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产公司
住 宅 工 程 质 量 标 准
编制时间:20 年 月 | 版本号:01 | 执行状态:讨论稿 |
1.引言
1.1 目的
为提升公司***住宅工程开发建设质量,确保住宅使用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置地内部住宅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标准,也为各利润中心的自身管理及对设计、监理及承包商协调管理提供参考。
1.2 使用范围
公司开发的新建住宅粗装修(毛坯房/初装饰)交楼工程,精装修房交楼工程将另行编制户内精装修工程质量标准。
1.3 编制依据
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及公司工程质量建设规划编制,主要依据有:
(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修订版)
(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
(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标[2000]85号
(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 《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建监字[94]第392号)
(8)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8号)
1.4 其它说明
本标准侧重于小业主对收楼的质量要求,各利润中心应参照本标准的质量要求,结合开发项目所在城市的定位及当地相关质量要求,制订相关工程质量规范列入合同文件中,以使工程参与各方有明确的工程质量标准,做到有规可依。
2.户内质量验收标准
2.1室内楼地面(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浆楼面)
1) 主控项目
(1) 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
(2) 国家标准: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3) 置地企业标准:100%无空鼓。
2) 一般项目
(1) 地面表面密实,无地面裂缝、脱皮、麻面、起砂现象;
(2) 地面坡度满足设计要求,坡向正确,不应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3) 踢脚线与墙面应结合紧密,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4) 对于有室内楼梯的,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浆楼地面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方法 | |
国家标准 | 置地企业标准 | |||
1 | 表面平整度 | 5 | 4 | 2 M靠尺和塞尺检查 |
2 | 踢脚线上口平直 | 4 | 3 | 用5 M线和钢尺检查 |
3 | 室内楼梯相临 踏步高度差 | 10 | 8 | 用2 M垂直检测尺检查 |
4 | 室内楼梯踏步 两端高度差 | 10 | 8 | 观察和钢尺检查 |
5 | 室内旋转楼梯踏步两端高度差 | 5 | 5 | 观察和钢尺检查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地坪施工前,应将砼楼板表面的浮浆、落地灰等清理干净,可使用铣刨机或凿毛机进行机械清理;
(2) 水泥混凝土楼地面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对于有地暖层的后浇地面,可采用直径150MM的铁辊碾子碾压密实;
(3) 有防水要求地面的立管、套管、地漏处封堵无渗漏,应进行蓄水试验;
(4) 施工完成地面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
(5) 应特别注意入户门内开门时走道与入户地板标高的控制。
4) 设计要求
(1) 粗装修地面应预留二次装饰层厚度,一般宜预留40~50MM,应明确公共走道与室内地面、室内地面与阳台、室内地面与厨卫间地面的节点标高。
(2) 底层卧室、起居室等居住空间地坪应有防潮的措施。
2.2 室内墙面(抹灰工程)
1) 主控项目
(1) 墙面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2)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0mm时,应采取建筑抹灰用钢丝网加强。
(3)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应采用建筑抹灰用钢丝网,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 mm。
2) 一般项目
(1) 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分格缝和灰线应清晰美观;
(2) 墙面抹灰均按照高级抹灰标准控制,墙面抹灰的允许偏差:
墙面高级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MM) | 检验方法 |
国家标准 | |||
1 | 表面平整度 | 3 | 2 M靠尺和塞尺检查 |
2 | 立面垂直度 | 3 | 用2 M垂直检测尺检查用 |
3 | 阴阳角方正 | 3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抹灰前应检查房间方正;
(2) 抹灰前应检查墙面结构,做到无裂缝、无渗漏;
(3) 采用灰饼、拉线方法控制面层高度;
(4) 基底应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或采用界面剂处理,防止空鼓。
2.3 室内顶棚抹灰
1) 主控项目
(1) 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2)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20mm时,应采用建筑抹灰用钢丝网防开裂及脱落。
2) 一般项目
(1) 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分格缝和灰线应清晰美观;
(2) 抹灰的允许偏差:表面应平顺,阴阳角应方正、顺直;
(3) 抹灰均按照高级抹灰标准要求:
允许偏差项目国家标准:抹灰阴阳角方正允许偏差为3MM。
3) 过程控制要求
(1) 顶棚结构无裂缝、无渗漏;
(2) 抹灰前应检查房间方正;
(3) 楼板各洞口应封堵平整;
(4) 采用灰饼、拉线方法控制面层高度;
(5) 基底应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或采用界面剂处理,防止空鼓;
(6) 顶棚应尽量采取打磨修补、局部抹灰的方法进行抹灰。
2.4 室内腻子
1) 主控项目
(1) 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掉粉;
(2) 腻子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一般项目
(1) 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
(2) 腻子的允许偏差:
腻子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1 | 表面平整度 | 2 |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2 | 立面垂直度 | 2 |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用 |
3 | 阴阳角方正 | 2 |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满刮腻子之前,应将基层缺陷修补平整;
(2) 满刮腻子不少于两遍,第一遍腻子刮涂完成,应对表面打磨修补。
2.5 入户门 (防盗门)
1) 主控项目
(1) 户门应采用安全防卫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交通;
(2) 户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防腐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户门的安装必须牢固;
(4) 户门开启应灵活;
(5) 户门的配件应齐全,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6) 有消防要求的入户门应满足消防规范及验收要求。
2) 一般项目
(1) 门的表面装饰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门表面不得有划痕、碰伤、污染;
(3) 门的防撞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4) 户门隔声要求不低于25dB(国家标准);
(5) 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门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
项次 | 项目 | 留缝限值(mm)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门槽口宽度、高度 | ≤1500 mm | — | 1.5 | 用钢尺检查 |
>1500 mm | — | 2 | |||
2 | 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 | ≤2000 mm | — | 2 | 用钢尺检查 |
>2000 mm | — | 2.5 | |||
3 | 门框的正、侧面垂直度 | — | 1 | 用1 m垂直检测尺检查 | |
4 | 门构件装配间隙 | — | 0.3 | 用塞尺检查 | |
5 | 门扇与侧框间留缝 | 1.2—1.8 | — | 用塞尺检查 | |
6 | 门扇对口缝 | 1.2—1.8 | — | 用塞尺检查 |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内开门时门扇距粗装修找平层不宜少于40-50MM;
(2) 门框出墙面尺寸一致;
(3) 门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嵌应饱满,门框无变形;
(4) 成品门进场时表面应粘贴保护膜。
2.6 户内门窗
2.6.1 铝合金门窗
1) 主控项目
(1) 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性能、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及门窗的型材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门窗框和副框的安装必须牢固,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
(3) 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
(4) 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5) 门窗的“三性”试验: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应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合格;
(6) 外窗隔声要求不低于30dB(国家标准)。
2) 一般项目
(1) 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表面应无划痕、碰伤。漆膜或保护层应连续;
(2) 玻璃无划花、破碎、气泡、起雾;
(3) 门窗开启灵活,门窗推拉门窗扇开关力应不大于100N;
(4)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并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5) 门窗扇的橡胶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设置的排水孔应通畅;
(6) 有排水孔的门窗,排水孔应畅通,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 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铝合金门窗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门窗槽口宽度、高度 | ≤1500 mm | 1.5 | 用钢尺检查 |
>1500 mm | 2 | |||
2 | 门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差 | ≤2000 mm | 3 | 用钢尺检查 |
>2000 mm | 4 | |||
3 | 门窗框的正、侧面垂直度 | 2.5 | 用垂直检测尺检查 | |
4 | 门窗横框的水平度 | 2 | 用1 m水平尺和塞尺检查 | |
5 | 门窗横框标高 | 5 | 用钢尺检查 | |
6 | 门窗竖向偏离中心 | 5 | 用钢尺检查 | |
7 | 双层门窗内外框间距 | 4 | 用钢尺查 | |
8 | 推拉门窗扇与框搭接量 | 1.5 | 用钢直尺检查 |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门窗框边外露宽度一致;
(2) 采用副框安装时,主副框的连接措施应有保证;
(3) 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填嵌饱满,并采用密封胶密封。密封胶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缝;
(4) 外窗台找坡规范,避免窗台积水;
(5) 窗需在工厂内加工,横框、竖框型材要符合规范图集要求,严禁用小料拼装;
(6) 外窗需与外墙一起进行淋水试验检查验收合格。
2.6.2 木门
1) 主控项目
(1) 木门的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木门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
(3) 木门五金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2) 一般项目
(1) 木门的盖口条、压缝条、密封条安装应顺直,与门结合应牢固、严密;
(2) 木门表面应洁净,不得有刨痕、锤印;
(3) 木门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嵌应饱满;
(4) 门框出墙面尺寸应一致;
(5) 木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木门安装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 项目 | 留缝限值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1 | 门槽口对角线长度差 | — | 2 | 用钢尺检查 | |
2 | 门框的下、侧面垂直度 | — | 1 | 用1 m垂直检测尺检查 | |
3 | 框与扇接缝高低差 | — | 1 | 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 | |
4 | 门扇对口缝 | 1.5—2 | — | 用塞尺检查 | |
5 | 门扇与上框间留缝 | 1—1.5 | — | ||
6 | 门扇与侧框间留缝 | 1—1.5 | — | ||
7 | 门扇与下框间留缝 | 3—4 | — | ||
8 | 无下框时门扇与地面间留缝 | 外门 | 5—6 | — | 用塞尺检查 |
内门 | 6—7 | — | |||
卫生间门 | 8—10 | — | |||
3) 过程控制要求:
(1) 木门成品表面应粘贴保护膜。
2.7 护栏和扶手
1) 主控项目
(1) 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所使用的材料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护栏和扶手造型、尺寸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 护栏安装必须牢固;
(5) 护栏玻璃应使用公称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化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当护栏一侧距楼地面高度为5M及以上时,应使用钢化夹层玻璃。
2) 一般项目
(1) 护栏和扶手转角弧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严密,表面应光滑,色泽应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
(2) 护栏和扶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要求。
更多推荐
要求,抹灰,安装,表面,地面,设计,符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