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技巧

一、墙面环境创设的意义

幼儿园班级物理环境中大片的墙面环境作为“无声教材”,最能体现

班级特色,它蕴含着教育信息,是幼儿观察、认知和表达的重要场所。

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时,不能单纯为了美观,而应在

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墙面环境之

中,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二、墙面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时,要注意主色彩和构图,将文字、图片、

色彩等进行点、线、面合理的布局,使墙面、板块达到一个意新、形

美的最佳展现。

(二)适宜性原则

不同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墙饰内容呈现,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

用。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

差异,选择符合幼儿需求并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作为墙饰内容。

(三)参与性原则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幼儿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作为活动

的主体参与其中,用他们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才能有效地

促进幼儿的发展。特别是班级主题墙的布置,教师应给幼儿亲手参与

环境布置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在获得了新知识的

同时使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动态性原则

墙面环境是开放的、动态的,而非长期固定不变的,要随着幼儿知识

经验的增长、兴趣能力的变化、课程内容的丰富、季节的变化等不断

更新环境布置。如随着主题教学内容的深入,墙面创设的内容和材料

也应不断增加、不断丰富。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方法

(一)主题墙

1.主题墙创设的意义

主题墙一般是指幼儿园各班教室环境中的墙壁,它主要是根据各班开

展的主题活动内容而设计和布置的。其作用是引领幼儿的探索学习,

梳理、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和获得的经验,反馈幼儿的成长,帮

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

主题墙是课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

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中介和桥梁。主题墙为幼儿提供了

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便于幼儿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为实现对

话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主题墙,幼儿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形成对

人和事的积极心态;通过主题墙,能让教师有效地倾听幼儿的想法,

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及时调整活动计划;通过主题墙,

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成果,还可以了解孩子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及

其在整体中的发展水平。

2.主题墙创设的方法

(1)主题墙的创设要统一规划,每个班级上位墙饰主要设置评价栏、

主题介绍、作品等内容,主要以欣赏为主;下位墙饰以师幼互动为主,

创设探索墙、互助墙、区域墙等,让幼儿操作。

(2)主题墙创设的内容应渗透五大领域,同时要不断地变化,具有

阶段性。

(3)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放入主题墙的创设中,让幼儿以主人的身

份参与环境创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真实情感融入到墙饰中。

(4)伴随课程的开展而变化,逐步展现幼儿的作品,布置互动墙等,

也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预留空白,采用主题墙背景不变、主题内容常

变的策略。

(5)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共同构想环境创设的设计,共同参与

环境创设的布置,共同参与主体环境的互动,共同进行环境创设的反

思。

温馨贴士:主题墙的设计可根据园所的特色、季节、传统节日、民风

民俗等主题来设计,也可结合课程设计主题墙内容,可分为月主题、

季主题和学期主题。

(6)引导家长参与互动,让家长了解主题,邀请家长共同收集材料,

共同参与环境创设,一起进行调查评析,协助做好主题活动的延伸。

(7)加强培训和检查,通过教学研讨、专家讲座、环境检查评比等

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环境创设水平,在上墙之前通过环评小组同意,

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案例:


更多推荐

幼儿,环境,主题,创设,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