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
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
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
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
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
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
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
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
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
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
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
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
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
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
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
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
得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
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
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
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建筑室内外之
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
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
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
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
整体。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
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
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
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
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
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
(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
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
重的关系而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
重关系等。
1、均衡
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
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
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
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
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
也运用。
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
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
(2)不对称均衡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
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
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
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
2、稳定
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
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
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
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
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
感。
如右二图:六榕塔、假山。
(三)比例与尺度
园林绿地是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道路场地、园林水体、山、石等组成,它们之间都
有一定的比例与尺度关系。
比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园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
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
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系。)
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
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
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
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比拟联想
园林艺术不能直接描写或者刻划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具体形象,运用比拟联想的手法显得
更为重要。园林构图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概括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
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
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
我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
视觉感受等等,使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峦的感觉,
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给人联相无究。
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有“岁寒三
友”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在园林绿地中适当运用,增加意境。
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等。
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5、风景题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题名、题咏、题诗能丰富人们的
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
(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
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
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
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
1、视景空间的基本类型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开敞空间
中,视线可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2)闭锁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锁空间,闭锁空间中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屏障物之
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逾大,则闭锁性愈强,反之成角愈小,闭锁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
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闭锁性越强,距离越大,闭锁性越小。闭锁风景,近景感染
力强,四周景物,可琳琅满目,但久赏易感闭塞,易觉疲劳。
(3)纵深空间与聚景
在狭长的空间中,如道路、河流、山谷两旁有建筑、密林、山丘等景物阻挡视线,这狭长的
空间叫纵深空间,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这种风景叫聚景。
园林中的空间构图,不要片面强调开朗,也不要片面强调闭锁。同一园林中,既要有开朗的
局部,也要有闭锁的局部,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2、空间展示程序与导游线
风景视线是紧相联系的,要求有戏剧性的安排,音乐般的节奏,既有起景、高潮、结景空间,
又有过渡空间,使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大小尺度相宜。
3、空间的转折
空间转折有急转与缓转之分。在规则式园林空间中常用急转,如在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
在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
的过渡。
两空间分隔有虚分与实分。两空间干扰不大,须互通气息者可虚分,如用疏林、空廊、漏窗、
水面等。两空间功能不同、动静不同、风格不同宜实分,可用密林、山阜、建筑、实墙来分
隔。虚分是缓转,实分是急转。
园林设计文化遗产依赖于背景环境而存在。有背景环境的烘托,文化遗产才能全面彰显其历
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载体。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
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就是要求不得改变文化遗产的历史原状,要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所
拥有的全部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则是要求将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保护
不仅限于其本身,还要保护其背景环境,特别是对于历史性城市更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整体
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的升温,许多历史性城市出现了持续的大规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模改造热潮,在历史城区内采用一般性城市的改造方式,实施大拆大建,将传统街区成片推
倒,建设大体量的建筑物和大规模的建筑群。针对当前历史城区保护面临的重重困境,应综
合考虑历史性城市特殊的社会、经济、历史、自然条件,从整体上保护特色风貌和文化遗产。
必须明确,保护各类文物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街区,都只是保护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一,而不能取代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更多推荐
园林,空间,布局,景物,处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