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1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P14 
  我国明清故宫的总体布局,为了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的意图,在室外空间中,创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从正阳                 
  门到太和殿,长达1700m左右,安排了五座门和六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封闭空间。 其中天安门、 午门及太和殿,是故宫建筑艺 
  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
  1)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与不同体形的建筑物相配合,构成不同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步步紧扣的感觉。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廊子,形成一个狭长低矮的空间。北端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2)继而入内,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顿觉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形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
3)太和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不装点绿化,气氛极为肃穆。在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衬托北侧白石台 上雄伟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从以上建筑群体布局中,可以看出室外空间的组合,为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环境的重要性。如上所述,为了有节奏地突出高潮,一般把前边的次要院子处理得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得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北京明清故宫,在创造空间环境气氛这方面,是一个举世闻名而又异常突出的例子。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4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活动场所停车场所
5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6画有法,画无定法: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综合式。利用轴线构图有统一感、秩序感。
第二章
1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其他诸如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皆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2公共建筑空间可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3交通空间的分类: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
4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按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如:旅馆、办公、影院的安全通道。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和通廊。如:医院门诊的宽阔走廊兼候诊。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如:展览馆陈列厅的过道,园林中的廊子。
5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以及空间感受来确定。
6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院门诊部为34m左右。
7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8公共建筑中双面通道采光不足的解决办法:
1)通道尽端开窗  2)借助门厅、过厅、楼梯间的光线  3)通道两侧开敞的空间
4)局部单面走廊  5)通道两侧的门窗亮子、高窗
9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10楼梯的主要形式:直跑双跑三跑剪刀式旋转式曲线式
11直跑楼梯与门厅空间的艺术处理相结合,借以丰富室内空间的通畅感节奏感导向感。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因而它可以布置在门厅对称的中轴线上,以表达其庄重性。
12具有交通性质的公共建筑,常在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常为6%12%。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
13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30°左右。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810mm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5000 6000人左右,运行的垂直方向升高速度为2838m/min
14与设置电梯相比,自动扶梯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不需要等候  2)没有地坑和顶部机房  3)停电还能使用
15电梯特点:服务层多,使用方便,效率高。
电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求:
1电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设电梯候梯厅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但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         
    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便相互调节。
4)在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将电梯成组地排列于电梯厅内,
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5)因电梯本身不需要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通常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带。
电梯位置宜选择人流比较集中、明显易找的交通枢纽地带。
16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还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加以分析。
17把主要的使用空间,布置在主要的部位上,而把次要的使用空间安排在次要的位置上。
18对于各类组成空间的使用性质,有的功能以对外联系为主,而有的则与内部关系密切。按照人流活动顺序的需要,常将主要9对外的部分尽量布置在交通枢纽的附近,而将主要对内的部分,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
19一般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立体两种方式。
平面组织方式:适合人流较少的场所。如中小规模的展览馆。
立体组织方式:适合人流较多的场所。如问讯处、售票厅、候车厅。
20P42幼儿功能关系图解    P44普通旅馆功能关系图解    P45一般剧院功能关系图解
21在高等学校中,阶梯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小型的为90150人,中型的为180270人,大型的为300人以上
22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基本方法:P46
    1)出入口合并设置:方向性好,但疏散慢,人流干扰大。适用于中小型的阶梯教室。
2)出入口分开设置:干扰小,疏散快,不混乱。适用于大型阶梯教室。
23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特点:安排人流时,设足够的疏散口。规模较大时,可考虑分区入场,分场疏散,集中或分区设置出入口。
力求做到:方便、安全,快捷。
24体育馆常用人流疏散方法:
1)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高疏散口之间的联系通道上。(大中型)
  2)只设纵向通道,即以纵向通道直接通往各个疏散口。(小型)
25自动扶梯较之楼梯、电梯有哪些优点?
1)快速疏散大量人流 2)不需考虑机房、缓冲坑,因而比电梯占用空间少
    3)发生故障可用作一般楼梯,不中断使用
26减少建筑空间中通道长度的常用措施有哪些?
1)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 2)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 3)在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
27、功能对空间的决定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空间的形状)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满足采光日照、通风等相关要求  
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
28设计时要把握好功能与空间形状、尺度的关系,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
29A 楼梯段的尺寸(1)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
                  2)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
                      楼梯平台的宽度不得小于梯段的宽度。
                  3)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B 踏步尺寸 1)楼梯的坡度2045°  2)踏步尺度:2h+b600620mm  h+b450mm
              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
第三章
1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建筑形式美的的基本规律: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
2在公共建筑中,常用的韵律手法有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率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等。
3多样统一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4物质与精神上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
5建筑艺术的特征:实用性、技术性、地域性、总效性、公共性。
第四章
1工程技术问题包含的主要内容:结构、设备、装修、消防、施工等。
2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的广泛使用:
1851年建在伦敦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展览馆。
  1889年建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8m
  巴黎世界博览会中的机械馆(熟铁三铰拱,跨度为115m
  19世纪70年代建于美国芝加哥的高层框架结构的建筑。(框架结构的起源,世界上第一幢高层建筑,是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3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混合结构:对于一般标准的中小型公共建筑,如中小学校和卫生院等。(以砖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最为普遍

更多推荐

空间,建筑,电梯,人流,疏散,功能,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