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别墅图片-st实达

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供水保障方案研究
2023年9月15日发(作者:谢有法)

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供水保障方案研究

黄军

【摘 要】基于滨湖新区水资源条件、现状供水及水源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格局和用

水需求,对滨湖新区供水保障方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滨湖新区的发展提供水资源支

.

【期刊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期】2018(018)001

【总页数】4(P42-45)

【关键词】滨湖新区;供水水源;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作 者】黄军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88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TV212

拟建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位于合肥市主城区南部和西部,规划面积491km2。新

区地处江淮丘陵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沿岸。区内地下水资源极为匮乏,加

之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新区北部江淮分水岭两侧地区资

源性缺水严重,南部沿巢湖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性缺水,为资源型和水质型缺

水并存的地区。如何妥善保障滨湖新区供水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

理制度,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是迫切需要研究的

问题。

1 现状供水及水源情况

滨湖新区供水主要依托合肥市城区供水工程。合肥市区现状当地水源以董大水库、

众兴水库和巢湖及其支流为水源,其中董大水库、众兴水库主要供给合肥市城市管

网集中供水,巢湖及其支流主要供给自备工业、农业和其他用户供水。境外水源为

淠河引水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2014年滨湖新区规划范围内供水量为

3.25×108m3,均为地表水源;其中综合生活(含居民生活及城镇公共)用水量

1.05×108m3、工业用水量1.73×108m3、农业用水量0.34×108m3、生态环境

用水量0.13×108m3。

2 未来发展格局及用水需求

2.1 区域发展格局

滨湖新区总体布局将坚持“创新+生态”的建设理念,构建功能协调互动、空间组

团舒展的“一带一核五基地”总体布局。其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

的创新之都、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建

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建设接轨国际的内陆开放高地等。

1 滨湖新区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示意图

2.2 供用水需求分析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入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方案的实施,

需水预测在保障各行业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工业、农业、生活等各

项节水措施,以提高区域用水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社会经济指标预测成果

及规划水平年用水定额,按生活(城镇生活及农村生活)、工业(一般工业及热电)

农业(农田灌溉、林果灌溉、牲畜用水及鱼塘补水)等预测滨湖新区需水量。

采用“分类指标法”[4]和“综合指标法”[5]进行预测。以2014年为基准,2020

年、2030年分别为近、远期进行预测。其中“分类指标法”中一般工业分“存量

需水”和“增量需水”进行预测。根据预测, 2020年滨湖新区多年平均河道外总

需水量为4.31×108m3,80%95%保证率下河道外总需水量分别为

4.38×108m34.54×108m3;2030年多年平均河道外总需水量为

4.98×108m3,80%95%保证率下河道外总需水量分别为5.02×108m3

5.22×108m3。

3 配置原则、方法与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和方案

3.1 配置原则

按照优化区域用水结构,退还城市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综合确定水资源配置原则:①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理念,倡导优水优用;②配置成果与上位规划成果协调一

致;③优先保证各区域河道内生态用水;④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和水资

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不得影响市域其他用水户用水量。

3.2 配置方法

(1)水源配置。滨湖新区水源构成与合肥市区、肥东县和肥西县保持一致。

(2)水量配置。在合肥市水资源配置成果基础上,依据合肥市区、肥东县和肥西县

当地地表水、再生水和境外水源等的配置结构,对滨湖新区相应区域进行水资源配

置,配置时首先考虑将再生水配置给水质要求不高的热电用水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

水,然后将当地地表水源和境外水源按照区内分行业配置比例,对应配置到滨湖新

区的相应区域。

3.3 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滨湖新区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一独立区域,但由于其现状供水和合肥市区一体

化,规划将仍维持一体化供水方式。滨湖新区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中,当地供水

仍以现状董大水库、众兴水库和巢湖及其支流水源为基础,当地水源不足时依托现

有淠河引水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供水补源。由于规划水平年需水的增加,现有工

程体系不能满足新区供水需求,规划近期在现状工程基础上增加龙河口引水工程,

远期在近期基础上增加引江济淮工程引入长江水源,届时将形成水库当地径流、淠

河杭埠河引水、长江干流引水,3水源共同保障的供水格局。

规划水平年新区集中供水仍以董大和众兴水源为水源地,并利用淠河引水工程、驷

马山引江工程和龙河口引水工程和引江济淮工程补源,工业自备水源以巢湖及其支

流为水源,利用新建的东部和西部工业园区水厂供水,或直接自南淝河、派河等河

道取水。农业供水维持现状格局,同时为了满足新区节水减排的需要,新区未来也

将再生水作为重要的配置水源。

2 滨湖新区范围水资源配置格局示意图

3.4 水资源配置方案

(1)规划水平年供水水源配置方案。鉴于滨湖新区周边水资源条件,合理调配本地

地表水、淠河杭埠河灌区引水、长江干流水源以及非常规水源,以保障滨湖新区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①地表水源配置。至规划水平年滨湖新区当地供

水工程与现状一致,即董大水库、众兴水库主要供给城市自来水管网集中供水,巢

湖水源主要用于一般工业和农业。除当地地表水源工程外,规划水平年,滨湖新区

供水将在现有淠河灌区城市引水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的基础上,2020水平年新

增龙河口水库供水工程,2030水平年新增引江济淮工程。龙河口引水工程规划利

用管道从龙河口水库引水至肥西县磨墩水库调蓄后供滨湖新区城市供水;引江济淮

工程规划利用现状凤凰颈工程和新建枞阳引江枢纽工程双线引长江水源,合肥市是

该工程主要受水区之一。规划2020年多年平均和95%保证率下地表水源工程的

配置水量分别为3.98×108m33.88×108m3;2030年配置水量分别为

4.58×108m34.51×108m3。②再生水利用。结合新区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量

及其耗水率预测成果,经计算,2020年、2030年滨湖新区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

分别为2.31×108m32.73×108m3。废污水经再生水厂处理后,按其出水水质

可满足的用水行业,结合滨湖新区内产业结构和用水特点,河道外可利用再生水的

用户主要为热电企业和城市环境卫生、绿化、景观补水等河道外生态用水户。规划

2020年和2030年,滨湖新区范围道外用水配置再生水总量分别为0.33×108m3

0.40×108m3。③供水水源配置方案。根据上述水资源配置方案,滨湖新区规

划范围内2020年多年平均配置水量为4.31×108m3,其中当地地表水

2.04×108m3,淠史杭引水1.94×108m3,再生水利用0.33×108m3;95%保证

率配置水量为4.21×108m3。2030年多年平均配置水量为4.98×108m3,其中

当地地表水2.19×108m3,淠史杭引水2.01×108m3,引江水量0.38×108m3,

再生水利用0.40×108m395%保证率配置水量为4.91×108m3。

3 滨湖新区2020年、2030年供水水源配置图

(2)规划水平年行业水量配置方案。包括①根据供水水源配置方案。结合滨湖新区

内产业结构布局,对各行业用水进行配置,促进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增长

方式的转变。基于合肥市区各行业用水配置成果,结合滨湖新区分行业需水量成果,

对滨湖新区各行业水量进行配置。根据合肥市区内水资源配置结果,滨湖新区规划

范围内2020年多年平均条件下生活配置水量1.69×108m3,工业2.05×108m3,

农业0.33×108m3,河道外生态0.24×108m3。规划2030年,生活配置水量

2.09×108m3,工业2.29×108m3,农业0.29×108m3,河道外生态

0.31×108m3。

4 滨湖新区2020年、2030年行业水量配置图

(3)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包括①配置原则与方法合理性分析。滨湖新区水资源

配置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协调、高效利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配置水量

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配置过程中,生活、

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优水优用,保障重点工业和支柱产业用水,

加大巢湖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维护农业生产基本用水条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②

行业用水配置合理性分析。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滨湖新区主要配置水量为生活和

工业用水,2020年和2030年分别占配置总量的86.8%87.9%,配置水量的构

成与《总体方案》中规划对滨湖新区的定位是一致的,符合区域的发展趋势。③供

水水源配置合理性分析。滨湖新区供水水源配置以地表水为主,符合区域水资源条

件及《合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地表水源供水中,淠河和杭埠河灌区配置水

量维持2020年水平,新区用水缺口主要由引江水量补充,与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条

件相符合。新区范围内现状及规划均不存在浅层地下水供水,符合区域水资源开发

利用的实际情况。新区在水源配置中考虑了一定的再生水利用水量,但高新技术、

商贸、物流、高端制造等产业对水质要求均较高,较难利用再生水,经分析规划区

域内仅热电厂、河道外生态用水有利用再生水的条件。

综上分析可知,滨湖新区规划范围内各类水源配置是合理的。

4

至规划水平年,滨湖新区将形成由当地水源、淠河水源、杭埠河水源和长江干流水

源构成的多水源供水格局。为此滨湖新区需加强统一供水系统多水源的联合调度,

实现当地水源、淠河水源、杭埠河水源和长江水源供水工程的互联互补、多水源联

合调度、多水厂连通系统,提高区域内的供水保证率,切实保障合肥滨湖新区发展。

[ ]

[1] 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滨湖新区总体方案[R].2015.

[2] 洪倩,陈昌才,金昕,等.合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R].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院,2014.

[3] 陈昌才,洪倩,王万,等.合肥滨湖新区总体方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R].安徽省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16.

[4] GB/T51051-2014,水资源规划规范[S].

[5] SL367-2006,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

燕郊上上城第三季-精诚股份

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供水保障方案研究

更多推荐

安徽合肥滨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