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楼-股票价涨量跌会怎么样

2023年9月19日发(作者:裴会)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58号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地
(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北京京投银泰尚德置业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环联(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北京
I / 38
目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 项目由来.......................................................................................................... 1
1.2 项目基本情况.................................................................................................. 2
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4
2.1 环境质量现状.................................................................................................. 4
2.2 环境保护目标.................................................................................................. 6
3 工程分析及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9
3.1 工程分析.......................................................................................................... 9
3.2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14
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20
5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5
6 公众参与............................................................................................................... 27
6.1 公众参与的目的............................................................................................ 27
6.2 公众参与的形式............................................................................................ 27
6.3 公众参与调查的步骤.................................................................................... 27
6.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31
6.5 小结................................................................................................................ 33
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5
8 联系方式............................................................................................................... 36
I / 38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由来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位于北
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具体四至是:东至平西府车辆段东征地界,西至站前东街
道路中线,南至回南北路道路中线,北至车辆厂区(办公配套)南边界。项目于
2011年11月15日取得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土地一级开发环评批复。目前项目
用地的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项目用地达到“六通一平”(即宗地
外通电、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气、通讯、通路;宗地内除需保留的地上物外的
场地自然平整)。
2013年1月21日,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
限公司联合体通过公开市场投标获取了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
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随后投标联合体于2013年2月25
日注册成立了北京京投银泰尚德置业有限公司,进行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
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现已取得“市政府扩
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确认表”。本项目用地已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
设项目规划条件(土地储备供应)》(2012规条供字0108号),对项目规划指标
进行了要求。
受北京京投银泰尚德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前期
编制了《平西府车辆段综合利用土地开发项目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对平西府车辆段及地铁线路引起的振动、噪声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
提出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本次环评报告中地铁振动、地铁噪声章节以北京市
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为技术依托,确保本项目的减振、降噪措施的可
行性。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商品房、公租房、商业、小学、幼儿园及配套服务用
房,建成后将有大量的居民、办公人员、商业人员入驻,因此评价时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项目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双向性。项目的敏感建筑位于运用库上盖及平西
府车辆段内,平西府车辆段及昌八联正线振动源将对本项目敏感建筑产生振动影
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减振措施。距离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地块南侧约
45m的龙锦苑一区、二区及田园风光雅苑,施工期产生的噪声、扬尘等会对上述
1 / 38
敏感点产生影响,项目将分析对其影响程度,并提出治理措施。项目为非工业项
目,主要产生的污染有采暖锅炉烟气、厨房餐饮油烟、地下车库废气、设备动力
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项目主要对上述污染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
相应的治理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北京京投银泰
尚德置业有限公司委托中环联(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
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我公司在
实地踏勘、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经分析研究、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
针对可能的环境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编制完成了《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
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建设单位报
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
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北京京投银泰尚德置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史庆今
建设地点: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平西府车辆段,具体四至:东至平西府车
辆段东征地界,西至站前东街道路中线,南至回南北路道路中线,北至车辆厂区
(办公配套)南边界。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9157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估算为
17391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为484737万元,预备费32932万元,土地
取得费用470000万元。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拟全部由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拟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01750.85m,其中建设用地259387.51m,代征绿
22
化用地13218.69m,代征道路用地29144.65m。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商品房、
22
公租房、商业、小学、幼儿园及配套服务用房,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623360.1m,
2
2 / 38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516351m,包括商品住宅建筑面积311200m,公共租赁住
22
房建筑面积70000m,商业建筑面积29983m,幼儿园建筑面积3360m,小学建
222
筑面积8000m,其他配套服务建筑面积11043m,车库及其他建筑面积81615m;
222
地下总建筑面积107009.1m,包括汽车库建筑面积76835.53m,商业建筑面积
22
7173m,设备用房建筑面积5440m,自行车库建筑面积9405m,其他地下室用
222
房8155.57m。拟建项目住宅总户数为4664户,其中商品房3211户、8991人,
2
公租房1453户、4068人。
本项目拟建20栋商品住宅楼,其中9栋坐落于运用库盖上,另外5栋位于
运用库西侧(B地块)、6栋位于运用库东侧的落地区域(B地块);拟建2栋办
公楼,位于落地区域的南侧(B地块);拟建5栋公租房、1所小学、1所幼儿园、
4栋商业、1栋综合服务楼,均为落地区域开发。
1.2.2 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
本项目属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
正)》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为允许开发的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关于产业
结构调整的政策要求。
项目建设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房地产业发展与
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项目宗地《规划意见书》,本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性质
为住宅混合公建用地,规划建筑包括商业、办公、住宅楼和公租房等,符合《规
划意见书》要求。
3 / 38
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
2.1 环境质量现状
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为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在拟建地西侧的流星花园三区和东
侧小辛庄村各布置了1个监测点位,委托首浪(北京)环境测试中心进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SO、NO、CO小时值及日平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
22
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O小时值及8小时平均值均
3
超标,其中小时值最大超标倍数为0.7,8小时平均值最大超标倍数为0.16。臭
氧属于二次污染物,它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量
有关,本地区臭氧超标主要是由于汽油和工业溶剂的挥发导致空气中VOCs含量
增加,进而引起臭氧超标。
两个监测点的TSP、PM、PM日均浓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
102.5
中TSP超标率为28.6%,最大超标倍数为0.67倍;PM超标率为42.9%,最大
10
超标倍数为1.53倍;PM超标率为85.7%,最大超标倍数为2.07倍。监测期间
2.5
未见拟建地附近有工业污染源排放,超标原因与背景值较高及不利气象因素有
关。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距拟建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北侧2.5km处的温榆河上段,北京市环保局官
方网站公布的北京市2013年6月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显示,温榆河上段的现状水
质为劣Ⅴ3类,不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要求,
超标严重,水质超标原因主要是沿河两岸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
入所致。
2.1.3 声环境质量现状
2.1.3.1 区域环境噪声现状
本次评价在拟建地厂界周围布置了6个声环境监测点,在与南厂界一路之隔
的田园风光雅苑小区和龙锦苑小区各布置了1个声环境监测点,共计8个。
根据监测结果,拟建地各点昼间噪声监测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地东南厂界、西南厂界、田园风光
4 / 38
雅苑、龙锦苑二区各点夜间声环境质量偶有超标,超标率约为37.5%,最大超标
1.8 dB(A),主要原因是地铁建筑施工噪声影响,随着施工结束噪声影响将消失。
总体来看,拟建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2.1.3.2 地铁噪声现状
车辆段出入库线声源监测:共设置2个噪声监测点。
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共设置12个监测点,分别设置在A-3#
(N-1)、A-6#(N-2)、A-9#(N-3)、B-4#(N-4)、B-2#(N-5)、BS-2#(N-6)、
B-10#(N-7)、B-11#西(N-8)、B-11#东(N-9)、BS-7#(N-10)、公租房区C-5#
(N-11)楼层位置及规划马连店村安置房(N12)位置,距离拟建楼层墙壁或窗
户外1m处,距任何反射面至少3.5m外,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监测结果表明,车辆出入库高峰时期主要集中在早5:00~7:00和晚22:00~
24:00两个时段,咽喉区监测点处出入库噪声最大值分别为69.6dB(A)和
64.1dB(A);出入库监测点处噪声最大值分别为60.4dB(A)和64.3dB(A)。
平西府车辆段区域的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为37.1~47.0dB(A)、夜间为
35.5~47.0dB(A),昼间均满足1类区标准要求;夜间出现0.6~2.0dB(A)超标现
象,主要原因是地铁建筑施工噪声影响,随着施工结束噪声影响将消失。规划马
连店村安置房的昼间、夜间环境噪声现状均满足1类区标准要求。
2.1.4 地下水质量现状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北京市建立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对北京市
进行动态监测,本项目引用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12年9月对项目周
围监测井取样监测成果,监测井数5眼,监测次数为1次。
从监测结果和评价指数可知,5个监测井的3眼潜水含水层中2#和3#2眼监
测井中各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锰等3项指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该地区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水质较差。从监测结果
和评价指数可知,5个监测井的2眼承压含水层中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该地区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水质较好。
2.1.5 区域环境振动现状
根据工程特点、环境特点及敏感点分布情况筛选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监测,
在平西府车辆段用地范围内设置上盖区典型敏感点测点9个、落地区西贴建筑典
5 / 38
型敏感点2个、库外落地区典型敏感点测点5个,另落地区BS-2#、落地区BS-5#、
公租房区C-5#采用类比测试,总计监测点位19个。
根据监测结果,各测点位置的监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中相应功能区的限值要求。B-10#和B-11#西两个测点主要是由于此
处位于道岔集中区域,列车通过时会产生轨缝冲击振动的情况,因此振动级较大。
2.1.6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电磁环境监测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分别在垂直于回
龙观220KV变电站北侧围墙和垂直于110KV清回史支高压线处设置了2处监测
线,每隔5米监测一次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垂直分量、磁感应强度水平分量。
从监测结果可知,拟建场址及周围工频电场强度约为2.59~301V/m,工频
磁场强度约为0.023~1.076µT;回龙观变电站外工频电场强度约为0.73~167.9
V/m,工频磁场强度约为0.015~1.828µT,远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
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电场强度4KV/m和磁感应强度
0.1mT的标准限值。拟建地周围电磁环境质量较好。
2.2 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和珍稀动植物等
重点保护对象。根据调查,确定本次评价外环境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周边
居住区等;拟建项目自身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各住宅楼、小学和幼儿园等。各
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情况见表 2-1。
表 2-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敏感点名称 规模 方位
39万人 E 住宅 1020 大气 小辛庄村
1600户/4480人 ESE 住宅 480 大气 龙锦苑东一区
1620户/4536人 ESE 住宅 650 大气 龙锦苑东二区
2268户/6350人 ESE 住宅 1090 大气 龙锦苑东五区
720户/2016人 SE 住宅 910 大气 上坡嘉园
900户/2520人 SE 住宅 1020 大气 龙锦苑东三区
1944户/5443人 SE 住宅 1250 大气 龙锦苑东四区
2610户/7308人 SE 住宅 1450 大气 天鑫嘉园
3240户/9072人 SE 住宅 1740 大气 紫金新干线家园
1056户/2956人 SSE 住宅 1180 大气 华龙苑北里
1188户/3326人 SSE 住宅 1450 大气 华龙苑中里
450户/1260人 SSE 住宅 1750 大气 蓝天园小区
6 / 38
距离建设
用地环境影响因
用地红线
性质 素
(m)
外环境保
护目标
华龙苑南里 1980户/5544人 SSE 住宅 1750 大气
龙锦苑一区 760户/2128人 S 住宅 45 大气、噪声
龙锦苑二区 750户/2100人 S 住宅 45 大气、噪声
田园风光雅苑 1140户/3192人 S 住宅 45 大气、噪声
和谐家园一区 2592户/7258人 S 住宅 320 大气
总政回龙观社区住宅 大气
/ S 320
(在建)
和谐家园二区 1890户/5292人 S 住宅 650 大气
天龙苑 4500户/12600人 住宅 大气
龙锦苑五区 1080户/3024人 S 住宅 650 大气
国风美唐(在建) / S 住宅 1020 大气
龙跃苑一区 2142户/5998人 S 住宅 1020 大气
龙跃苑东二区 1440户/4032人 S 住宅 1030 大气
龙跃苑三区 2790户/7812人 S 住宅 1560 大气
龙跃苑东四区 1584户/4435人 S 住宅 1560 大气
龙跃苑东五区 1020户/2856人 S 住宅 1825 大气
龙锦苑四区 1584户/4435人 SSW 住宅 330 大气
龙锦苑六区 1728户/4838人 SSW 住宅 660 大气
龙跃苑二区 2520户/7056人 SSW 住宅 1010 大气
龙跃苑四区 3600户/10080人 SSW 住宅 1560 大气
龙禧苑二区 1710户/4788人 SW 住宅 580 大气
东亚上北中心 3060户/8568人 SW 住宅 805 大气
龙腾苑四区 3240户/9072人 住宅 大气
龙腾苑三区 2178户/6098人 SW 住宅 1800 大气
龙腾苑六区 3024户/8467人 SW 住宅 2010 大气
龙华园 3564户/9980人 SW 住宅 2170 大气
龙泽苑东区 2090户/5852人 SW 住宅 2340 大气
龙回苑 1800户/5040人 WSW 住宅 180 大气、噪声
流星花园一区 90户/252人 WSW 住宅 480 大气
北店嘉园 2160户/6048人 WSW 住宅 1050 大气
龙禧苑五区 864户/2420人 WSW 住宅 1180 大气
龙腾苑二区 2520户/7056人 WSW 住宅 1385 大气
龙腾苑五区 1206户/3376人 WSW 住宅 1760 大气
云趣园二区 1530户/4284人 WSW 住宅 1500 大气
云趣园三区 2124户/5947人 WSW 住宅 1605 大气
骊龙园 720户/2016人 WSW 住宅 1785 大气
风雅园一区 738户/2066人 住宅 大气
风雅园三区 1476户/4132人 WSW 住宅 2090 大气
风雅园二区 1350户/3780人 WSW 住宅 2300 大气
马连店村拆迁安
/ W 住宅 70 大气、噪声
置房(在建)
流星花园三区 3400户/9520人 W 住宅 500 大气
流星花园二区 882户/2470人 W 住宅 1020 大气
龙禧苑一区 1260户/3528人 W 住宅 1190 大气
云趣园一区 2556户/7156人 住宅 大气
北京华文学校 2500人 NW 学校 900 大气
白各庄新村(在住宅 大气
/ N 2100
建)
宏福苑小区 6570户/18396人 NE 住宅 2030 大气
7 / 38
S 650
SW 1595
WSW 2070
W 1475
楼 号 类型 轨道类别
A-1#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2#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3#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4#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5#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6# 商品住宅 11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7# 22
A-8# 商品住宅 22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A-9# 商品住宅 22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1# 商品住宅 11 24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2# 商品住宅 11 24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3# 商品住宅 11 24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4# 商品住宅 11 24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5# 商品住宅 11 34.4 运用库 振动、噪声
B-6# 商品住宅 27/2 30.6 振动、噪声
B-7# 商品住宅 11/2 34.8 正线 振动、噪声
B-8# 商品住宅 11/2 32.3 正线 振动、噪声
B-9# 商品住宅 11/2 31.1 正线 振动、噪声
B-10# 商品住宅 27/2 31 出入段线 振动、噪声
B-11# 商品住宅 27/2 31 出入段线 振动、噪声
C-1# 公租房 30 正线 振动、噪声
C-2# 公租房 35.6 正线 振动、噪声
C-3# 公租房 44.3 正线 振动、噪声
C-4# 公租房 44.7 正线 振动、噪声
C-5# 公租房 36 正线 振动、噪声
幼儿园 3 30 正线 振动、噪声
小学 58.6 正线 振动、噪声
商品住宅 轨道上方 运用库 振动、噪声
本项目自
身保护目
标
层数(地与轨道最近距环境影响因
上/地下) 离(m) 素
正线、出
入段线
29/2
29/2
29/2
29/2
29/2
4
8 / 38
3 工程分析及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1 工程分析
3.1.1 工程污染源分析
拟建项目建成后,运营期的污染源主要为锅炉烟气、地下车库废气、餐饮油
烟、天然气燃烧废气、中水站恶臭,泵房噪声、制冷系统噪声、锅炉房噪声,生
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3.1.1.1 废气污染源
(1)锅炉烟气
拟建项目冬季采暖采用燃气锅炉,锅炉房位于BS-7#地下二层,内设5台
4.9MW常压热水燃气锅炉,设计采用低氮燃烧器,小时用天然气量为2800
Nm/h。锅炉烟气通过扶墙烟囱引致B-6#住宅的顶层排放,排风口高度77m。根
3
据核算,烟尘、SO和NO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
2x
中表1 的排放限值要求。
表 3-1 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序
号
1 10
2 20
3 150
4 /
产生系数 排放浓度
产生量 排放速
污染物
(kg/1000m) (t/a) 率(kg/h) (mg/Nm)
33
烟尘 0.12 0.816 0 0.816 0.336 9.2
SO 0.0057 0.039 0 0.039 0.016 0.4
2
NO 1.76 11.975 3.593 8.383 3.450 94.8
x
CO 0.35 2.381 0 2.381 0.980 26.9
自身削排放量 执行标准
减量(t/a)
(t/a)
(mg/Nm)
3
(2)地下车库废气
拟建项目地下车库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2。由表 3-2可知,地下车库废气
污染物CO、NO、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x
放标准》(DB11/5012007))中Ⅱ时段对应的标准限值要求。CO、NO和THC年
x
排放量为0.361t/a、0.017t/a和0.025t/a。
表 3-2 地下车库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污染排放速排放浓
物 率 度
排放系排放口排放速排放浓排放
数 高度 率 度 量
废气量
m kg/h mg/Nm kg/h mg/Nm t/a g/km.辆 万m/a
2.5 108439.7
0.0125 15 0.109 CO 2.27 0.101 0.0764
0.0006 0.6 0.005 NO 0.11 0.005 0.0033
9 / 38
333
标准值
公建配套地下车库
x
污染排放速排放浓
物 率 度
排放系排放口排放速排放浓排放
数 高度 率 度 量
废气量
万m/a m g/km.辆 kg/h mg/Nm kg/h mg/Nm t/a
333
THC 0.16 0.0009 0.007 0.0438 10 0.008
公租房地下车库
CO 2.27 0.0059 0.113 0.0764 15 0.026
NO 0.11 0.0003 0.005 0.0033 0.6 0.001
x
THC 0.16 0.0004 0.008 0.0438 10 0.002
商品房地下车库
CO 2.27 0.0103 0.107 0.0764 15 0.225
NO 0.11 0.0005 0.005 0.0033 0.6 0.011
x
THC 0.16 0.0007 0.008 0.0438 10 0.016
标准值
22947.2 2.5
211207.6 2.5
(3)餐饮油烟
根据用餐人数,学校拟设置5个标准灶头、幼儿园拟设置3个标准灶头,参
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食堂均
属于中型饮食业单位,其油烟处理器净化效率应不低于75%,油烟排放浓度小于
2.0mg/m。根据类比估算,烹饪间烹饪时油烟产生浓度约为12mg/m,设置净化
33
效率85%的油烟净化器,经净化后油烟排放浓度为1.8mg/m。学校和幼儿园食
3
堂灶头排风量分别为10000m/h和6000m/h,按每天排放3小时,年工作日200
33
天计,则未处理前食堂油烟排放量为0.115t/a,处理后排放量为0.017t/a。学校及
幼儿园食堂操作间的油烟引致所在建筑顶层排放,排风口背离敏感建筑,距最近
住宅B-10#分别为45m和30m。
(4)天然气燃烧废气
按照每燃烧1000m天然气产生1.76kgNO、0.35kgCO、0.0057kgSO和0.12kg
3
x2
烟尘计算天然气燃烧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具体见表 3-3。天然气燃烧废气通
过烟道引至楼顶排放。
表 3-3 炊事用天然气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序号 污染物 排放系数(kg/1000m) 排放量(t/a)
1 烟尘 0.12 0.128
2 SO 0.0057 0.006
3 NO 1.76 1.883
4 CO 0.35 0.374
2
x
3
(5)中水站恶臭
拟建项目自建中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恶臭
气体。中水处理站位于商品房与公租房间的地下,采用封闭反应器并负压运行,
以引风机收集尾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致B-9#住宅的顶层排放,排风口
10 / 38
高度38m。根据核算,NH、HS的排放浓度和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32
放标准》(DB11/501-2007)中Ⅱ时段的标准限值要求,具体见表 3-4。
表 3-4 恶臭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序产生量 处理措
产污系数 排放浓度
污染物
号 (g/g BOD) (kg/d) 施 (mg/Nm)
5
1 NH0.0031 1.30 0.049 2.0 16.0 30
2 HS 0.00012 0.05 0.002 0.1 0.50 5.0
3
2
活性炭
吸附
排放
速率
3
(kg/h)
标准值
速率浓度
(kg/h)
(mg/Nm)
3
3.1.1.2 废水污染源
拟建项目运营期新鲜水用量为2646.9m/d、95.355m/a,中水用量为
33
1244.9m/d、32.278万m/a;污水产生量为2618.6m/d、94.410万m/a,经处理
3333
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污水排放量为1980.6m/d(非绿化季)、62.132m/a,全
33
部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终入清河污水处理厂。
拟建项目运营期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冲厕污
水一起进入化粪池,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与其他生活废水一起经处理达
到回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和场地浇洒;部分外排进入市政管网,终入清河污
水处理厂。
拟建项目污水经处理后,排水的COD、BOD、NH-N和SS的浓度分别
Cr53
为30mg/L、5mg/L、3mg/L和5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
质》(GB/T18920-2002)的要求;排水水质同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DB11/890-2012)中的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排放限值的B
标准(清河污水处理厂执行的排放标准),因此拟建项目的排水不会增加清河污
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
3.1.1.3 噪声污染源
拟建项目建成后内部噪声源主要为汽车噪声和公用设备运行噪声。
(1)小区内部汽车噪声
汽车行驶进出小区时将产生汽车噪声,汽车噪声主要为汽车喇叭声、发动机
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系统噪声、传动系统噪声、车体震动噪声等,
该类噪声的特点是瞬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且时段性明显。昼间车辆出入较多,
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噪声源强较大,且波动较大;其他时段噪声源强较小。夜间车
辆进出较少,噪声源强较小。
11 / 38
汽车在进出小区和停车场时为减速行驶,车速按30km/h计,根据JTJ005-96
中的公式计算,单台汽车减速行驶噪声为66.2dB(A);汽车发动噪声一般为
82dB(A);汽车鸣笛噪声一般为85dB(A)。
(2)公用设备噪声
项目自身公用设备噪声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噪声、通风机系统噪声、水泵设备
噪声、锅炉房设备噪声等。
各公用设备的噪声级见表 3-5。
表 3-5 主要噪声污染源一览表 单位:dB(A)
类别 污染源名称 位置 源强
停车库
通风
给水、排
水泵
锅炉房
制冷系
统
风机 地下车库风机房 85dB(A)左右
通风口 结合绿地布置(16个) 55dB(A)左右
生活供水泵 75dB(A)左右
污水泵 BS-7#地下二层设备间 85dB(A)左右
中水泵房 75dB(A)左右
锅炉房噪声 BS-7#地下二层设备间 80~90dB(A)
锅炉房排气口 B-6#顶层 65dB(A)左右
VRV系统室外机 BS-1#、BS-8#建筑顶层 65dB(A)
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塔 BS-2#、BS-4#商业顶层 72.3dB(A)
中央空调系统冷冻机组 BS-4#地下二层设备间 90dB(A)
3.1.1.4 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住宅、学校、幼儿园、配套设施及商
业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主要成分为厨房剩余物、果皮、塑料、纸张、清扫垃圾、
废包装物等;中水处理站运营期将产生栅渣、剩余污泥和废弃活性炭。
根据核算,拟建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7734.4t/a,格栅栅渣产生量
为62.05t/a、剩余污泥产生量为239.1t/a、废弃活性炭产生量为1.5t/a。
3.1.1.5 拟建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拟建项目建设后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 3-6。
表 3-6 拟建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t/a)
类别 污染物 产生量 自身削减量 排放量
烟尘
SO
2
NO
x
CO 3.116 0 3.107
水污染物
COD
Cr
BOD
5
0.945 0 0.945
0.045 0 0.045
13.876 3.593 10.283
250.128 231.488 18.640
155.420 152.313 3.107
12 / 38
大气污染物
类别 污染物 产生量 自身削减量 排放量
氨氮
SS 155.122 152.015 3.107
生活垃圾
格栅栅渣
剩余污泥
废弃活性炭 1.5 0 1.5
39.040 37.176 1.864
7734.4 0 7734.4
62.05 0 62.05
239.1 0 239.1
固体废物
3.1.2 外环境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周边噪声源主要包括试车线噪声、车辆段运行噪声、道路交通噪声、
地铁风亭及冷却塔噪声等。
外环境噪声源的情况见表 3-7。
表 3-7 外环境主要噪声源
序号 类别 污染源名称 位置 声源强度
1 试车线 试车线运行噪声 距检修库24m 90dB(A)
2 车辆段 车辆段运行噪声 库区 60~70dB(A)
3 道路交通
4 地铁风亭 60~70dB(A)
5 地铁冷却塔 地铁站冷却塔 65~75dB(A)
回南北路(主干路) 项目南侧 主干路65~75dB(A)
站前东街(次干路) 项目西侧 次干路60~70dB(A)
平西府站3号风亭
昌八联络线风亭 小学运动场西,高6m
3号风亭位于平西府
站西北方向,高度5m
平西府站顶层东北方
向
3.1.3 外环境振动源
平西府车辆段振动源主要为列车从车辆段出入段线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和车
辆段内常规检修所使用的设备(如空压机、水泵、电机、风机等)在运行时产生
的振动;昌八联正线工程在本项目区段全部为地下线(包括平西府站1座),将
对本项目产生振动影响。
①昌八联正线
昌八联正线为地下线,埋深约12.4m,列车出站后运行速度约70km/h左右,
其产生的振动能量较大,计划实施的减振措施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铺设范围为
K4+575~K5+650,随昌八联工程的铺轨一并完成,目前正在实施中。正线列车
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主要通过地基传播至建筑基础,振动传播范围较地面线广。
目前线路处于建设中,减振措施一同实施建设,年底通车运行。在地铁8
号线其他已开通且采用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路段,选取线路的一处进行类比
监测,监测的隧道内源强VL约62~64dB。
Zmax
13 / 38
②平西府车辆段试车线
试车线只在白天试车,一般2~3个月使用1次,设计车速为80km/h,目前
试车线还未完全建成。由于试车线使用频次较少,并且距上盖区及落地区建筑的
距离较远,因此,试车线运行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很小,并不是影响本项目振动
环境的主要振动污染源。
③平西府车辆段库内线
车辆段运用库区为地上线,列车进出库振动通过立柱及平台等钢筋混凝土的
刚性连接而传播,振动受到的阻尼较小,振级衰减较慢。列车出、入库时的运行
对上盖开发住宅产生振动与噪声的影响。
④平西府车辆段出入段线
车辆段出入段线弯道多、道岔多,轨道接头多,列车运行速度相对较高,咽
喉区运行时速一般在15~25km/h,因此振动源强较大。咽喉区线路运行时由于
弯道、道岔及轨道接头等工况,对落地区沿线的建筑物产生了较大的振动影响。
⑤昌八联出入段线
运用库外还规划有车辆段与平西府站之间的联络线,速度为20km/h;联络
线铺设的减振措施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铺设范围为0+0~0+510,随昌八联工
程的铺轨一并完成,目前正在实施中。
⑥其它振源
车辆段内振动污染源还包括常规检修所使用的设备(如空压机、水泵、电机、
风机等)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机械设备产生振动的主要由设备中的转动部分产
生,其振动影响范围视设备大小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在15~20m以外其振动对
环境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
3.2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锅炉烟气和中水站恶臭
采用估算模式预测锅炉烟气和中水站恶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
可知,锅炉烟气中的PM、SO、NO在下风向675m处的贡献值最大,分别为
1022
0.00060mg/Nm、0.00003mg/Nm、0.00559mg/Nm,占标率分别为0.13%、0.006%、
333
2.8%;中水站恶臭的NH、HS在下风向210m处的贡献值最大,分别为
32
14 / 38
0.00099mg/Nm、0.00004mg/Nm,占标率分别为0.50%、0.4%。因此,锅炉烟
33
气及中水站恶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
(2)地下车库废气
拟建项目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通风,商品房地下车库设置10排风口、公租房
地下车库设置2个排风口、公建配套地下车库设置4个排风口,排风口结合绿地
布置,高2.5m。经核算,地下车库废气污染物CO、NO、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
x
和排放速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Ⅱ时段对应
的标准限值要求。CO、NO和THC年排放量为0.361t/a、0.017t/a和0.025t/a。
x
(3)天然气燃烧废气
拟建项目的天然气燃烧废气通过烟道引致楼顶排放,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为烟
尘、SO、NO和CO。经核算,拟建项目天然气燃烧废气中烟尘、SO、NO、
2x2x
CO的排放量分别为0.128t/a、0.006t/a、1.883t/a和0.374t/a。天然气作为清洁能
源,污染物产生量很小;天然气燃烧废气在楼顶排放,利于其稀释扩散。因此,
拟建项目的天然气燃烧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食堂油烟
学校及幼儿园食堂操作间产生的油烟均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其设置的
油烟净化器效率达到85%以上。经净化后,油烟的排放浓度为1.8mg/m,满足
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的油烟排放浓度≤2.0mg/m的要
3
求。食堂油烟经排烟管道送至所在建筑的顶楼排放,利于其稀释扩散,对周围环
境影响较小。
3.2.2 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拟建项目运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居民、学校和幼儿园、配套服务设施和商
业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618.6m/d。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冲厕废水
3
一起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起进入区内自建中水处理站,经处理达到回
用标准后回用于绿化、场地浇洒及冲厕,部分外排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终入清河
污水处理厂处理。
中水处理站采用A/O+MBR处理工艺,拟建项目污水经处理后排水的
COD、BOD、NH-N和SS的浓度分别为30mg/L、5mg/L、3mg/L和5mg/L,
Cr53
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排水水
15 / 38
质同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中的现有城
镇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排放限值的B标准(清河污水处理厂执行的排放标
准),因此拟建项目的排水不会增加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拟建项目产生
污水经自建中水站处理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不直接排入
周边地表水体,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2.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拟建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7734.4t/a、格栅栅渣产生量约62.05t/a、
剩余污泥产生量约239.1t/a、废弃活性炭产生量约1.5t/a。生活垃圾、格栅栅渣、
剩余污泥及废弃活性炭均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理,实行日产日清制度,做到
了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2.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正常工况下,生活污水排入区内自建中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
部分外排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区内雨水收集后排入雨水管网。不会对地下水环
境产生影响。
非正常工况下,假定防渗层积水高度为0.10m,防渗层厚度为0.5m,防渗层
破损后其渗透系数为1.0×10cm/s,则计算污染物通过破损的防渗层时间为4.82
-4
天,即在破损防渗层上的持续积水0.10m的情况下,经过4.82的污水可穿过防
渗层。COD和氨氮污染物在非正常工况下渗漏量最大泄露量分别为39.1g/d和
Cr
3.91g/d,而且污染物穿透防渗膜后进入15m厚粘土层的包气带中,包气带对污
染物有吸附和降解作用,因此事故工况下渗出液进入地下水系统后对区域地下水
影响程度和范围均较小。从以上分析可知建设项目事故风险可接受。
3.2.5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2.5.1 拟建项目对外环境的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对外产生噪声影响的主要为商业办公用房顶部的冷却塔、VRV系
统室外机组、锅炉房排气口和地下车库排风口等露天声源。由于风机、水泵等公
用设备及锅炉房在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很小,本次评价的厂界噪声贡献值预测只
考虑露天声源的影响,其中商业办公配套的冷却塔及VRV空调系统仅昼间运行,
不考虑夜间影响。
16 / 38
根据预测结果,拟建项目的的冷却塔及VRV室外机等露天声源在北厂界、
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昼间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17.1dB(A)、21.2dB(A)、
44.8dB(A)、44.1dB(A),夜间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10.6dB(A)、15.9dB(A)、
29.7dB(A)、14.2dB(A),各厂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345-2008)中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昼间标准要求。
拟建项目噪声源在各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贡献值范围为24.0~36.3dB(A),
昼间噪声预测值范围为50.4~54.4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1类区昼间标准要求,预测最大值出现在J1建筑,即龙锦苑二
区;夜间噪声预测值范围为42.7~47.4dB(A),部分建筑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1类区夜间标准1.4~2.4dB(A),预测值超标主要是由于现状监
测值已经超标所致。
3.2.5.2 噪声源对敏感建筑的影响分析
本次噪声影响预测综合考虑了试车线噪声、车辆段咽喉区开口处的轨道交通
噪声、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地铁风亭、冷却塔和商业冷却塔等设备噪声影响。
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各建筑物所在区域昼间噪声预测值为50.6~68.6
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7.1~60.4dB(A),其中住宅楼A-5#、A-6#、A-8#、
A-9#、B-7#~B-11#、小学和幼儿园的昼间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昼间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其他建筑物昼间超标量为1.4~
13.6dB(A);项目区域内建筑物夜间全部超标,超标量为2.1~15.4dB(A)。
考虑到本项目保护目标均为高层建筑,本次评价对建筑物垂向噪声分布情况
进行预测。预测点分布在建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选择每个建筑物的底
层、顶层和5的倍数层,选取该建筑物评价层上最大值预测值,在叠加背景噪声
后进行分析。155个垂向预测点中,昼间89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约为57.4%;
夜间119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为76.8%。各建筑物所在区域昼间噪声预测值为
40.3~68.6dB(A)、夜间噪声预测值为36.4~60.4dB(A),其中住宅楼A-5#、A-6#、
A-8#、A-9#、B-7#~B-11#、小学和幼儿园各层的昼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其他建筑物昼间超标
量为0.4~13.6dB(A);项目区域内建筑物夜间全部超标,夜间超标量为0.1~
15.4dB(A)。
17 / 38
采用措施后可保证无道路噪声影响下室外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同时为使敏感建筑室内声环境满足《民
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限值要求,拟建项目住宅楼都必须安
装《隔声窗》(HJ/T 17-1996)中的IV级隔声窗,隔声量大于30dB(A),以确保上
述住宅室内的声环境质量达标。
3.2.6 地铁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为停车场综合利用开发项目,振动影响源既有来自平西府车辆段库内
线和咽喉区线路运行时振动,也有来自昌八联络线出入段线及正线列车振动,拟
建项目各敏感建筑因与这些振动源之间的距离不同,所受影响差异较大。为简化
振动影响预测模型,抓住主要振动影响因素,本次振动影响分析根据不同的振动
影响类型采用模型分析和类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和评价,预测停车场运行时
进出库高峰时段和线路运行高峰时段对本项目各建筑的最大振动影响值和最大
分频振级,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振动影响防治措施。
本次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分为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和室内振动预测两种。敏感
目标室外环境振动按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规定,评价
量为建筑室外0.5m处的VL和VL,对应频率1~80Hz最大总振级;建筑
ZmaxZ10
物室内振动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
标准》(JGJ/T170-2009)中的规定,评价量为地面VL,对应频率为4~200Hz
max
分频最大振级。
预测结果表明,各住宅建筑及幼儿园、小学的环境振动预测值均满足《城市
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标
准要求;各办公商业建筑环境振动值VL、VL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
ZmaxZ10
标准》(GB10070-88)中“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昼间75dB标准限值要求。
对于落地区B-10#、B-11#住宅建筑,受车辆段出入段线运行振动影响较为
明显;列车通过时会产生轨缝冲击振动,为了增强列车运行的平顺性,减小车辆
段列车运行时对周边敏感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可在轨道源强上采用焊接轨缝的减
振措施。
在平西府车辆段外部振动源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影响下,拟建项目的
A-1#~A-9#及B-6#~B-11#住宅建筑中,除B-10#和B-11#建筑的室内振动环境
18 / 38
超标外,其余各建筑室内振动预测值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
次辐射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中“1类区域”的标准限值要
求;B-10#和B-11#建筑昼间室内超标2.4dB、夜间超标5.4dB。
采取进一步减振措施后的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区域环境振动值能够满足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相应功能区的标准要求;各敏感建筑
室内振动值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和测量方
法标准》(JGJ/T170-2009)中“1类区域”的标准限值要求。
19 / 38
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4.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锅炉烟气及天然气燃烧废气
拟建项目采暖锅炉及居民生活均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每燃烧
1000m天然气产生1.76kgNO、0.35kgCO、0.0057kgSO和0.12kg烟尘。锅炉设
3
x2
计采用低氮燃烧器,烟气排放量约8845.2万Nm/a,通过扶墙烟囱引致B-6#住
3
宅的顶层排放,排风口高度77m,烟尘、SO和NO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
2x
放标准》(DB11/139-2007)中表1 的排放限值要求。居民生活用天然气的燃烧
废气通过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
(2)地下车库废气
拟建项目的上盖区夹层车库和社会公共停车楼采用自然通风;地下车库采用
机械通风,商品房地下车库设置10排风口、高度2.5m,结合其南侧绿地布置;
公租房地下车库设置2个排风口、高度2.5m,结合其北侧绿地布置;公建配套
地下车库设置4个排风口、高度2.5m,结合其北侧绿化布置。地下车库每小时
换气6次、每天换气6小时,地下车库废气污染物CO、NO、非甲烷总烃排放
x
浓度和排放速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Ⅱ时段
对应的标准限值要求。
(3)餐饮油烟
学校及幼儿园食堂操作间产生的油烟均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其设置的
油烟净化器效率达到85%以上。经净化后,油烟的排放浓度为1.8mg/m,满足
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规定的油烟排放浓度≤2.0mg/m的要
3
求。食堂油烟经排烟管道送至所在建筑的顶楼排放,以利于其稀释扩散。
(4)中水站恶臭
中水站的恶臭主要来源于曝气过程中的尾气扩散,形成臭味的主要因素是
NH和HS。中水处理站位于商品房和公租房之间的地下,采用封闭反应器并负
32
压运行,以引风机收集尾气,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致B-9#住宅的顶层排放,
排风口高度38m。根据类比,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0%,中水站
恶臭的NH、HS的排放浓度和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2
(DB11/501-2007)中Ⅱ时段的标准限值要求。
20 / 38
(5)地铁风亭异味
平西府站1号、2号风亭布置在车站首层,3号风亭布置在平西府站西北;
昌八联络线风亭布置在小学运动场西。在风亭四周或道路与风亭之间种植密集型
的绿化植物;风亭周边的敏感建筑满足15m的最小控制距离。
4.2 水污染防治措施
拟建项目运营期的污水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学校和幼儿园的食堂污水,产
生量为2618.6m/d,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冲厕
3
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与其他生活废水一起经处理
达到回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和场地浇洒;部分外排进入市政管网,终入清河
污水处理厂。项目区内自建一座处理能力为3000m/d的污水处理站,采用
3
A/O+MBR工艺。
4.3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拟建项目在小区每个单元的门口和小区道路的路口安设分类垃圾桶,实行垃
圾桶装化,物业环卫工人将垃圾桶中的垃圾收集至垃圾分类投放站,实行日产日
清,最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处置。生活垃圾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负责定
期、及时收集和清运,避免随意丢弃;在装载、搬移或运输途中避免出现渗漏、
溢出、抛洒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应注意收集后尽量压实以减少固体废物体积、
提高固废装载的效率。中水处理站产生的格栅栅渣和剩余污泥在中水站内暂存,
做到日产日清,委托环卫部门到指定地点消纳;废弃活性炭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委
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4.4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地下水影响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建设项目应采用环保节水器具,以减少生活用水量。
(2)面源防渗措施
重点污染防治区:主要为生活污水管网、化粪池、隔油池和中水处理站,对
于生活污水化粪池、隔油池和中水站构筑物应进行底部和四周防渗,采用50cm
厚粘土层加2mm的HDPE土工膜进行人工防渗,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应小于
21 / 38
1.0×10cm/s,防止对地下水污染,并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对项目的污水
-7
管线进行防渗。
一般污染防治区:指裸露地面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物料泄漏
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如道路等。采用地面硬化防渗,确保其渗透系数
<10cm/s;
-4
非污染防治区:指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主要包括雨水收集池、
绿化等。
4.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5.1 项目自身公用设备的降噪措施
(1)为降低设备噪声,本项目在设置封闭的水泵房、空调机房的同时,对所
有的水泵、空调机组设备进行减振降噪处理,安装减振基础,水泵进出水管道均
安装避振喉,穿墙的管道与墙壁接触的地方均应用弹性材料包扎。设备本体进行
消音和减噪处理,加强设备整体的隔声能力(包括侧墙、楼板、门窗等)和采取
必要的隔震措施(包括设备机座和管道),水泵房、配电室等固定噪声源房间若
有对外界开启的门窗,其性能均符合隔声要求,隔声量大于30dB(A)。锅炉房置
于地下二层设备间,室内墙壁采用吸声材料,设备机座安装减振垫;在锅炉与烟
道连接部分安装消声量大于25dB(A)的消声器;地面进排风口应安装消声百叶,
消声百叶的综合降噪效果应大于10dB(A)。
(2)项目地下车库换气风机噪声级在85dB(A)左右,所有换气风机均安装进、
排风消声器和隔声箱,消声器的消声量大于25dB(A),隔声箱的隔声量大于
25dB(A);风机还采取减振处理;设置在地面的排风口安装消声百叶,消声百叶
的综合降噪效果应大于10dB(A)。类比住宅小区地下车库排放口噪声,采取上述
措施后地下车库排风口噪声约为55dB(A)。
(3) 拟建项目的冷却塔和VRV室外机分别置于BS-2#、BS-4#和BS-1#、BS-8#
楼顶,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基础、加装半封闭隔声屏障、机组顶部排风口安装
2m长的排风消声器等降噪措施后,其噪声级能降低25dB(A)左右。
(4)在项目厂界进行绿化,可能的情况下大量种植稠密的乔、灌、草符合结
构的绿化林带,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
4.5.2 外环境噪声源的降噪措施
22 / 38
(1)地铁风亭、冷却塔噪声治理措施
本项目将对地铁冷却塔、风亭采取加装半封闭隔声屏障措施,冷却塔顶部排
风口安装2m长的排风消声器,进一步降低其对本项目的噪声影响。
(2)车辆段噪声治理措施
针对车辆段噪声影响,本项目将在运用库北侧开口处增加10m高声屏障或
采用平面声屏障覆盖维修库与运用库过渡处。
(3)隔声窗及其它防护措施
拟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噪声预测结果采取进一步的噪声防治措施,具体
包括:
①敏感建筑全部采用《隔声窗》(HJ/T 17-1996)中的IV级隔声窗,隔声量大
于30dB(A);
②建筑施工期间加强对管道设备等安装节点的质量监控,防止振动噪声的二
次传播;装修过程外墙及内墙涂刷吸声材料。
4.6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1)库内线路加装先锋扣件措施
本次预测结果表明,在未采取措施情况下上盖区A-3#、A-6#、A-9#建筑受
列车进、出库时振动的影响较突出,采取的措施为落实一级开发未落实的更换先
锋扣件减振措施的工作。库内现状采用50kg/m钢轨混凝土轨枕减振扣件,推荐
将现状扣件更换为减振性能更高的减振扣件(如先锋扣件或同等级减振扣件),
可有效降低轮轨之间的冲击振动。
(2)昌八联出入段线及昌八联正线施加浮置板道床减振措施
昌八联出入段线铺设的减振措施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铺设范围为0+0~
0+510,减振措施的建设随昌八联工程的铺轨一并完成,目前正在实施中。
昌八联正线实施的铺设减振措施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铺设范围为
K4+575~K5+650,减振措施的建设随昌八联工程的铺轨一并完成,目前正在实
施中。
(3)落地区住宅建筑(B-10#、B-11#)复合式隔振墙措施
根据数值模型预测结果,落地区住宅B-10#和B-11#建筑在咽喉区列车运行
所产生的振动影响下,存在建筑物室内振动超标的风险,为此就可行的减振措施
23 / 38
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分析比较。
拟采取的隔振墙距敏感建筑物约2m,外延敏感建筑物两侧各20m;对不同
深度及宽度计算后得到其优化措施的减振效果,隔振墙宽度为1m,深度约15m。
计算表明,优化后隔振墙对B-11#建筑所受地铁振动起到了比较好的隔振效果,
可以使B-11#住宅建筑室内最大分频振级降至60.5dB,满足标准中规定的振动限
值。
为进一步提高隔振墙的效果,从目前的国内外实施案例调研表明,复合式隔
振墙优于混凝土墙的减振效果,因此建议实施复合式隔振墙。拟在咽喉区与
B-10#、B-11#之间结合地下车库的建设落实隔振墙措施。
隔振墙设计长度超过B-10#、B-11#这两座保护目标的整体长度并向两侧各
延长一段距离,目的是考虑列车通过保护目标后带来的余振对建筑物的振动影
响;隔振墙设计的深度是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考虑其截止频率及瑞利波长并通过数
值仿真计算进行了优化,最终隔振墙深度取15m。
根据日本的工程实例,采用隔振墙组合减振材料的复合式隔振墙措施进行减
振是一种比较有效且可行的实施方案。参考该案例,拟建项目采取隔振形式经过
优化设计的复合式隔振墙,对VL的减振效果可以达到6~8dB、VL的减
ZmaxZ10
振效果可以达到3-5dB。
(4)管理措施
限制库内车速:库内限速为5km/h。
24 / 38
5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为了保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管理体系在施工期应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物生境影
响等为目标;在运营期则应以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正常实施和维护本项目良好的
自然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以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5.1 环境管理
5.1.1 施工期环境管理
拟建项目施工期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委
托资质单位开展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
施工期环境管理措施执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绿
色施工(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5.1.2 运营期环境管理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销售新建居民住宅明示建筑
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的通知》(京环发[2007]141号),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房屋销售合同须明确表述建筑隔声情况及环评文件上标注的项目所在地声环
境状况,并在售楼处提供相应文件的复印件,建设单位在房屋销售过程中应按有
关文件要求实施。对项目区域的振动环境状况须参照明示声环境的要求,在房屋
销售合同中向购房者明示振动影响状况。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相关规定,规划建设的住宅楼底层商业禁止设置餐
饮、汽修、娱乐服务等可能产生异味、噪声等污染扰民的经营场所。因此建设单
位在住宅底层商业出售和招商的过程中须明确规定底层商业用途,禁止餐饮、汽
修、娱乐服务等可能产生污染的商业入驻,确保楼上住宅的良好的环境。本项目
独立商业部分若设立饮食业经营场所,其炉灶必须使用燃气或电能等清洁燃料,
且必须设置收集处理油烟、异味的装置,通过专门的烟囱达标排放。拟建项目配
套商业若设置餐饮服务,须另行进行环评审批。
5.2 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是对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监督
和检查,并提出缓解环境恶化的对策与建议。
25 / 38
根据项目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制定施工期监测计划见表 5-1,运营期监测
计划见表 5-2。特别的,针对项目自身敏感建筑所受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在项目
建成后进行跟踪监测,若出现超标现象建设单位适时增补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
以保证项目自身敏感建筑的环境质量。
表 5-1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序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与频率
施工场界(上风向参考每月一次,每次连续1h(施工
点、下风向监控点) 高峰期酌情加密)
龙锦苑一区、龙锦苑二每月1次,每次连续18h(施
区、田园风光雅苑 工高峰酌情加密)
施工场界 等效连续A声级(LeqA) 每月1次
2
龙锦苑一区、龙锦苑二
区、田园风光雅苑
TSP
TSP
1
等效连续A声级(LeqA) 每月1次
表 5-2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要素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与频率
四侧厂界 等效连续A声级
噪声
区内典型敏每季度1次,每次2天,每
感建筑 天昼夜各2次
区内典型敏
感建筑
锅炉排放口 SO、NO、烟尘 每年1次,每次连续3天
废气
中水站恶臭
排放口
地下车库排
风口
总排口 COD、BOD、SS、氨氮 每季度1次,每次2天 废水
室外及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
室外:铅直垂向最大Z振级
(VL);室内:分频最大振级每季度一次 振动
Zmax
(VL)
max
22
NH、HS、臭气浓度 每年1次,每次连续3天
32
CO、NO、非甲烷总烃 每年1次,每次连续3天
X
Cr5
每季度1次,每次2天,每
天昼夜各2次
26 / 38
6 公众参与
6.1 公众参与的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第十五条,《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环境保护的决定》第二十七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
规定,为了体现项目的公开、公正原则,落实有关环境信息公开和强化社会监督
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公众参与调查和意见征询工作,为项目
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公众参与的作用在于:
(1)把项目可能引起的有关环境问题告诉公众,让公众了解项目,获取公众
的认可与支持,同时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充分了解公众对项目的各种看法、意见,并相应的积极反馈,不仅能维
护公众的切身利益,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对公众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提高项
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公众监督是环境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6.2 公众参与的形式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方法》的
有关规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采取网上公示和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两种形式。
本项目公众参与共分三步,第一步在环评开展初期,即接受委托的七个工作
日内,以公告的形式开展第一次信息公开,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第二步在环评
初稿完成后,发放环评报告的简本,以公告的形式开展第二次信息公开,公示期
为十个工作日;第三步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广泛
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3 公众参与调查的步骤
为了使公众及时、有效的了解拟建项目的相关信息,本次评价采用了多种便
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了拟建项目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1)一次公示
27 / 3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第二章第一节的
规定,建设单位于2013年5月6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网站上()进行了网上一次
公示,公示时间为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7日。公示中公布了拟建项
目的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总投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
要程序和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
图 6-1 公众参与一次公示
(2)二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于
2013年8月1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网站上()进行了网上二次公示,公示时间为
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4日。公示中介绍了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对环境
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环境影
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并公布了《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
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索取方
式,以方便公众查阅。在进行网上二次公示的同时,建设单位在拟建项目附近各
村庄张贴公告,便于附近村民了解工程情况。
28 / 38
图 6-2公众参与二次公示
(3)现场走访与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①调查方法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工作主要采用发放调查表方式。发放调查表主要以项目周
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为对象,主要包括龙锦苑一区、龙锦苑二区、龙锦苑东一
区、田园风光雅苑、龙回苑、小辛庄、流星花园一区、流星花园三区的居民,共
发放公众参与调查问卷100份。
②调查时间
2013年8月15日~2013年8月16日。
③调查对象
本次公众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干部、工人及教师等社会各
界人士,主要调查范围包括受项目建设影响的公众、施工期可能受影响的公众、
营运期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对项目知情的有关公众。
④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公众对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满意度;项目的建设对被调查者的影
响等。
表 6-1 公众参与调查表
请您就下述调查问题发表意见(在您认可的项目后打“√”,个人信息需填写完整)
29 / 38
被
调
查
人
情
况
项目名
称
建设地
点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平西府车辆段
拟建项目总投资691579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商品房、公租房、商业、
小学、幼儿园及配套服务用房,建设规模为地上总建筑面积516351m。
2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扬尘、噪声、废水和固体废物等。
对施工期扬尘,采取设置围挡、硬化路面、洒水抑尘等措施;采取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优化设备位置、定期维修养护机械设备等措施减小施工期噪
建
设
项
目
项目介
声影响;施工期废水采取预处理后回用和接入市政管网的措施;施工期固
体废物主要为开挖的土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通过采取措施,可有效减小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锅炉烟气、地下车库废气、食堂油烟、
中水站恶臭气体,生活污水,汽车噪声和公用设备噪声,生活垃圾。锅炉
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烟气引致顶楼达标排放;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换风,排
风口结合绿地布置,废气达标排放;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
排放;中水站恶臭气体集中收集,经处理后引致顶楼排放,满足《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要求。生活污水经中水站处理后部
分回用,部分外排进入清河污水处理厂,排水满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307-2005)的要求。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厂界噪声预测点的昼、
夜间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交由环卫部
门处置。通过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拟建项目区域的声环境满足1类声环境
功能区、环境振动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居
民、文教区”标准、建筑物室内振动能够满足JGJ/T170-2009要求限值。
拟建项目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公示( )公众议论( )本次公众
1、您是从何种渠道了解本项目的信息? 调查( )
其他( )
调
查
3、您对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如不很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内
满意请说明哪方面) 不满意的方面:
您认为本项目在建设期存在的主要环4、
容
境问题是什么?
5、您认为本项目在营运期可能带来哪些废水污染( )废气污染( )噪声污染( )
环境问题? 固废污染( )不清楚( )
2、您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
很了解( )了解( )听说过( )不了解
( )
扬尘( )噪声( )废水( )固废( )
30 / 38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概
绍
况
6、您认为本项目应该加强哪方面的环保
措施?
7、您认为本项目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
响?
8、您对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
9、您对本项目环保方面其他的意见和建
议
水防治措施( )大气防治措施( )噪声
防治措施( )固废防治措施( )不清楚
( )
变好( )变坏( )没变化( )不清楚( )
支持( )无所谓( )
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二次公示已经发布,公众可在公示期内向中环联
(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索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联系地址:朝阳区
和平里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603,联系人:孙晓宇,联系电话:-337。
6.4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6.4.1 公示期间的公众意见
第一次网上公示、第二次网上公示和张贴告示期间,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均
未收到群众反馈意见。
6.4.2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公众参与调查人员情况
本次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征询表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为100%。被
调查人员分布情况情况见表 6-2,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见表 6-3。
表 6-2 被调查人员分布情况表
序号 环境保护目标 规模 相对位置关系 参与调查人数 备注
1 小辛庄村 39万人 E 1020m 6 流动人口为主
2 龙锦苑东一区 1600户/4480人 ESE 480m 13 常驻人口为主
3 龙锦苑一区 760户/2128人 S 45m 8 常驻人口为主
4 龙锦苑二区 750户/2100人 S 45m 21 常驻人口为主
5 田园风光雅苑 1140户/3192人 S 45m 21 常驻人口为主
6 龙回苑 1800户/5040人 WSW 180m 9 常驻人口为主
7 流星花园一区 90户/252人 WSW 480m 1 常驻人口为主
8 流星花园三区 3400户/9520人 W 500m 19 常驻人口为主
9 平西府车辆段 / 地块内 2 工作人员
表 6-3 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表
项目 人数(人) 比例(%)
性别
年龄
男 46 46
女 54 54
小于30岁 21 21
30-50岁 31 31
31 / 38
项目 人数(人) 比例(%)
大于50岁 48 48
工人 27 27
农民 1 1
老师 8 8
医生 职业 3 3
职员 9 9
退休 8 8
其他 44 44
小学 8 8
初中 19 19
中专 6
高中 12 12
大专 20 20
本科 5 5
硕士 4 4
不详 26 26
文化程度
6.4.3 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统计见表 6-4。根据下表统计结果可知,对项目建设的态度方
面,63人表示支持,比例为63%;37人表示无所谓,比例为37%;没有人表示
反对意见。
表 6-4 调查结果统计表
问题 人数(人) 比例(%)
本项目公示 10 10
1、您是从何种渠道了解本项目的信息?
公众议论 15 15
本次公众调查 70 70
其它 5 5
很了解 5 5
2、您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
了解 9 9
听说过 55 55
不了解 31 31
很满意 11 11
3、您对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
满意 61 61
不满意 28 28
扬尘 61 61
4、您认为本项目在建设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噪声 55 55
是什么?
废水 9 9
固废 4 4
5、您认为本项目营运期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
题?
废水污染 18 18
废气污染 14 14
噪声污染 31 31
32 / 38
问题 人数(人) 比例(%)
固废污染 16 16
不清楚 44 44
水防治措施 17 17
大气防治措施 31 31
6、您认为本项目应该加强哪方面的环保措施? 噪声防治措施 34 34
固废防治措施 28 28
不清楚 27 27
变好 48 48
7、您认为本项目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
变坏 2 2
没变化 24 24
不清楚 26 26
支持 63 63
8、您对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
无所谓 37 37
反对 0 0
6.4.4 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说明
(1)在环评两次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意见。公众意见问卷调
查显示,63%的被调查者赞成本项目的实施、表示无所谓的占37%,没有人表示
反对项目建设。
(2)有些公众反映地铁车辆段施工期间扬尘较大、夜间施工噪声影响休息,
建议本项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道路及时洒水、及时清洗运输车辆等。本项
目将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执行,采纳公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并
已在环评中落实。在环评中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加强降噪措施,夜间禁止
施工;采取对施工现场及时洒水降尘,出入车辆清洗轮胎等措施,制定好施工组
织计划,留出施工便道,不要影响居民出行,严格控制噪声、扬尘,减少对当地
居民生活的干扰。环评单位就公众提出的意见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建设
单位也采纳了周围居民的合理化建议。
(3)有些公众反映小区内垃圾清理不及时,夏天常常出现异味,且小区内无
中水处理措施,要求原开发商解决,本报告认为这些意见属周围小区物业管理问
题,与本项目无关,因此不予采纳;还有一些公众反映外来人口太多,小区人员
杂乱,也与本项目无关,不予采纳。
6.5 小结
(1)本次公众参与进行了两次公示和一次现场问卷调查。两次公示期间均未
33 / 38
收到任何意见反馈。现场问卷调查走访了龙锦苑一区、龙锦苑二区、龙锦苑东一
区、小辛庄村、田园风光雅苑小区、流星花园一区、流星花园三区、回龙苑小区。
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
(2)本次公众调查支持率为63%,可见多数被调查均赞成本项目的实施,赞
成的主要原因是周边的群众认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加快本地区的发展,商业
配套的建设可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并且能够改善周边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表示
无所谓的占37%;没有人表示反对。
(3)对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积极合理的采纳他们的意见,
并严格按照环境的标准落到实处。
(4)在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
办法》的有关规定,使公众多层次、多方位的参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编制,
环评报告也采纳了与本项目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34 / 38
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选址合理,符合
节能减排要求,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可行,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
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公众
参与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人对拟建项目持反对意见。从环保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
建设是可行的。
35 / 38
8 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北京京投银泰尚德置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17区18号楼6层;邮编:100070
联系人:叶晨
联系电话:;传真:010-
电子邮件:
(2)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中环联(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58号
通讯地址: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6层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人:孙晓宇
联系电话:-337;传真:010-
电子邮件:
36 / 38
登州路二手房-qq炒股群

更多推荐
北店嘉园地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