经纺绩成纱。

13. 毛纱(毛):用羊毛纺绩成纱。

14. 麻纱(麻):用苎麻、黄麻、亚麻纤维纺绩成纱,常用规格同棉纱。

15. 金钱线革(铝皮):不耐高温的,用铝箔粘合在两层纤维素醋酸丁酯薄膜之间,靠

透明的粘着剂粘结,铝皮色彩决定在粘着剂中所加的醋纤颜色。用于不须炼的熟织物。

十二、绸的品种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

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蓁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

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1. 纺:应用平纹组织,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经纬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绸面较平挺,

纺的牲是质地轻薄而又坚韬。

2. 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

性的织品。

3. 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4. 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5. 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6. 罗:全部或部分应用罗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个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数纬

丝方扭绞成的,即谓罗。

7. 绒:全部应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品。

8. 锦:应用缎纹、斜纹组织,花纹精致多彩绚丽的色织提花织品。

9. 绡:应用平纹或收纱组织的轻薄透孔织品。

10. 呢:应用各种组织和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型感织品。

11. 葛:应用平纹、斜纹及其变化组织,经屈纬疏,经细纬粗,质地厚实,绸面呈横向

梭纹的织品。

12. 绨:应用平纹组织,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为纬,质地较粗厚的织品。

13. 绢:应用于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织品。

14. 绸: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

十三、丝绸的鉴别

一块衣料或一件服装,要判定是否是真丝、棉、麻、毛或人造纤维时,一般是由经验判

定。如长期接触各种织物售货员、缝纫工等,因为长期接触而富有经验眼看手摸就可判定什

么原料的织品。但现在合成纤维很多。锦纶、涤纶、粘胶纤维的超细丝和异型丝,可制成仿

真丝绸,足以假乱真,仅凭眼看手摸是很难判定其真伪的。因此,要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和研究,方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如: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鉴别法、溶解鉴别法、化学药

品着色鉴别法、熔点差异鉴别法和红外光谱鉴别法等等。

那么,消费者没有必要的检测条件,怎样来鉴别丝绸的真伪呢?以下来介绍两种简单的

方法:

(一) 手感目测法:

1 目测法,真丝绸有珍珠秀的光泽,光泽柔和。而化学纤维的织物光泽不柔和,明亮

刺眼。

2 蚕丝纤维纤细而长,棉纤维短,羊毛有卷曲。化学纤维整齐度好。

3 手感法:蚕丝手感柔软,贴近皮肤滑爽舒适。

(二) 燃烧法:

1 蚕丝在燃烧时有烧羽毛味,难以续燃,会自熄。灰烬易碎、脆、蓬松、黑色。

2 人造丝(粘胶纤维)燃烧时有烧纸夹杂化学味。续燃极快。灰烬除无光者外均无灰,

间有少量灰黑色灰。

3 棉纶、涤纶燃烧时有极弱的甜味,不直接续燃或续燃慢,灰烬硬圆,成珠状。

4 棉和麻都有烧纸的味,灰烬柔软,黑灰色。

5 羊毛燃烧时和蚕丝差不多。目测即可看出二者不同。

本文由中国丝绸网整理收集,转载请申明 内容可能还有很多不全,但

是基本的知识都包含在里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千泽电磁炉-云计算有哪些股票

丝绸知识大全

更多推荐

丝绸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