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浅谈教师如何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作者:张利君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5期

(乌海市海勃湾区幼儿园内蒙古乌海016000)

一、创设说的环境,尽量引导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一)多看。3~6岁的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老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就必须是直

接观察到,直接能接触到的外界物体,从而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词汇。如:在开学时把教室布

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的家”等情景。由老师根据情节制成图书、贴绒、剪贴等,让孩

子观看,从而萌芽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以及高高兴兴上幼儿的愿望;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

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园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

让孩子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在散步时,边走边问:“这是什么?马路

上还有什么车辆?”要求能力强的孩子用连惯地语句进行回答,对那些口语表达发展较慢的孩

子,则要求他们讲出车辆的名称即可;在教孩子排队洗手、走路、搬小椅子等活动中,先让孩

子观察事物,老师一边操作一边用角色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为孩子示范表演,然

后请孩子学着做学着说;另外,看电视、录像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通过以

上途径孩子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二)多听。培养孩子注意地听,是发展孩子口语的先决条件。我们让孩子听成人讲故事

(选择的故事内容要简单,形象要生动鲜明)、邀请同伴互相倾听,还让孩子听各种声音,

如:乐器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打

桩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听后让孩子模仿想象,效果特好。

(三)多说。如:当孩子每天来园时,教师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引导孩子用比较响亮的

声音说“×××老师早,×××小朋友早,爸爸、妈妈再见”;在进餐前洗手,通过念儿歌,不仅能

学习洗手的方法,而且能规范地说做的动作;当个别孩子对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能用点头、摇

头来表示时,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她们说,如大小便、喜怒哀乐等;又如:区域游戏活动,不论

是智力角、语言角,还是美工角,孩子通过活动,寓教于乐,乐意接受,做到开心开口、开

窍,尤其是在语言角中孩子敢想、敢说,教师将“小猫、小兔、小猴”等玩具安置在桌面上,衬

托些背景就成语言主题“动物园”,孩子在参观动物园中自然学会了许多词汇和句子。

二、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引导幼儿多练说。

(一)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练说。3~6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言自语,同伴相互间

语言模仿。如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呼唤同伴,有小声念儿歌,

有的求老师帮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师讲述某个问题,表现出在集体活动和自由获得中积极说

话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

(二)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随时练说。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

出现的,但不是每个孩子听一听、讲一讲就能掌握的。只有在多次运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词意,

做到正确使用,此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培养。

(三)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地练说。游戏活动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它的

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

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完成,孩子非常感兴趣。

(四)通过家长在家庭活动中的引导,进行家园同步练说。我们通过家访和向家长调查孩

子在家庭中的详细情况,许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中对幼

儿进行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其主要方式有:

1、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作客时,首先要求孩子能主动向客人打

招呼,在适当的时候,念念熟悉的儿歌,唱喜欢唱的歌曲给大家听;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商

店、公园、动物园,通过与成人交往和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2、家长重视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方

法有: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并作适当的指导,要求家长不要用“糖糖、饭饭、囡囡、嘘嘘”

等婴儿用语与孩子交流,抓住孩子掌握语言、口语的最佳期。家长与孩子语言交往,要如同托

儿所老师与小朋友交往一样,要语言规范“一次到位”,如“饭饭—吃饭、囡囡—宝宝、嘘嘘—

小便”等。同时指导家长让孩子多开口讲,来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3、家长与幼儿交谈的重视程度较好的,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皆优于重视

程度不够的家长。说明善于沟通的家长中,家长的言语,家长的循循善诱给了幼儿学习语言的

范本,家长的言语指导对开启儿童智力也有极大的益处。因为幼儿通常会碰到具体问题而向父

母请教,父母的及时启发,会引导幼儿想得更深、做得更好。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三、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幼儿,不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

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

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

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

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四、多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申辩

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为此,老师、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

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

与孩子交谈;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问孩子:“小花猫的肚子饿得咕

龙源期刊网

咕叫,到哪里去弄吃的呢?”孩子会说:“小花猫饿了会去捉老鼠吃。”“到哪里去捉?怎么捉

呢?”或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让他有话可说;还可以找几幅图片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

家长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

起来。

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快乐。与孩子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不但会培养幼儿的

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的敏捷性以及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能力,也会使二十一世纪的

孩子更聪明。


更多推荐

孩子,语言,家长,幼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