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调行业经营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一、宏观环境分析
作为中国制造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空调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自身的发展与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都对会空调产业产生重要影响。而在中国空调产业所处的国民经济大环境中,以宏观经济运行、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房地产的发展、产业政策等为主的外部因素对空调产业的影响较为直接。
1、宏观经济运行
从社会各界对2006年宏观经济预测来看,2006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0.2%。为空调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2、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消费能力
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而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能力虽然不能等同而喻,但也关系密切。
3、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与其他因素相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空调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但从2005冷冻年度开始,国家紧缩银根、宏观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国家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使得空调大受影响。尤其在一级城市市场,房地产的发展曾经极大地拉动了空调的销售,而现在,房地产经济被遏制,空调一级市场的空间也小了。
4、产业政策的调整
在空调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厂商得到的丰厚收益掩盖了产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空调市场陷入过度竞争的泥潭,原来沉在繁荣表象下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最近两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产业政策调控开始一条条在落实或制定之中。
在节能方面,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GB120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确定了14KW以下房间空调器的能效等级指标,并于2005年9月1日开始实施。
在出口退税方面,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导向型行业和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就国内空调行业而言,国际市场是空调企业规避国内过度竞争的风险、寻求新利润源的必然途径之一。
作为我国家电行业技术性标准的《房间空调器安装质量检验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由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于3月14日在京发布。另外,由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制订的《家用空调器深度清洗技术规范》也将于2006年5月正式出台,与此相关的空调“深度清洗”节能服务认证也有望在今年内推出。
同时,还有即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即ROHS指令)及《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据了解,这两项指令的实施,将可能导致我国出口欧盟的空调价格上涨10%,从而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较大的
影响。
随着空调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稳定期,政策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甚至能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所以,空调企业在不断地适应市场发展步伐的同时,对产业政策的落实与适应,也是其能长期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
二、上游配件及原材料行业分析
最近几年,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直困扰着我国空调行业,自2003年初开始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目前依旧持续着强劲的上升势头,特别是作为空调主要元器件的原材料铜,其价格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06年2月份,铜以50650元的每吨单价历史性地首次突破5万元大关,随后便有所平稳回落。在经过了一个半月的稳定期之后,即从3月底开始,铜价又陡然上涨,其中有几天平均以近千元的幅度往上涨。至4月7日,上海现货铜的每吨均价达到了53950元。
而空调产品主要元器件的另一大原材料钢的价格从3月初也开始稳步上扬。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消息,3月上半月,我国流通环节钢材平均价格比2月底上涨4.44%,达到4327元/吨,
每吨上涨184元。其中,板材上涨尤其明显,6mm普通中板价格上涨9.32%,达到3767元/吨,每吨上涨321元;0.5无取向冷轧硅钢片价格上涨4.2%,达到7450元/吨,每吨上涨300;1mm冷轧普通薄板价格上涨4.02%,达到4811元/吨,每吨上涨186元;3mm热轧普通薄板价格上涨5.91%,达到3800元/吨,每吨上涨212元。3月底,钢价市场的晴雨表宝钢推出了其二季度政策,再度上调了热轧产品价格,从而引起了铁矿、钢材、板材等市场一系列的连锁涨价反应。
同时,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下,压缩机产品在2005年度也进行了两次价格上调,空调企业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继续加大。
三、空调流通渠道竞争环境分析
中国目前空调渠道格局不但存在有越来越强势的家电连锁卖场,还有传统的家电专业渠道,百货零售业态,甚至连国外企业比如百思买等也是虎视眈眈,颇有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态势。
虽然目前家电连锁卖场在一级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广大的二三四级市场上专
业经销商还是占有竞争的主动权,而且在一些一、二级市场百货商场还与大连锁在艰难的抗衡着。同时,外资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正在积极谋划进军国内。因此,家电流通领域在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变革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家电销售渠道还将处于一种变革、整和的状态。
1、 连锁卖场模式成为主流。
在当今家电流通领域几大业态中,家电连锁大卖场始发展最为迅速的,也是最为惹眼的。尤其是去年国内家电市场连锁的四处布局和完成的几起并购,使得家电连锁不断地成为新闻的焦点。在全国部分一级市场,家电连锁大卖场已经毫无争议地取得了垄断性地位。而在去年国美和苏宁电器相继完成全国一级市场布局后,他们又开始转战二三级市场。
但在他们快速扩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背后隐藏的风险。目前中国家电连锁业的管理还处在一个粗放的时期,还没有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从而使得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大打折扣。
同时,在粗放式的扩张过程中,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门店效益不高,整体经营
利润偏低,厂商之间矛盾频频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厂商矛盾已经达到了尖锐的地步,挤压供应商利润作为盈利的主要途径,据了解,2005年上半年,国美电器销售收入78.12亿元,毛利6.75亿元。其他收入3.15亿元,其中向供应商收取的促销费、管理费、进场费和上架费合计2.01亿元,净利润3.50亿元。向供应商收取的各种费用占净利润的57%。而这种不平等的利益分配严重损害了一些合作厂家的信心。一些厂家试图自己建立流通渠道就是明显的例证。
因此,对家电连锁大卖场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与供应商的交易,构建和谐的经营环境。即将出台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也是一个佐证。
2、 百货业经营不容忽视
虽然在空调流通领域第一次变革当中,不少百货商场退出了空调经营,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部分一级市场和绝大部分二三级市场,很多百货商场依然有着于连锁卖场相抗衡的
能力。这些百货商场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了经营思路,不仅是零售,还是一些空调品牌的区域代理商。所以说,在目前的空调流通渠道还不能忽视百货业的存在。
3、 专卖、代理等销售模式继续发挥作用
随着连锁卖场逐渐占据一二级市场,不少小空调经销商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传统代理商的生存空间。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虽然有一些代理商转行退出家电流通行业,但也有不少家电代理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有的尝试建立区域性、地区性家电连锁企业;有的利用自己已形成的资金能力、信贷能力和物流服务能力,成为更大型的供货商;还有的缩小规模、降低成本,将业务局限于工程机和维修业务等。而根据当前厂商之间这种不平等的利益分配,再加上格力专卖店的成功,专卖店似乎有愈演愈活的趋势。
4、 外资的进入和新业态的诞生。
中国宣布零售业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后,早就对中国家电零售业虎视眈眈的外资企业就迫不及待的进入中国,目前,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已圈定上海作为其中国首店所在地并。但其想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必须得尽快克服“水土不服”的毛病。
另外,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网络营销正在兴起。
总的说来,未来几年中国家电流通领域既不可能是大型连锁企业一家独大、垄断整个行业的格局,也不可能回到群雄并起,数万个家电经销商鱼目混杂的局面。应该是一个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和以现代家电代理商为核心的家电加盟零售卖场以及其他新型的家电零售企业共存的局面。
四、空调行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1、内销市场
(1) 我国目前空调市场运行特征
a、 淡季市场成为角逐焦点。目前,随着消费者消费逐渐趋于理性,淡季市场越来越成
为众多厂家角逐的焦点,传统“淡一旺三”的局面不复存在;
b、 天气因素仍占主导。尽管制造厂家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加大淡季市场推广力度,但空调产品的特殊性还是没法颠覆其“靠天吃饭”的特点;
c、各种炒作层出不穷。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各厂家在放下“价格屠刀”的同时以其他形式开始炒作,诸如“健康”、“节能”、“服务”等等方面的概念炒作层出不穷。
d、三四级市场成开发热点。随着一二级市场的逐渐饱和和竞争加剧,大部分厂家把眼光投到了广袤的三四级市场,从2005冷冻年度开始,各厂家就纷纷加大了开拓三四级市场的力度,有的厂家在制定年度销售目标时,甚至规定了乡镇市场销售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
e、产品步入彩板时代。从2005冷冻年度开始,国产品牌一改往日单调的“白色”,开始纷纷推出各种花色的彩色面板空调。至2006年度,工厂对彩色面板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更为大胆和豪放,格兰仕甚至将彩板空调申请了专利;而从现已面市的新产品来看,单一白色的空调产品少之又少。中国家用空调产品正在步如彩板时代。
f、健康、节能成市场的主旋律。尽管中国的家用空调产品在技术的发展上一直倍受争议,
但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众厂家对健康、节能的大力炒作加上国家新能效等级的出台实施,使得具有这些功能的空调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能效比国家标识的实施,对空调行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实行能效标识制度,不仅仅能提高我国空调产品的节能水平,也提高了行业门槛,有利于行业的整合。
g、价格均线曲线拉高。原材料价格的逐渐上涨,前期市场的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后遗症”使得空调制造厂家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不堪重负的厂家纷纷通过各种方法曲线抬高空调价格,如加大对新产品的推广,减少特价机的市场投入等等。
更多推荐
空调,市场,发展,行业,中国,连锁,企业,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