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丽阳星城二期-股票转送派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腐败案例收集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简春雷)

房地产腐败案例收集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

楼市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高房价中存在腐败泡沫却是共识。最高人民检

察院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

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达6451.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的攀升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群众不禁要问,如若不

是腐败作祟,不愿作为,房价成本为何总是雾里看花?捂盘惜售为何屡禁不

?囤地行为缘何视而不见?没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何以公然销售?这

不免让人相信:房价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摆在桌面上的。

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一些官员利用批地、规划、免税等权

力,与房地产开发商搞“权房交易”,收受房产,或者以低价购房。从南京

“天价烟"局长到上海多达14处房产的“炒房区长”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

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

等人到重庆揪出的地产腐败“窝案”,房地产领域的腐败涉及官员之多,

受贿金额之大令人震惊.

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中,就有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

序、清理闲置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总是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

的效力;会不会是拿了人家好处的官员故意不落实?房地产领域的腐败行

,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执行力,损害了其公信力,难怪一些网民

感叹“调控”变成“空调”.

腐败的存在,也有房地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业内人士称,只要“运作"

好,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办理

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竟然要盖166个公章。倘若每一步都“运作”得好,

百姓要为此支付多少腐败成本?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一方面要高举法律利剑,坚决惩治损害民生

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防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特别

是要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带有行政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

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强制度约束力.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房地产

领域腐败行为频现,与监督机制单一不无关系.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看似无

懈可击,但由于是封闭运行,缺少外部监督,一些腐败行为被披上合法的外

衣隐匿起来,其危害更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一张全民防

腐之网,让腐败无处遁形.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团对降低高房价的阻挠,

让百姓不再为高房价中的腐败买单,是倒逼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剂良方,关

键要痛下决心,真抓真挤。

披露的数据正在与人们的常

识不断吻合。中央有关部门公布了20起工程腐败

典型案件,涉及地(厅)级官员57人平均每个案件涉及金额550多万;巧

合的是,近日一项媒体调查显示,62%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是风

险最高的职位.

工程腐败的频发与国土局长的“风险",都集中指向了一个领域——房地产,

也都一起揭示了高房价的重要成本——腐败。

无需举太多的例子,“楼歪歪”“楼垮垮”“楼倒倒”“楼脆脆”,无一不与腐

败渎职相连;众多官员的落马,大多与房地产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样的背景下,与其学究式或轻飘飘地照搬概念,拿出“刚性需求论”“供

需矛盾论"“纽约东京对比论”,甚至什么“丈母娘需求论”“离婚推高房

价论”,倒不如认真梳理一下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逻辑,核算一下高房价成本

的具体构成.

“我认为房地产问题应该从解决腐败入手,这是一个要害。就像足球一样,

中国的足球为什么上不去?从10年前的世界41名变到了现在的97名,

原因在哪?花钱少吗?人员少吗?为什么老在往后退?最后知道了,是因为

腐败."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参事任玉玲的一番话,可谓洞若观火。

腐败,不仅蚕食人的肉体灵魂,也在扭曲市场经济规律。同样“招拍挂"

制度,同样“走程序”,但由于腐败渗入,由于官商勾结的“潜规则”,结果

大相径庭。“为什么大家都叫‘拿地’而不用‘拍地',说明里面有门道,‘拿

地’条件政府可以设置,规划政府可以改变,一切主管部门说了算.”温州

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曾这样直言.

这也是为什么当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高房价中有腐败成本时,会产生强

烈广泛的共鸣;为什么当有开发商透露,“腐败成本"占房价两成时,许多

人深信不疑。

一个房地产项目,立项、贷款、工程招标、用途变更、容积率调整、监理

验收……涉及的政府部门有数十个,如果每个部门都雁过拔毛一番,将是

一笔多大的数目。而从披露的案件中,连环境评价这样的环节都可以以权

谋私,可见开发商的“压力”有多大。而开发商支出的成本,毫无疑问,

将由普通购房者耗尽几代人的积蓄或者透支数十年的幸福去承担。

正如高房价透支人们的未来,甚至销蚀人们的价值观一样,房地产腐败也在

左右着一些政府官员的决策,让房价调控政策在现实中变形走样。很难想

象,当官员们收受着开发商的贿赂,或者直接在房地产项目中入股时,会

真正有决心把房价降下来,很难会把精力投入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

设上。而从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到郑州经适房建别墅事件,更是说明,

利好政策是如

何被腐败官员攻陷的。

在这个意义上,腐败不除,高房价难降.只有拿出中国足球“反赌"的勇气,

铲除房地产利益链条上的各种腐败,房价才能回归理性,保证经济的健康

可持续发展;只有形形色色的宋思明们进去了倒下了,年轻的海藻们才能

有健康的出路,踏实的海萍们也才有望不再过蜗居的生活。

住建部微服私访调研称全国楼市成交量回暖。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

同比增长61-—刚刚结束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

出了上述最核心的数据(315日《扬子晚报》.

微服私访调研楼市成交量十分必要。但楼市腐败成本更需要微服私访。

楼市成交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房价问题.谁都知道,当下中国房价过高、

导致房市低迷的基本格局并未根本改变,无论房价涨跌,大抵皆未能改变

中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准的事实。

而房价问题的核心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的核心又是什么,其中有无或有多

少腐败成本.“有公章之处,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早先,一位房地

产开发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房产商能够拿到其中40

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在

近日《小崔会客》节目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谈到:“要解决

这个问题(房价中的腐败成本),首先就要反腐败,如果没人索贿,他就不

是非付不可了。

毫无疑问,弄清房价成本,让真实房价成本大白于天下,尤其是将其中的

腐败成本抖落剥离出来,再按照市场规律降低成本,就能让房价回归理性。

这不仅利国利民,也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救市"措施。

故而,有关部门与其急于微服私访楼市成交量真相,毋宁先微服私访楼市腐

败成本原委,因为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后者更迫切更现实更有用. (陈

庆贵)

监察部曝20件工程腐败案涉金最高2200 房产占半数

近期,江苏省纪检系统举办了一个反腐教育展,其中负责城建的官员频频落

马引人注目.近年来,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常州市原副市长张东林、南

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竹琴等相继被查处,其贪腐行为均与房地产有直接

关联。

房价畸高畸涨的民情、国忧,抵不过少数地方官员与开发商“合谋"的私利,

难怪国家房地产调控频出重手.围绕楼市的腐败警讯,彰显房地产宏观调控

仍任重而道远。

灰色成本:购房者不该承受之重

“常州市原副市长张东林案很典型,其主因是被房产商控制,不能自拔。

江苏省纪检部门一位干部介绍说。近几年张东林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

等过程中,被查出索取和收受17名房产商贿赂2

70余万元,涉及具体楼盘近30个,有的房产商每开发一个楼盘都要行

贿。

为收买张东林,某开发商费尽心机地开了一家酒店,专门应承他的个人宴请,

几乎不对外营业.

为让张东林与情人“浪漫”幽会,开发商送给他的两个情妇价值54。6

万元和25。8万元的住宅各一套,装修奢华,并配有高档家电。某开发商

还送给他的儿子38万元购房款,张东林得知后,只若无其事地说了声“我

知道了".

开发商为何如此仰赖一个负责城建的官员?因为“谁和张东林的关系铁,

谁就会成为主流房地产企业”.受贿后的张东林为开发商提供的服务“细致

入微":确保审批项目顺利过关,减免土地出让金,为国有房地产企业核减

亏损,为开发商协调各种关系,以审批代替土地招投标等等,权力所及,无所

不包。

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竹琴案情与张东林相似.据纪检部门证实,魏在用

地协调、规划审批、规费减免、项目立项及承接上,为开发商谋利,收受

钱财。其随身携带的他人赠送的各种消费卡就达数十张.

城建官员腐败,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老子管城建,亲属搞开发”.据苏

州市纪委证实,2004年8月被江苏省纪委立案调查的苏州市原副市长

姜人杰,利用分管城建的职务之便,不仅大肆受贿,而且伙同其子在变更

土地用途过程中,非法敛财,数额特别巨大。

2004年初,江苏省纪委根据群众来信查明,姜人杰指使苏州某国企老

板挪用巨款,充当其子开办私人公司的注册资金。苏州一位干部说,姜人杰

曾利用职权,将苏州一块工业用地变更为房地产用地,并将这块地交给其

子的公司拍卖.据透露,姜人杰的儿子开办公司时,从某大学工商系毕业才

一年。

南京一位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坦言:“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

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能降低15%左右!

房地产项目的“灰色成本"如何入账?这位开发商透露,虚支招待费、管理

费能消化一小部分,再就是摊到建筑安装上,因这一环节税费低.当然,最后

都要转嫁给购房者。以常州张东林受贿的270多万元为例,如果要摊到

1000套房子上,每户要承担2700元;如果是500套房子,每户

要承担5400元。

利益共生:官商合谋击穿制度缺陷

南京大学教授葛扬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至今已有两年多,但房价

在一些地区依旧快速上涨,住房结构调整在多数城市效果有限.一个重要原

因是房地产腐败现象太多,而腐败高发又与房地产领域的制度缺陷有关.

开发一个房

地产项目,要办齐“五证”,盖好20多个公章,

些环节除了涉及规划、国土、建设等主流部门,还需经过房管、工商、税

收、建设、交通、环保、卫生防疫、消防、地质勘探、园林、人防等众多

机构的审批或备案。

江苏一位开发商坦言:“部门林立,表面上环环相扣,但却很不透明、很

不规范.如果我们不一个个上门去烧香,当官的就会拖,楼盘开发是资金密

集型的,哪个环节都拖不起啊.

苏州大学一位教授说:“像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价格会直线飙升。而土

地用途变更的权力掌握在土地规划领导小组手中,但实际决定权在分管副

市长和副秘书长手中。其中的制度监管缺陷,很容易成为开发商集中攻关、

负责城建的官员权力寻租的环节。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中的权力寻租色彩并没有被稀释,在一些地方反而越

来越浓。有的开发商拿到的土地容积率远远高于周边地块,一个中等项目

容积率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会增加数千万的销售额.而在土地出让环节,

然在2003年实行了招拍挂制度,但‘围标'‘陪标’现象并不少见,这

说明土地在拍卖前已内定了买家.”一位开发商忧虑地说.

中国城郊经济理事会理事长包永江分析说,在开发商和城建官员之间,客观

上存在一种“共生”的寻租现象.开发商一方面是城建官员的“政绩推动者

",同时又很容易把城建官员拉下马,成为诱导官员腐败的“麻烦制造者”.

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双方在“攻关”和“寻租"上一拍即合,容易结成“利

益集团”.

2006年2月,国务院首次界定的商业贿赂重灾区中,与房地产市场密

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和土地出让,首当其冲。事实证明,在这两个环节中,

一些城建官员与开发商形成了一明一暗、化公为私的谋利模式,急需重点

查处。

楼市腐败:房价调控政策大打折扣

一系列城建高官腐败案显示,房地产能够满足地方官员两方面的需求,一方

面,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是税收增长,房地产能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

一些地方官员也通过权力寻租满足了私欲。这条隐藏的铁律不打破,房价

调控效果将大打折扣。

长三角地区一位市领导坦言:时下地方官员主导房地产发展的冲动依然非

常明显。因为在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中,有75%归地方所有。在我们市,

土地出让金的30%直接划入地方财政。而土地出让价格的高低与房价密

切相关,房价越高,当地土地拍卖价也越高."

他说,一个重要例证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城市的房产

局长公开表示要让房价降下来,否则局长的位子恐怕也不稳了”

房地产市场的矛盾,反映了调控与反调控的博弈。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说,这是“目前中国涉及利益面最广、博弈技

巧最纯熟、悬念最多、结局也最扑朔迷离的一场博弈”

检视两年来的楼市调控过程,一些专家回顾说,在新政启动前,听到风声

的一些地方领导就坚称当地的房价“在合理区间"调控开始后,一些地方

领导暗中鼓动开发商,力挺房价;棋到中盘时,又有一些城市急忙打时间

差,很快公布某时段房价下跌的数据信息,力图让调控“见好就收”;见

调控连连出招,一些利益集团便不断释出“房价下跌会导致国民经济灾难

性后果”等威胁,借以瞒天过海,扰乱决策。

有关专家说,作为官商合谋的副产品之一,楼市“灰色成本"也许并非房价

高企的决定因素,但它无疑助长了房地产领域的寻租行为,如果每个公章

都成了腐败的机会,那么“落实”调控政策本身也可能成为下一个“腐败

的机会”。真正可怕的是每个环节都出现官商合谋的“复制效应”.

目前高房价、住房难,已成为广大市民的沉重负担,超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

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有关专家说,目前的楼市调控着力点主要是拧紧土地

供应和商品房信贷闸门,提高税率,控制住房供应结构。下一步的楼市调控,

应考虑梳理或再造房地产项目审批和监管流程,弥补相关的制度缺陷,让

每一个环节都“阳光运行”

有关专家还建议,在明年的房价调控政策中,应考虑明确设置楼市反腐败

议题。近两年来,因房价调控掺入了行政性手段,一直饱受一些开发商诟病。

但城建官员腐败高发显示,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反击房地产腐败也许最有效.

因为官商合谋的利益集团一旦暗中形成,楼市调控的效力就很容易被消解。

(该文时间:2006-12-27

河南南阳市查处经适房腐败窝案

0310 08:28清华分房是赤裸裸的福利腐败

02-14 1741海南现“土地腐败”窝案 原市长等25干部落马

01-31 14:34开工前“打点” 最易滋生腐败

01-07 09:15专家称官员住房腐败界定难致监管制度难产

1225 1644住建部和监察部:严惩房地产开发违规腐败

1222 09:55辽宁“土地奶奶"贪污受贿6000万获死刑将上诉

1215 11:11韩国陆军总参谋长辞职获准 涉嫌地产腐败(图)

1207 0046贪污147.6万为焦自纯儿子买婚房

1201 15509万元房租入私囊 房管员涉嫌贪污受审

11-26 1131国土部一干部贪污被判15

1125 0817冯永明:昔日家具大王被指贪污8亿元

1116 14:37吉林一国企11人集体腐败 潜规则牵出大贪官

1104 12:00兰州靖远路房管所窝案一审宣判 百万贪污数额未被法院认

1104 02:43国土资源部一副处长涉嫌贪

310万被审判

渝中区南纪门房管所的一名房管员,7年间,收取公租房的租金70万元。

他利用职务之便,将其中的9万元收入私囊

国土部副司长受贿获刑 家属代退70

47岁的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温明炬,因受贿70万元,接受他人

20%的干股,被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

对项目负责人秦永林、工程安全和防火负责人夏建刚等6人进行一审判决

后,“楼脆脆”的主角终于亮相

海南土地腐败 原市长等25干部落马

开发商绕开征地程序,低价“私占”集体土地,又通过收买政府官员,高

价倒卖给政府变身“国有

一年查办国土腐败案近2千件 大批干部落马

息县租房-主力流入占比大怎么看

房地产腐败案例收集

更多推荐

房价下跌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