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

中国家具行业反倾销背景资料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中国家具行业反倾销背景资料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 王肖涛

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情况

中国家具业经过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到2006年中国家具业的生产总值达到了430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7.1%。2006年中国家具业出口额1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88%,其中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到了60%。

按出口地区看,第一是美国,去年出口到美国家具80亿美元。

第二是亚洲,亚洲出口42.9亿美元家具,占出口总量的24.5%。其中:香港第一,日本第二,出口日本11.8亿美元,占到6.7%。

第三位出口到欧洲,34.86亿美元,占20%。

从出口品种来看,去年坐具类出口第一,出口74亿美金,增长31%,占到出口量的42%。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量是25亿美金,占了出口的一半,增速非常快。

第二是木家具去年出口57.5亿美金,增长30%,占到总量的33%。

第三位是金属家具,出口24.76亿美元,增长25%,占总量的14.4%。

综述:中国家具行业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跨越

近十年来,中国家具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年均生产增速已超过20%,年均出口增速超过30%,全行业已从传统手工业发展成为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且装备先进、门类齐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以及国际市场出口需要的重要产业。我国由此成为世界家具生产大国,并在2005年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家具第一出口大国。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家具行业生产总值达4300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完成1852.76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7.1%,产销率为97.45%,经济效益、利税等指标均明显好于上年。全行业出口1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88%;进口8.02亿美元,增长17.14%。其生产和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轻工行业平均水平。

家具行业取得的成就其内在原因有五:

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一批新的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产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也大幅提升,家族式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变,作坊式企业朝着高度机械化方向前行,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跃上新的台阶。

二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家具行业总共有1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加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多功能性产品不断开发,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2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3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槛较低,因此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而很多地方政府都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进一步促进了产能规模的扩大,致使中低档家具产品过剩。

贸易壁垒重重出口市场高度集中

从家具出口市场看,目前我国出口目标市场依然高度集中,美国占我家具出口总额的60%,亚洲和欧盟分列第二、三位。这种出口格局极易埋下贸易隐患,因此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仍是家具企业亟须关注的问题。涉案11亿美元的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虽然对大多数出口企业影响不大,但对一些未应诉的中小企业却有不小的打击,有些甚至破产。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发展多元化产品。

欧盟对我沙发、坐椅等家具酝酿多时的反倾销调查,由于欧盟内部的意见分歧至今虽未立案,但已给我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沙发和转椅是近年来我国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因此,欧盟反倾销一旦立案,将会对椅业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影响,企业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一旦因出口增速过快而导致贸易摩擦,必将对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劳动密集型家具业造成冲击,且这一影响将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有人估算,美国对中国家具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已经影响到了15万人的正常就业。

壁垒:中国家具出口面临反倾销和绿色壁垒严峻挑战

日益突出的国外绿色环保壁垒和频繁实施的反倾销调查,导致我国家具出口受限。除了国际反倾销调查导致家具出口增长乏力外,随着欧盟REACH法规即将实施,环保因素正成为国外技术壁垒的突出主题,我国家具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国外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加大了部分家具企业出口难度。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出口家具的反倾销调查不断增多。2006年2月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出口木制卧室家具进行的第一次年度复审中,应诉的47家企业中,9家企业得到1.24%-216.01%不等的税率,38家企业获得了62.94%的加权平均税率,没有应诉的企业均适用216.01%的统一惩罚性税率,此次复审调查初裁使我国家具出口面临全面提高的反倾销税率,特别对于未应诉家具生产企业,出口形势严峻。今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又启动了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第二次行政复审,我国196家企业位列其中,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此外,2006年9月,我国将14个税号的家具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11%,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直接导致家具企业出口利润下降。

目前,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着日益突出的国外绿色环保壁垒。除了美国对我国出口家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外,近年来,我国输欧家具高速增长也已引起欧盟家具

4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企业的不安和担忧。目前,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我国木材产品提出森林认证(FSC)要求。环保因素正成为国外技术壁垒的突出主题,环保标准相对较低的我国家具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欧盟将于2007年6月起实施《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家具制造业作为化工产品的下游产业,届时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困局:中国家具反倾销入困局 企业“私了”为暂求自保

所谓“私了”是指:在美国对华家具反倾销案行政复审中,有些企业用“赔一笔钱”的方式给美国申诉方,从而不走应诉的法律程序。

事实上,我国迄今遭遇的最大反倾销案——美国对华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在两次行政复审中都遭遇“私了”困局。在第一次行政复审中,108家涉案企业中有50多家企业选择“赔偿和解”;而第二次行政复审自3月7日启动以来,196家涉案企业中到目前至少也有50多家企业选择“赔偿和解”,而在5月底之前“私了”的企业数量估计不会停止增长。

如此众多的涉案企业选择“私了”而不参加应诉,这在我国反倾销应诉中尚属首次;这一动向,很可能对本案应诉工作和我家具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据了解,反倾销应诉中的“赔偿和解”,是指申诉方与应诉方通过谈判,后者给前者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要求申诉方撤销复审申请,使应诉方继续使用原审终裁(原有)的税率。

众多企业选择“私了”,很可能出于一种“暂求自保”的心理。这样,他们公司就可以继续以原审中的反倾销税率向美国出口,而不用经过冗长的法律程序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第一次行政复审的初裁结果使参加应诉的企业获得的平均税率比和解企业提高了约10倍。这一结果,让我国很多涉案企业在第二次行政复审启动后“犯嘀咕”。2月9日,美商务部公布的第一次行政复审初裁结果表明:企业获得的平均税率为62.94%,对比原始终裁的7.24%,提高了约10倍。

“抽样陷阱”刺激“私了”

此次复审调查中抽样方式不明朗,可能是“私了”的外部诱因。

从2005年开始,美国在一些反倾销案的复审调查中,采取了一种新的抽样方式——随机抽签选择强制应诉企业样本。而在以往,样本企业选择是按照企业出口量的大小排名,选取排在前几位的作为样本参加全程调查。在美国对华家具反倾销案原审中,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按美国法律,其它涉案企业的反倾销平均税率是由这些“样本”企业的单独税率加权平均算出。显然,样本企业税率的高低,就成为决定其它应诉企业命运的关键。

5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如果样本企业都是大企业,那么整个行业就有可能取得相对较低的平均税率。因为无论是从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还是应诉经验等条件看,大企业获得更低单独税率的概率,都比小企业高得多。

相反,如果复审中采取新的抽样方法,由于涉案企业中小企业远多于大企业,那么小企业被选为样本企业的可能性很高,最后样本企业得到相对更高的单独税率、进而整个行业平均税率更高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高。与这种结果相比,在原审中获得较低税率的大企业,显然更愿意‘私了’。

“私了”是不明智,国内家具企业如果倾向选择“私了”,会丧失主动权,形成不好的示范效应,容易进一步助长美申诉方滥用反倾销“敲诈”中国企业的嚣张气焰。

美申诉方“只需将中国企业列上黑名单”,就可“坐等”中国企业“送和解费上门”。如果这样,人家何乐而不为?国内企业一致应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计。

美国《伯德修正案》规定,遭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的美国国内申诉方,将从反倾销税中得到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美国国内产业滥用反倾销。但该法案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法,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废止。

以后,美申诉方将拿不到反倾销税的补偿,只有拿到‘和解费’才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部分家具企业的‘私了’做法是不明智。 “私了”还是应诉?对于不少家具企业来说,很可能是个严重的问题。

其实,这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私了”只能换来单个企业的一时“苟安”,但失去的却是行业整体的长远利益,最终会伤及企业自身。而积极应诉,尽管过程艰苦却会苦尽甘来。

这方面,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应对美国反倾销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经过全行业团结一致、数年如一日的艰苦抗争,不仅一步步打掉了美方强加的高税率,而且最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告倒”了美国商务部,赢得了苹果汁反倾销案的彻底胜利。

相信已经选择、或者准备选择“私了”的国内家具企业,如果研究一下苹果汁反倾销应诉的经验,肯定会有很多和现在不一样的感受。

应诉:反倾销涉案企业应积极应诉停止规避行为

2007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开始对我国木制卧室家具进行第二次反倾销行政复审调查。应申诉方的要求,本次调查公告共列出196家中国涉案企业,较第一次复审多出88家企业。

在2006年美国商务部对我木制卧室家具案进行的第一次年度复审中,一部分企业因与申诉方达成和解而被排除在调查之外,一部分企业没有应诉。在应诉

6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的47家企业中,9家企业得到1.24%--216.01%不等的分别税率,38家企业获得了62.94%的加权平均税率,没有应诉的企业均适用216.01%的全国统一惩罚性税率,此次复审的加权平均税率和全国统一税率均高于原审终裁的税率(分别是7.24%和198.08%)。在第二次复审中,中国涉案企业面临的形势将依然严峻。

据近美国商务部负责进口管理部门的副助理部长斯蒂芬•克雷斯(Stephen

Claeys)透露,自从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征收反倾销税以来,美国商务部发现中国出口商在出口中存在多种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如使用假发票谎报出口数量、对产品进行微小改动以区别征税产品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通过越南等第三国出口等,克雷斯称,这些规避行为是不合法的,美国有权对这些行为采取反规避措施。

所谓反规避措施就是为了防止出口商利用海关税则的规定将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拆解或改头换面或采取其他措施继续向出口国出口,以图逃避反倾销制裁,而将正在生效阶段的反倾销救济措施扩大适用于倾销产品的零部件或经改装后的产品。反规避是反倾销的一种延伸,且威力比反倾销更大。

因此,一旦企业因实施了不合法的规避行为而遭受美国的反规避措施,企业对美的家具出口将雪上加霜。为此呼吁企业停止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出口行为,抓住第二次复审机会,与协会、律师和进口商配合,积极应对,力争降低反倾销税率,将我对美家具出口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看法:建立对反倾销的预警机制比应诉更有效

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从1979年到2004年8月底,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高达593起,涉案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反倾销频发起因复杂化

近期针对中国制造产品反倾销案的不完全名单。名单显示,包括女式内衣、玻璃水杯、电烫斗、鞋类产品、过硫酸盐、无缝钢管等等一系列中国产品正在不同国家地区处于立案阶段,而花岗岩、冷冻和罐装暖水虾等产品已经处于反倾销终裁阶段。

“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针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居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总量首位,约占全球反倾销调查的七分之一。

我国制造产品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企业间无序竞争、彼此拆台,令压价出口情况普遍存在;二是政府职能转接不畅,致使行业管理混乱,“政府没有把出口管理或审核权下放给行业协会,协会便不能对违反行业整体利益的出口企业作出惩罚”。

在当前,国际上针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成因已益发复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加剧,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

7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头,“不少国家迫于国内制造业的压力,倾向于把反倾销合法化、制度化”。

中国产品“把柄”不少

中国自身的经济特点,令国内的出口企业容易成为国外有目的地运用这一政治工具的目标。各方面资料都显示,中国在劳动力、原材料方面享有巨大的比较优势,令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外部竞争环境恶劣,缺乏整合能力,也缺乏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令产品附加值低,竞争手段只能单一依赖价格。

与此同时,中国承接了大量外来直接投资,同时也承接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转移,令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必然令中国出口量相当可观。

种种因素的累积,令中国制造产品频频“触雷”。为了规避高昂的反倾销税率,不少国内企业纷纷另寻“出路”,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别国。

预警比应诉更有效

把握细节将有效提高应诉胜算,作为替代,越来越多企业在面对行业反倾销诉讼时,选择组成反倾销联盟,共同应对费时费力而耗资巨大的调查诉讼过程。

反倾销应诉九成落败

残酷的现实是,目前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案件时,遭遇超过九成的败诉率。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企业或整个行业被推到反倾销的台前,但国内尚未形成权威的应诉主体,组织松弛,应诉率非常低。大部分企业一旦被调查、指控,他们首先希望的是行业内的大企业代为出头,而更小的企业甚至完全不应诉,这就是目前国内反倾销应诉的现状。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应诉率低、胜诉率低的“双低”问题。

预警制降风险效果显著

目前真正重视该机制的企业很有限,但也有一些行业企业正逐渐重视预警机制构建。罗非鱼养殖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目前中国的罗非鱼出口占国际总供应量约七成。近年来,多家从事罗非鱼出口的企业共同成立了罗非鱼协会,聘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来进行国际市场反倾销情况的分析、调查,以及跟进行业贸易数据和整体贸易情况。这样企业可以获得国外相关养殖行业的现状、相关产品价格指标等即时信息。虽然目前,该行业还未遭遇到反倾销问题,但是建立预警机制这种前瞻性的做法,对于将来企业万一涉及反倾销问题时,对提高其抗风险能力方面非常有帮助。

把握细节将有效提高胜算

除了需要积极应诉、专业的律师团队之外,对于细节之处的把握更是重要。比如是否构成倾销、是否构成损害、是否还有其他影响构成损害当地行业经济判断的因素等,每一处都需要紧抠,每一个点都要核准。在反倾销抗辩中,有众多地方值得商榷,包括关于抗辩的主体是否成立,在倾销幅度的认定上规则是否适用,

8 轻工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策略研讨会

对于替代国的选择,是否与国内情况相似等。另外成本核算问题、损害界定、是否同时有不可归结于企业的损害原因,都是举足轻重的细节,如果每一项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有望让应诉方处于有利位置,大大提高胜诉几率。

9


-

更多推荐

企业,反倾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