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

浅析住宅空间布局设计

摘要: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住宅是城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住

宅商品化的推出,强化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人们己不满足于单调、简陋的住宅,追求的是精细、

灵活、能满足多种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住宅。现代住宅在舒适的基础上,形式和内容都

也都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针对住宅内各个空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相应的功能需求对空间布局

设计进行浅析。

关键字:住宅;空间布局;灵活

一.住宅空间的分类与要求

住宅的功能空间要完整、布局合理,符合现代生活的行为需求,不仅仅是面积的大小,关

键是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舒适度。住宅布局按私密性可分为私密性空间(卧室、书

房、卫生间)和非私密性空间(厨房、客厅)两种;按人的功能动态可分为休憩环境(卧室)、

学习工作环境(书房、厨房)、人际交往环境(客厅、餐厅)。休憩环境为“静”的环境,交际

环境为“动”的环境,学习工作环境为半静半动环境。住宅内部应通过合理组织,实现动

静分离、公私分离、洁污分离、食居分离、避免相互干扰。

客厅、卧室等房间应尽可能布置在日照通风较好、且冬暖夏凉的南面或东南面,而把

厨房、餐厅、卫生间和次要卧室可以布置在北面和西面。如果有楼上楼下,应把起居厅和

卧室布置在楼上,而客厅、餐厅、厨房布置在楼下,卫生间应分层设置。这里特别强调的

是,客厅是家庭日常生活中最为活跃和白天使用效率最多的空间,其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

南面,便于日常活动能够接受阳光照射。

住宅的走道要短,并避免走道把住宅隔成两半。厨房炉灶是住宅室内的主要空气污染

源,厨房门窗不应与卧室门窗相对而开,以减少对卧室的空气污染。当住宅面积较大且有

许多房间可供选择是较为理想的状况,但如果一家共居斗室,也可从小中求大,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采取围、隔、挡、及活动家具的组合变化,来灵活区划空间,做到互不干扰

的一室多用。

二.住宅空间布局设计原则

住宅内部的不同功能区,各有自己明确的使用功能,有自身的使用要求,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联系。因此在平面布局上,如何处理好这些功能区的关系,使之使用合理而不相互

干扰便是户型设计的一大关键。

(一)起居室的设计

起居室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独立性,一是通风采光,面积在18~25平方米左右。

以前户型中起居室往往是“过厅”的角色;现在的起居室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因

此设计之中必然要充分考虑它的独立性,要考虑相临门、窗、阳台、卫生间的位置是否恰

当,否则会影响家具的摆放与使用,降低空间使用效率。起居室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应该

有很好的采光通风。起居室的采光口小或采光口凹槽深,会影响室内采光,使起居室缺乏

日照。

(二)卧室的设计

卧室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一般来说主卧室的面宽不应小于3.6米,面积

在14~17平方米左右,次卧的面宽不应小于3米,面积在10至13平方米左右;其次,

应注意卧室的私密性,和起居室之间最好能有空间过渡,直接朝向起居室开门也应避免通

视。

(三)厨房的设计

厨房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烹饪、餐饮习惯。餐厅、厨房,属于大众的空间,

应该足够开放。在餐厅与厨房的布局上,设计更应该加重考虑。采取开放式布局,可以将

二者完美融合,也更体现对家庭成员的关心,使之有良好的交流空间。厨房应该有采光、

通风条件,且充分考虑冰箱、微波炉等物品的放置,使得厨房操作人员产生一种舒适的生

活情怀。

(四)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三个基本功能,即洗面化妆、淋浴和便溺,而且最好能有所分

离,可以避免使用冲突。从卫生间的位置来说,单卫的户型应该注意和各个卧室尤其是主

卧的联系,双卫或多卫时,公用卫生间应设在公共使用方便的位置,但入口不宜对着入户

门和起居室

(五)辅助空间的设计:

对于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储藏间等。这部分面积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

要。比如储藏空间,包括杂物间、进入式衣柜等多种形式,可以很有效地节省户内的家具

空间。

(六)采光设计

对于住户来说,室外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延伸,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行为和心

理感受,把室外空间引入室内,增加人的空间享受。户型平面应该以景为重,每户的起居

室、客厅都朝向庭院,并采用大面积玻璃窗,使室外景致向室内有更多的延伸,以获得更

好的窗景。端部小错层户型增设的第三厅,顶部跃层户型宽敞的观景平台,以及每一户观

景阳台的点缀,让诗意的户外景致融合于户室厅室之间。为确保主要房间的规整性,将厨

房、主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放在弧型建筑的转角处,也使更多的房间有了直接采光。

三、尺度与空间根据户型面积不同,小户型经济住宅强调基本生活要求;普通型住宅

强调主要功能齐全和空间的灵活适应性;豪华型住宅强调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注重细

节突出个性。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居住状况统计资料看,户均建筑面积在80平方米~100

平方米左右,是比较稳定、普遍接受和相对看好的户型。户型的尺度要素遵循“四大一小”

原则,即客厅、厨房、洗手间、主卧室大,次卧室小,若周围景观好的话阳台应适当加大;

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层次明确等内容,应视为优势户型的重要指标。

户型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三维平面布局上,还体现在竖向的维度。跃层、错层与复式就

是近几年来的代表。这三种户型在概念上都是指户型内层高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方式不同,

跃层是一套住宅占有两个楼层,由内部楼梯联系上下楼层;错层强调一套住宅地面不处于

同一标高,但房间的层高是相同的;而复式住宅指地面不仅仅不处于同一平面,而且房间

的层高也有差异。具体说来,高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平面功能分区的延伸,尤其是公共与私

密、动与静的分区。跃层户型大多位于多层住宅的顶层,结合顶层的北退台设计,因此大

平台是很多跃层户型的特色之一;室内布局一般在一层布置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

客房等,属于家庭起居、聚会、会客、娱乐的场所,二层设置私密性较强的家庭室、卧室、

书房等。错层一般是公共开放空间位于一个标高的平面上,如客厅、餐厅、厨房等;私密

性较强的房间处于同一个平面,如卧室、书房等,两个部分之间通过台阶联系。复式住宅

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而是利用不同层高的两部分结合成一套住宅,不仅通过地面的高

差进行了功能分区,还分别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比例尺寸,比如加大起居室的层高形成“厅”

的效果。由此可见,跃层、错层与复式的户型比起普通的平面户型来空间形式更为丰富,

变化多样,能融入更多的创意体现个性,可能这也是近年来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不过,

这些户型的交通面积都要比普通户型大,台阶与楼梯的设计为了紧凑而有些局促,对于普

通工薪阶层以及有老人的家庭必须考虑其经济性与功能的无障碍。

户型设计与面积大小无关,关键在于实用,即空间分配合理。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在

生理上、心理上对空间的需求就越加细分,空间功能正越来越趋向单一、专门化。以厅为

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设施的完善,以及整个社会对私密权的注重,人们已经越来越

少地邀请朋友到家中聚会了。特别是现代的年轻高收入阶层,大约也没有多少时间在家里

面招待自己的朋友,而是更习惯与在饭店、酒吧或咖啡厅进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一

般来讲,客厅是给人看的,居室是自己用的,越来越务实的人们现在已不再为“面子”所

累,更多考虑的是家人的需要和对舒适生活的最大享受。

对于卫生间的设计,在新设计的楼盘中,三房以上大都有两个卫生间,一般次卫生间

的面积在4-6平米,主卫生间则不是很固定,面积小的在6至8平方米,大的可能会达到

了20平方米。但在3至6平方米之間的卫生间的实用程度与面积并不成正比,而与管道

井、通风井、开门的位置等关系极大。如果设计不合理,这里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垃圾面积。

住宅中应设家务室,家务室除考虑衣物分类,储存、烫晒等使用和通风采光条件,也应考

虑其舒适性要求。家务室可为洗衣活动为主的多功能空间,此房间也可用于备餐、儿童活

动等,有利于创造较好的工作氛围。家务室的设置宜靠近厨房,这对提高家务劳动效率非

常重要。相信在今后的住宅设计中,家务室的设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采用。

在面积标准方面,厨房是集储藏、备餐、烹调、配餐、清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空间,必备的设备需要足够的面积。根据建设部的住宅性能指标体系,3a级住宅要求厨房

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净宽不小于2.1米,厨具的可操作面净长不小于3米;2a级面积

不小于6平方米,净宽不小于1.8米,可操作面不小于2.7米,1a级则分别是5平方

米、1.8米和2.4米。

储存空间逐渐变大也是当前户型设计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随着国内经济

状况的明显好转,人们将购买更多的物品,特别是服装类,流行时尚的转换越来越快,人

们对大规格衣橱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国内开发的大部分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却

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需求,住宅设计中缺少内置橱柜的设置。结果造成住户的大量衣物等

物品只能搁置在另外购置的衣柜内。住宅内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存储物品,已是现代生活模

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是经济繁荣、时代进步带来的一种新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住宅的在居

住以及功能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住宅空间布局的设计标准更为严格。在住宅设计中,应

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设计,让住宅设计更符合用户的要求,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富于

情趣的精致实用型住宅。

参考文献:

[1]贾倍思;王微琼.谈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小东.普适住宅:针对每个人的通用居住构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周燕珉著.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更多推荐

空间,住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