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墙创设: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作者:范美华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8年第11期
作者:范美华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主题墙是幼儿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利用主题墙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创设是关键。文章从认识层面、专业发展层面、教育文化层面上对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做出进一步的理性审视,并提出建议,共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墙;创设;教师;建议
幼儿园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与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相连,具有教育价值……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主题墙创设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构建要素,并得到普遍应用。笔者基于当下主题墙创设的情势,管窥主题墙创设的现状,并对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创设提出建议。
一、坚定与追寻:在认识层面上,从“致广大”与“精细微”上做好文章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主题墙已与环境、主题活动、课改实践交织在一起,成为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且呈現出蓬勃的态势。一方面,主题墙的品相发生了阶段性的改变和提升。伴随着教师创设理念和行为的变化,主题墙创设的范围越来越全面化、多元化;内容越来越主题化、丰富化;对象越来越全员化、平等化,幼儿参与成分越来越多。一改过去教师能力展示板、班级活动宣传栏的形象,从强调单一的美化、欣赏价值,转变为追求真正的教育价值与具体的实用性上。另一方面,主题墙创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题墙如何正确理解和凸显儿童的学习者主体地位?如何综合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加深幼儿对主题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掌握?如何理解教师在促进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幼儿表征、迁移经验,体现主题活动的递进性?如何使丰富的内容与主题的变化相适应,彰显环境的课程价值等,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试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心轨迹和尚未达成真正融通的外部痕迹。品相变化透出的价值蕴涵,问题呈现引发的解题意识,都是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深处的具体生动的表达,标志着教师的专业自觉和觉醒。显而易见,主题墙创设经历了“沧桑并生机”后,正“持重并活泼”地走在解构笼统、单一的“环境教育”与重构理性、多向度的“隐形课程”的路上,给人以“创新力并有未来感”。
更多推荐
主题,教育,创设,教师,环境,幼儿,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