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敬畏大自然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 敬畏大自然是什么意思
  • 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 如何做敬畏自然,怎样敬畏自然
  • 敬畏自然的优美句子
  • 敬畏自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敬畏自然的作者的简介
  • 敬畏自然的名言有哪些
  • 《敬畏自然》的原文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因为人只有心存敬畏,重新回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人类文明才能充满理性、良知与道德感,人类的生命存在才更有价值,更有保障,健康有序的传承下去。

命运突然变了轨道,从不给世人打声招呼。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懂得反思的人看到了灵魂的残破,精神的虚脱。也让那些自以为是,任性妄为的人,意识到人类在大自然、命运面前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当今时代,虽然医学昌隆、科技发达,物质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人类在自然面前,依然像咿呀学语的幼童,许多未知的、未明的、未曾见识过的现象和谜团,还占据着绝大部分,等待探索和发现。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中华民族自有史书记载以来,就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古圣先贤,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神明,将“天道”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理念,将“天人合一”视为文明进步的道德标准,将“天地人和”视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大同理想。

《庄子•天道》篇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天道”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精髓,塑造了中华民族独具一格的文明特质,影响和培育着中华儿女的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俗和信仰形成。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关帝说:“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

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知天地、自然的广袤、浩瀚、无边无垠,才能感知命运、天道的神奇、博大、丰富多彩,才能感知自身的渺小、卑微、力有不逮;从而唤醒内心的自律和良知,扬善止恶,慎独修心,培养出高尚的人格。

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种植畜牧;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语言文字交流;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宗教信仰神明崇拜。

通孔融怎么死的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文明礼仪道德规范;通过敬畏自然,人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发现,才有了日益繁荣的哲学、医学、农学、工学、理学、数学、文学、美学、法学、化学、物理学。

人类的科技发展、物质文明进步,只是在“天道”、“自然”的善意引领下,取得了微不足道的一点成果,就像一个小孩在大海边捡到了一颗贝壳,兴奋地手舞足蹈,大海中还有多少宝藏,人类依然一无所知。

因此,人类不仅要敬畏自然、敬畏天道、敬畏生命、敬畏神明,还要感恩自然、感恩天道、感恩生命、感恩神明,这样,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欣欣向荣。

人如果不知敬畏,取得了一点成果,便沾沾自喜,以为战胜了自然,以为可以肆无忌惮、任性妄为地独行于自然法则之外,破坏生态,破坏环境,残杀野生动物,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讲道德,损毁信仰,泯灭良知,“自然”也会以他独有的手段,让人类品尝到自酿的苦果。

天灾人祸,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最让人恐惧的事件。然而,天灾固然可怕,人祸更为凶险。旱涝、风暴、山火、海啸、冰雹、地震、蝗灾、瘟疫等自然灾害,虽然对人类的生存产生直接影响。但只要人类应对措施得宜,完全可以将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

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风雨雷电,寒暑温凉,地震海啸,气候变化,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于地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利用自然,通过自身的努力适应自然,而不是肆意毁坏它,破坏它,消灭它!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自身的吉凶祸福,关键在于“事在人为”。综观史书记载,天灾也往往对应人祸,而人祸造成的危害更是远远大于天灾。

滥砍滥伐,破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球无法正常呼吸;乱排污水,污染江河湖海,导致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人类无法饮用清洁水源;滥捕滥杀,残害野生动植物,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产生并且的近义词连锁性的严重后果,人类自身的抵御力也将下降。

疯牛病、禽流感、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SARS病毒、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新冠肺炎等,层出不穷,让人类应对不暇。

而人类自身的野蛮、狂妄、残暴、奸邪、阴狠、自私、任性,不知敬畏,不知廉耻,争斗内讧,互相侵害,才是导致天灾频仍,人祸连连的罪魁祸首!

遵循天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古圣先贤写进经典里的谆谆教诲,也是人类社会走进文明历久不衰的基本基石。

敬畏大自然是什么意思

“敬畏大自然”读音(jìngwèidàzìrán),意思是:我们要对大自然抱有既敬重又畏惧的心理,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敬畏大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大自然是指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敬畏”的意思是既敬重又害怕。出自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你应该尊敬但也要害怕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大自然给予了人类自然灾害。敬畏自然可以涵盖很多种角度,一般意义上的敬畏,可以从敬与畏两个角度切入.因为需要尊敬自然界的伟大馈赠,所以尊敬的关键在于通过行为来体现尊敬之意,不要破坏和玷污自然.从畏的方面讲就是强调了保持清醒的警惕,因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不应该过大的夸大人的能力,自然的威力是人难以对抗的.

如何做敬畏自然,怎样敬畏自然

一、“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二、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电能电功教学设计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敬畏自然的优美句子

1. 中庸之道,应该是对敬畏自然和对自然的利用最智慧的结合。敬畏自然的句子集锦  2. 古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神灵,一有灾祸,必定祈天降福。  3. 我们要手拉手,肩并肩,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4.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名成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们常常怀着感恩的.敬畏自然。  5. 人类若想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发展,就必须学会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6. 我们要学会尊崇自然,敬畏自然,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地球。  7. 因为我们敬畏自然,才有了懂得感恩的品性。  8. 我们因该从根本上转表观念,不应该宣称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  9. 学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悟。  10. 敬畏自然,才能在自然中适者生存。  11. 我们承担起自然赋予我们的责任,关注自然,敬畏自然。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有关敬畏自然的经典名言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4、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埃斯库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

敬畏自然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的作者的简介

三、重点解读分析:敬畏自然1、作者简介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2、文体知识议论性散文:它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就是用文学的、抒情的语言写关于西藏的电影的议论文。3、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支撑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第2---10段本文的结构情况4、重点研读,深入探究阅读第2段,回答下列问题:(1)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这种狂妄的表现”指什么?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表达作者评价的词是哪个?狂妄。“窃笑”的依据是什么?①人类打开的空间只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②今人也会变为古人。③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2)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的含义吗?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由“万有引力”到“相对论”由“上帝造人说”到“古猿进化说”阅读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乃至“灰尘”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其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同样,灰尘虽小,但其内部的分子结构却很复杂,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②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③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乃至人体。阅读第8段,回答以下问题:“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沉默的声音”?山崩之前是寂静无声的,但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沉默的星星里隐藏着宇宙诞生、发展的信息。冰冷的化石中有生物如何进化的答案。阅读第10段,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我们的弟兄”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将其称之为“弟兄”?宇宙中除了人类之外的一切。它们也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尝试从文中找到答案。因为人们常把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合理的一面,但若是走向极端,往往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5、语言赏析本文的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掉入陷阱,就会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骨汤火锅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种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4)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转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①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作用: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②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③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④反问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陈述句:你一定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作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总结: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先明确论证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事理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引证(引用名家言论)A.举例论证(事实论证)①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②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B.道理论证(事理论证)①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②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对比的手法和作用①空间人类的渺小②观念处于发展中③时间(历史)属于低级生物④智慧被造的智慧⑤生命(大小)属于自然智慧的一部分C.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D.比喻论证(喻证)①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子之间罢了。②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敬畏自然的名言有哪些

一、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法国雨果

二、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三、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美国惠特曼  

四、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美国埃斯库曼斯 

五、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英达尔文  

六、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法国雨果

《敬畏自然》的原文是什么

《敬畏自然》

严春友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 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数字出版专业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现在21世纪科学技术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米勒的作品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我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演讲稿的格式范文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手工书签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品简介】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作者简介】

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4年在本韩语输入村初中毕业。1979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大自然的智慧》等。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并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及广西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

更多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敬畏大自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