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效果图片-定制衣柜的价格一般是多少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浪漫冬日静赏北国风光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之友》2015年第12期
汇编浪迹天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冬天的哈尔滨,那六角形的雪花,莹莹皑皑,
让天骄地傲的雪域冰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冰城的冰雪大世界
“冰城”是哈尔滨最著名的昵称了,这里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太阳岛则是中国雪雕艺
术的发源地,太阳岛雪博会是目前国内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雪为主题的冬季主题游乐园,
其庞大恢宏的气势、美轮美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都给中外游客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85年,在冬季传统冰灯游园会基础
上创办了“哈尔滨冰雪节”。2001年,冰雪节与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合并,正式更名为“中
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它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
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
庄严的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是近代历史上一座重要的边境城市,直接促使东西方文
化在这里交流和融合。对于那些从信奉上帝国家而来的流亡者和冒险家,无论是侵略者的嘴脸,
还是移民心态,都会极力组织同族根据自己的信仰,修建各类宗教建筑。对这些人而言,他们
可以没有政府,但决不能没有教堂,因为教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建国后,外国人大部分离开
了哈尔滨,但是却留给这座城市丰富的财富,这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的教堂建筑。目前保存下
来和明确记载的有近20座,所以哈尔滨也被称为“教堂之城”。
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也是这座城市的logo,如同北京天坛、西安大雁
塔一样。巍峨壮美的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教堂气
势庄严且凌厉,常可看到游客静静地倚在角落处的柱基上,任思绪在百年的尘埃中飘荡。
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899年,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是目
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也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
史的重要珍迹。
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调来了一个师的人马来作铁路的护卫,并于1907
年在哈尔滨兴建了一座木制的随军教堂——索菲亚教堂。1923年,在那座木制的教堂旁边又开
始修建了今天所见的这座新教堂,并于9年后竣工落成。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多年后,当那些异乡人纷纷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离开了这个生
命中的驿站后,教堂也因此逐渐冷清起来,而索非亚教堂依然是那么引人注目。如今的索菲亚
教堂已经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内部有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教堂前的广场已经成为市民
和游客的著名旅游和休闲场所,几百只鸽子生活在教堂之上,不时落在喂食地点觅食,又忽而
群飞而起,很是壮观,更让游人有走入欧洲小镇的感觉。
老道外的旧时光
老道外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发源地。百年前,东区的道理南岗住的都是洋人,西区的道外
住的才是中国老百姓,这里的建筑采用中古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勒、砖木结构、雕花
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
在老道外,重建和历史遗留的“中华巴洛克”混杂在一起,从外观上就可以识别出来。比
较出名的老中华巴洛克建筑有老鼎丰原址和亨得利眼镜店原址等。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
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
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
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一些正在消失的
哈尔滨传统小吃。那些伴着哈尔滨人成长的老字号:老鼎丰、范记永、张包铺、张飞扒肉……
正等着你一个一个去挖掘。
最早“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的人,大多集中住在道外。凌乱老旧的房子,饱含着城市记忆,
如电影里的一个个镜头,穿越整个世纪,展现出当年的风土人情。经过了百年沧海,如今的老
道外已经破败不堪,一人宽的胡同,甚至容不下你转身,一些街道也相继失去原本热闹的场面,
变得人稀罕至,但是依然有很多老字号饭店还在坚守。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中的一座豪华城
堡,即使陈旧,即使渐糜,也永不坍塌,因为这里凝聚了几代人的情感。
与道外区北二道街垂直交叉的,有一条不足50米的小胡同,因胡同里有张包铺故而得名张
包铺胡同。百年间几经转手,此“张”已非当年创业之“张”,但张包铺的排骨馅包子味道依
旧,生意依然十分红火。据附近的老人讲,张包铺始于1902年,为天津人张仁所建。现在的张
包铺胡同两侧,临街的一些房屋破损不堪,已没多少市民居住,一楼的房屋大部分变成了餐馆
和仓库。靠胡同西侧的一些老建筑已被拆除,留下了大块的空地,成了废品回收站。胡同内聚
集了大量特色饭店,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张包铺,虽然没有牌匾,只有门玻璃上贴着已经褪色的
“张包铺”三个字,但是食客依然络绎不绝。
在胡同中非常显眼的位置立着一块写有“国营迎新旅社”的牌匾。据附近的居民说,这个
国营旅社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依匾而寻,从旅社门上的大锁与出兑的白纸上不难看出此时的
旅社已是人去楼空。在胡同内,有四个通往居民院的入口,每个院落内都显得很拥挤,到处是
居民摆放的东西。房子大都破旧、简陋,多数的楼房只有二楼还有人居住。几乎每个院子里都
会悬挂一两个红灯笼,这为老街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走在这样的老胡同里,你永远不用担
心走失,因为这里的节奏是缓慢的,古老的建筑隔绝了繁华的同时,也将浮躁一同拒之门外。
更多推荐
二层欧式小洋楼设计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