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套装门安装方法-门厅吊顶造型图片大全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入户门对着餐厅隔断图)
日本的传统民居--“町家”
苏东宾;徐从淮
【摘 要】Japanese traditional dwellings have some distinctive features, but
in different age, different regional residence have their own person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ype of traditional dweling in Japan: machiya
House, and it i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eople’s buildings in business
area of city. machiya Hous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Japanese traditional
dweling.%日本传统民居有着一些鲜明的共性,但是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民居多
少也有着自己的个性。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传统民居中的一个类型:“町家”,这种
“町家”民居是城市中工商业者的一种商住结合的居住建筑形式,在日本民居建筑
最具代表性,尤其是京都的“町家”建筑。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4页(P60-63)
【关键词】日本;京都;传统民居;町家
【作 者】苏东宾;徐从淮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南昌,330031;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南昌,
33003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024;TU-80;TU-86
1.1 民居的种类
日本将民居称作“民家”,指的是一般庶民居住生活的建筑,也包括一些上层阶级
的住宅。而民居建筑中上层阶级的住宅规模比较大,质量比较好,并且有较高的艺
术价值与代表性。
现存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以后的建筑。日本传统民居
可以按居住者的身份来分,笔者将“农家”、“町家”及“武家”统称为“民家”。
(1)“农家”民居。在远离城市的地区有一些传统村落,这里分布有很多“农
家”,所谓“农家”是从事耕种或者从事捕鱼的家庭的居住建筑。一般建筑物内部
有一部分是用来饲养牲畜的,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是密切相关的。建筑物的屋顶一般
是茅草或者杉树皮,到了近代也用瓦来做屋顶。
(2)“町家”民居。“町家”(商家)是在城市里从事工商业家庭的居住建筑,
也被称作“町屋”,也是本文将介绍的日本传统民居形式。日本传统民居中“町家”
是最具特色的一类,
另外还有中下层的武士的住宅称作“武家”,“武家”民居也属于日本“民家”。
这些住宅或许使用的是同样的建造方法和材料,有着同样的传统样式,它们的区分
仅仅在于规模的大小,选材的优劣。
“町家”是“町人”的住宅,而“町人”就是在城镇中从事工商业的城市居民。而
“町”指的是商业街区或者小镇,这些地区的商家民居大多是在江户时代以后,由
于日本经济兴盛而产生的。
本文着重介绍的就是京都的“町家”建筑。
1.2 日本民居历史
在原始时代有两种居住形式:“竖穴住居”与“高床住居”,所谓的“竖穴住居”
就是在地面挖一个坑,然后立柱,在柱子上覆盖屋顶。另一种住居形式就是“高床
住居”,这种将地面抬高做一个架空层的做法,在住宅上很少见,一般用于仓库建
筑和神社建筑。
平安时代贵族的住宅形式:“寝殿造”,这种住宅是以“寝殿”,也就是“正殿”
为主,其他附属建筑围绕它而建成的贵族住宅。正殿一般是最大的一栋建筑,位于
建筑群的中心,并且面向南面的花园。正殿用非常厚重柏树皮做屋顶,建筑使用了
高床式,室内地面架空,高出室外地面。但是这个时期老百姓的住宅还是以竖穴住
宅为主流。
现在留存下来的民居形式大多是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形成的,这段时期由于城市化
进程很快,生活方式也有所变化,在住宅中“接客室”成为很重要的房间,房间使
用了“榻榻米”(草垫)、“障子”(推拉窗)和“床间”(放置画轴与花瓶的壁
龛)等构件,这种典型的做法被称为“书院造”(图1)。相对来讲百姓的住宅就
朴素的多了,很多民居都是茅草屋顶。“书院造”对日本民居的影响非常大,后来
的民居大多采用了“书院造”的设计元素。
江户时期“茶室”作为一个新的要素被“町家”建筑所采用,成为日本民居的重要
特征。这一时期百姓的住宅使用了新的技术与材料,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房间的布
局大多是“田”字形。到了明治时期的日本民居建筑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筑样式
也开始西化,许多欧洲古典建筑的元素在民居中被采用。虽然二战后日本人的生活
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如今很多日本的住宅里仍会保留带榻榻米的“和室”以保
持日本的传统民居文化。
“町家”建筑就是从事工商业家庭的居住建筑,这些从事工商业的人被称作“町
人”,他们是最早的城市居民。“町”指的是大城市的商业街区或者小的城镇,根
据“町”的位置,又可以分为“产业町”(因地方产业而兴盛起来的商业地区),
“城下町”(位于统治者城池附近,以封建主的城郭为中心,围绕这些城郭发展起
来的小城镇),“门前町”(位于神社寺庙附近,有大量的参拜者而形成的小镇,
在“门前町”中都有一条独具特色的街道,被称为“表参道”,这条街道一般都是
通向神社寺庙),“宿场町”(作为驿站的小镇),“港町”(港口码头小镇)等,
这些商业街区和小镇都是在江户时代以后,伴随城市经济繁盛而产生的。
“町家”民居建筑一般会建在道路的两侧,面阔不大,因为面阔的多少与税金是有
关联的,除非很有实力的商户会加大面对街道的面阔。这种民居布局是将面向道路
的房间作为店铺,而店铺后面的房间做住居与仓库等附属用房。
中世纪以来的“町屋”建筑大多是二层。明治时期以后也出现了一些三层建筑。今
天“町家”建筑不断地修复改建,有
1的作为饮食店,有的作为土产店及旅馆设施被利用。
在日本“町家”的类型是以该建筑所处的街区或镇来分类的,分为:“产业町”、
“城下町”、“门前町”、“宿场町”、“港町”及“寺内町”。
“町家”民居与其他民居建筑所用的材料几乎一样,建筑物基本上是木结构,木架
构体系,其外墙分为“真壁”和“大壁”两类。“真壁”是建筑物的柱子不做隐藏,
在柱子之间建造的木板墙壁,而“大壁”是柱子不在外部显露,墙壁使用的材料一
般是泥土中间夹竹篾,这种材料的使用一般在“町家”建筑仓库。屋顶的结构形式
有三种:“入母屋”(歇山顶)、“寄栋”(庑殿顶)和“切妻”(二坡屋顶)。
屋顶的材料有:茅草、木板、瓦、石等。
“町家”民居建筑的平面构成比较狭长,类似中国广东的“竹筒屋”,对着街道的
空间一定是店铺,依次是中间的房间和后面的房间,然后是庭园,最后有可能是仓
库。
奈良县橿原市是日本江户时代典型的“寺内町”,整个市区的有500多座“町家”
建筑,这些建筑都围绕着“称念寺”展开,图2为该历史街区的“今西家”,
1650年建成,如今被列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4.1 京都“町家”的历史背景
京都的“町家”是在平安时代的中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因工商业发达而形成的商
业街区。京都的“町家”大多是店宅一体的形式,也就是建筑分为店铺的部分与住
宅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公”的空间与“私”的空间。现在京都的“町家”大多
是江户时代中期的建筑,这些民居建筑有着相当历史沉淀,在设计创意上具有优美
的建筑造型,建筑的抗震与耐久性也是非常好,是日本民居建筑中最优秀的建筑类
型之一。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从公元794年迁都至此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位于日本
的中西部,是日本传统建筑、绘画、雕刻、园林等艺术的聚集地。京都是模仿中国
都城长安的格局规划设计的,东西约4.5km,南北约5.2km,城市内部街道呈
棋盘布局,街道两侧至今还有很多传统建筑,整个京都古城有着厚重的历史氛围。
而这种氛围绝不是一天两天打造出来的,它的韵味要靠时间去刻画,其中“町家”
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4.2 京都“町家”的特征
京都的“町家”一定是分布在街道两侧,它与街道的基本构成如图3所示。这副
图画描绘的是中世纪京都的街景,可以看出“町屋”建筑的构成是院落式布局,建
筑的一个面朝向街道。这些建筑的结构从屋顶的形式上看有三种:二坡屋顶、庑殿
顶、歇山顶。一般建筑的面阔很小,5~6m左右,大多建筑内部有天井,天井的
作用为采光与通风。房间内部的铺地有:“土间”、“木板”和“榻榻米”,“土
间”一般设在入口玄关处。
京都“町家”民居建筑室内与室外构成元素上,最显著的有:外立面上的“格子”、
“障子”(推拉窗)、“虫笼窗”和“犬矢来”,内部的“榻榻米”和纸质的推拉
门等(图4)。
其中“格子”是京都“町家”的最具特色的构件,这种用木材制作的构件既可以作
为窗子也可以作为门,光线可以通过格子投入室内,由于内弱外强的光线,白天通
过格子从室内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外面,而从外面看室内就比较难,很好的保护了隐
私。由于“町家”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格子的设计也不一样,我们将格子与职业联
系起来,就有了“米屋格子”、“酒屋格子”、“染屋格子”等等种类名称。但格
子的式样与变化不是非常大,京都民居的格子与其他地区民居的格子相比要纤细很
多,格子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了遮挡视线,而不是防盗。
“虫笼窗”在京都“町家”外立面上也很醒目。因为绝大多数的“町家”建筑的二
层都非常低矮,二层都会建造用白石灰涂抹出特有的“虫笼窗”,这种窗子都是竖
条格子,功能也是通风和采光,同时也在建筑外立面上形成阴影,产生立体美。为
什么叫“虫笼窗”?因为这种窗子的类似于饲养昆虫的竹篾笼子。
还有外墙脚的“犬矢来”,它是建筑一层墙裙位置的竹制构件,目的是为了防止雨
水从地面反弹到墙面,保持墙面清洁。这种构件一般都会弯成缓和的曲线。“犬矢
来”也是“町家”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之一。
此外,“町家”建筑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室内的“榻榻米”、纸质的
推拉门和“障子”,这些也是日本和风建筑的共性。
4.3 京都“町家”实例 ——“杉本家”
平成10年(1998年),京都市组织调查,发现在市中心“町家”建筑的数量有
28000多座,虽然数量很庞大,但是这些传统建筑每年都要以上千座的速度消失。
“町家”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
我们具体介绍的且具代表性的“町家”建筑:京都的“杉本家”。
“杉本家”曾经在凤凰卫视的《筑梦天下》节目中介绍过,该建筑初建于1743年,
1864年经历了一场大火而损毁。杉本的后代利用保留下来的图纸在明治3年
(1868年)重新恢复了祖宅的原貌(图5)。
“杉本家”位于京都市下京区新釜座町,这家人主要是从事的商业为“和服”的制
作与销售。“杉本家”占地面积1200m2,建筑面积:435m2。建筑面向道路的
开间有11间半(约21.8m),在当时是算是规模巨大的“町家”建筑。整栋建
筑的格局是“町家”建筑典型的“前商后宅”格局。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空间非常
灵活,没有固定的墙壁和窗户,每个房间都可以通过纸质的推来门来分隔大小。
家里地位最高的主人的房间位于最里面,接近庭园。庭园也是日本民居的一个重要
特征,兼备通风与采光的功能。有了庭园,有了分隔空间的推拉门,有了遮挡光线
的“障子”,室内外光线就有了明显的对比。通过障子的开启,我们可以清楚观察
到庭园的景物,夏天的新绿,秋天的红叶,冬天的冰雪。
建筑屋顶为“切妻”式(二坡屋顶),屋脊的方向与道路平行,这也是“町家”建
筑的共同特点,被称作“平入式”(图6)。
京都的“町家”建筑样式最具有代表性,从平安时代开始就有这种建筑样式的出现,
到了江户时代,这种建筑样式已经定型,建筑设计构思非常成熟。如今在京都的
“町家”建筑样式都有江户时代建筑样式的影子。“杉本家”坐落在京都城最繁华
的地段,也是江户时期以来规模最大、最典型的“京町家”,建筑中蕴含京都工匠
的技术与创意,是“町家”建筑中非常优秀的建筑之一。
“杉本家”的保护状态也比较良好,在平成22年(2010年)被指定为日本的
“重要文化遗产”,“杉本家”建成已经有100多年了,到如今建筑周边的环境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杉本家”作为住宅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一切都显示了日
本人的传统观念,对过去的祖屋的珍惜及过去生活方式的留恋。(图7)。
“町家”民居作为日本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类型之一,它所代表的建筑文化在日本
人的心目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虽然现代建筑传入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简洁实
用的建筑形式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每年成百上千栋“町家”民居的消失,日本民居研究者及有识之士一直持续着
民居保护的研究工作。笔者在此对日本“町家”民居的保护更新做了一些归纳,从
中梳理出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几点,希望能对我们的民居保护有参考价值。
(1)如今我们政府部门也非常注重民居的保护,但是周边的居民并没有这样的意
识,经常出现改建扩建的破坏行为。而在日本针对这样的问题,他们做了许多民居
保护的基础工作,那就是先对民居知识的普及,让普通居民对民居树立起保护意识。
例如,组织居民到传统聚落去参观旅游、请专家学者来现场讲解,甚至展开民居保
护更新问题的讨论会,这些活动虽然不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将民居保护
意识慢慢渗透。笔者曾参与了日本佐贺县鹿岛市经传统民居知识普及,这里曾经是
“宿场町”,他们邀请普通居民在空间开敞的旧酿造仓库内举办音乐会,这种活动
扩大传统民居的影响力。
(2)当确立了民居保护意识,政府就开始发动传统民居建筑的使用者,让居民参
与民居的保护是最直接有效的。因为居民才是民居建筑文化的见证者,他们才是保
护传统民居的主体。
(3)“町家”建筑距今已有上百年或几百年的历史,很多建筑陈旧破败,所以经
常要修复。而日本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对有价值的民居建筑会给予扶持。资金的援
助同时也包括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而政策上的扶持就体现在税收方
面以及建筑法规方面给予的宽松。
(4)对于“町家”的保护更新不能局限在某一栋或者某几栋建筑,日本有传统建
筑保护区的制度,也就是对整个传统建筑地区的整体保护。而这个保护规划中对新
建民居的引导特别重要。他们对新建民居的位置以及形式、高度、色彩等都做了具
体的规定。
“町家”建筑外立面上的“格子”,“虫笼窗”,“犬矢来”,
图片来源
图1:作者绘制;
图2、6:作者拍摄;
图3:洛中洛外图屏风(洛中洛外图:16世纪初绘制的京都市区与郊外的街景屏
风,如今作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在文化史、美术史、建筑史、城市史中有着较
高的学术价值。);
图4:作者拍摄及收集的“町屋”民居照片;
图5、7:Google Earth。
【相关文献】
[1]中村 昌生.京の町家[M].京都:淡交社,1994.
[2]太田博太郎.民居的调查方法[M].札幌:第一法规出版社,1967.
[3]安藤邦广.住宅的传统技术[M].京都:建筑资料研究社,1995.
[4]城市设计研究所.日本的城市空间[M].东京:彰国社,1968.
[5]杉本尚次.日本民家の研究 その地理学的考察[M].京都:ミネルヴァ·アーカイブズ出版,
2011.
[6]今和次郎.日本の民家》[M].东京:岩波文庫,1989.
[7]川島 宙次.日本民家デザイン[M].相模原:相模書房,1986.
[8]苏东宾.日本的重要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制度[J].规划师,2005(3).
[9]苏东宾.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 [J].中外建筑,2014(3).
[10]杨大禹.传统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J].南方建筑,2011(06).
[11]顾孟潮.日本建筑的哲学/美学观[J].南方建筑,2010(01).
[12]施梦嘉.日本建筑文化的“和魂汉才”之路[J].学术界,2010(4).
太阳能光伏发电十大品牌-红星美凯龙进口家具品牌

更多推荐
榻榻米款式图片大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