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五(上)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时间
08、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水平
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水平。
教学重点
协助学生理解1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学资源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理解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掌握了公顷与平方米间的关系。
2、图片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学生简单说一说
2、学生欣赏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学生计算
4、指名学生说说推算的过程。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学生完成试一试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计算,并交流。
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讨论并交流。
5、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第7题。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完成《一》70页
2、优生:一课一练中的智力冲浪题。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理解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理解。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理解平方千米。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解平方千米
1、 理解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能够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感受1平方米有多大
上节课,我们理解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三、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
总结: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
1、提问: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提问: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4、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5、(1)、回忆小学阶段我们已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分别有多大?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在实行相关面积计算的习题中,先用平方米为单位求出土地的面积,再换算成平方千米,再次感受到,计量大面积土地如果用平方米为单位,读、写都比较麻烦。如果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便于表达和交流。
教师巡视,协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对智力冲浪题作适当提示。

更多推荐

学生,面积,单位,理解,学习,土地,交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