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发挥 现代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引领、支撑和优化作用,推动整个经济体系 高效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根据《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 划》和《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
“十一 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水平有了 较大提升,当前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现状
物流业总体规模加速扩 大。近年来,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物流需求持续上升,物流业规模加速 扩大。2010年,物流产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全 市货运总量年均增长10%。大宗货运种类涵盖煤炭、石油及产成品、原 盐及产成品、水泥、焦炭、有色金属矿石及产成品、粮油、农副产品等。
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增 强。全市共有各类物流、运输企业100余家,仓储面积60多万平方米 。其中,营业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1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 。山东京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滨州银河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西王物 流有限公司、滨阳工贸运输公司4家物流企业被国家发 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为国家物流
税收试点企业,山 东外运鸿志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货代企业也具备了一定规模。
物流园区集聚作用 逐渐显现。目前,滨州市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货运场站6 8处,总投资约24亿元。其中,滨州现代物流中心园区规划面积3.99 平方公里,一期工程550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仓储建筑单体30个及场站、展厅、人工湖、绿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入驻企业52家。亚光 物流中心已成为专业化生产型物流中心,仓库实用面积2.7万平方米 。山东西王物流园区、博兴深发物流园区、山东滨州银河国际物流园、 无棣永胜
物流园区等也形成了较大规模。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 法,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魏桥创业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实行了招标 外包,盟威集团、亚光集团等企业引进自动化立体仓库、ERP等先进物 流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侨昌化学、愉悦家纺、环宇集团等企业物流 运输业务几乎全部外包,产成品库存周转率大幅提高。以银座商城、三利 快餐及图书、烟草、医药等商业流通企业为主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
(二)发展条件
1.区位地理条件。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 东半岛城市群的复合地带,是山东省的海上北大门。同时,又处于亚太经济圈西环带和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京津冀都市圈与黄河经济带 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带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南 北对冲地带,开发建设前景十分广阔。
2.交通网络条件。 滨州是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截至201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1
4867.7 公里,其中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1134公里。环渤海 铁路的重要一环——德龙烟铁路已开工建设。滨州港现有18个泊位, 设计吞吐能力300多万吨,深水港区11公里的引堤工程已竣工,2×3 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全面开工建设。滨州港、德烟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德滨高速公路、大高航空城等重点工程建成后,滨州市将成为连 接半岛城市群、鲁北地区、济南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的交通枢纽。
3.产业基础条 件。2010年,滨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55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0家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269.3亿元、293.4亿元、3 6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6.1%、57.4 %、42.1 %。魏棉、西王、滨 化、亚光、盟威等骨干企业均属资源加工型企业,棉纺、粮油、煤炭、 化工、农资、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进出流量大,对物流发展起到了强 力的支撑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批零贸易业主 体地位不断加强,极大地拉动了商贸物流的发展。农业方面,滨州一直是 国家重要的粮棉基地,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播种面积659.66 万亩,总产量达296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88万亩,总产量13万吨。
(三)面临机遇和挑战
政策与发展环境改善的机遇。国务院制定 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家发改委印发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部门分工 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9]1018号);《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 展规划》也已经印发实施,将滨州市列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邹平县 和博兴县被列为县级物流节点城市,为推进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发展环境。
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机遇。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为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特别是临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布局 中,滨州作为区域物流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 升空间。
“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随 着金融危机的逐步缓解,全球将进入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中暴露出 的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成为今后一个时期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较强的服务和支 撑作用。发展物流业、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 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是“转方式、调结构 ”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市物流业虽 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许 多挑战和制约因素,需要在今后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一是规划滞后 。我市企业物流管理普遍缺乏系统的规划,物流外包只是停留在运输 等环节,现代物流管理也只是注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社会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水平较低 。从发展质量看,目前,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控制 在10%左右,而我市目前仍高达2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发展 规模看,全市承担的物流作业规模只相当于本地发生量46%左右。三5

更多推荐

物流,发展,企业,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