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总出现奇葩题?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奇葩题都让考⽣们“抓狂”。虽说公务员考试的模式、题型基本固定了,但是每年考试总会冷不丁蹦出⼏个让你⽬瞪⼝呆的奇葩题,真是让⼈防不胜防啊。店铺为⼤家提供“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总出现奇葩题?”供⼴⼤考⽣参考,遇到这些奇葩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编⼤胆地猜测了⼀下命题⼈出奇葩题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三⽅⾯原因:
  ⼀、与时俱进,紧随创新潮流
  由于现代⽹络的发达,知识也更加多样化,眼看着中⼩学试题都不断花样翻新,作为录取国家⼯作⼈员的考试,肯定也不⽢⽰弱啊。再说了,都是⽼形式的题⽬,⼀点都体现不出时代的进步和命题⼈的创新能⼒。公务员考试⼀直在摸索和改⾰中前进,奇葩题⽬的不断涌现,说不定也是⼀种新的改⾰尝试。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命题⼈出题也是挺苦恼的,市⾯上充斥着各种公务员考试的真题、预测题,考⽣早已熟知考试题型,甚⾄有不少考⽣可能已经摸透了命题⼈的出题思路,为了给考⽣制造各种障碍,命题⼈也是煞费苦⼼。公考通⽹校猜想奇葩题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扰乱考⽣的⼼神,遇到不熟悉的奇怪题型,必然会打乱考⽣的步骤。
  三、为了上头条
  为什么想上头条?为了出名?不是,公考通⽹校的⼩编猜想这或许也是为了宣传公务员考试吧,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才加⼊公务员这个队伍中来。优秀的⼈总有种不服输的精神,看到这么奇葩的题,肯定会忍不住想⼩试⽜⼑,靠着这么⼏个奇葩的考题吸引来⼤批优秀⼈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命题⼈果真是抓住了⼤家猎奇的⼼理。
  说了这么多,奇葩题长啥样?能奇葩到哪⾥去呢?下⾯简单举⼏个近⼏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奇葩题,来开开眼。还有考⽣担⼼遇到这种糟⼼的奇葩题没法应对?只能靠猜、靠蒙?NO!NO!NO!下⾯就结合例题教⼤家如何解奇葩题。
  【真题1】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位,下列宴会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是()
  【奇葩点】题型样式新奇
  奇葩题最容易出现在哪个模块?常识肯定⼀马当先,本来就是⼤部分考⽣不太擅长的模块,⼏乎都是靠蒙。但常规的常识题还是会⼏个的,就怕遇到这种奇葩的,连下⼿的地⽅都找不到。当年多少⼈看到这题就直接放弃了,这种题型太罕见,再看题⽬要求,要按照尊卑来排位。每个选项中的⼈都认不全,这⼏个⼈的关系就更不⽤说了,理都理不清,还是直接放弃吧。
  【破解秘钥】利⽤熟悉的知识排除。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题乍看⽆从下⼿,细细分析的话,⼀点也不奇葩,实质就是认⼈——辨别图中所给⼈物的⾝份。座位的尊贵⾼低依次为:西>北>南>东。公考通⽹校认为,⼈虽然认不全,但可以⽤排除法去掉错误选项。第⼀个排除D项,恭亲王奕?地位明显⾼于李鸿章。B项中的⼈物也⽐较熟悉,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爸
爸,苏洵不可能坐在东⾯,因此B项错误。剩下A、C两项,C项,只知道“戚继光”和“张居正”,判断不出来。只能靠A项了,都姓孙,应该是亲戚,名字中间“伯仲叔季”好熟悉,古代兄弟姊妹就是按照这个排序啊,伯是⽼⼤,仲是第⼆,叔次之,季最⼩,这么⼀看,哎呦,顺序正确啊,就选A。
  【真题2】题⼲中给出⼀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定的规律性。下边给出⼀套图形,从中选出唯⼀的⼀项作为保持上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
  【奇葩点】不按常理出牌,摸不清规律
  有考⽣出了考场就开始吐槽:“这是啥奇葩图形推理?看脑袋⽅向?看⼿?看胡⼦?看帽⼦?我看遍了所有该看的,就是没找到规律,反⽽看得⼼烦⽓躁,明明感觉很简单的,怎么就找不到规律?”近⼏年的江苏省考⼏乎都有⼀道类似这样的图像式图形推理,有动物也有⼈,跟常规的图形推理完全不⼀样,这种看上去更简单有趣,也更接地⽓,但是乍⼀看就是找不出规律。
  【破解秘钥】练就⽕眼⾦睛。其实这位考⽣的思路是对的,出现这种⼈物图像式的图形推理,要注意观察⼈物的动作、姿势、⾝体的朝向、发型、⾐着、⼿中是否有物品等。公考通⽹校认为这种题型
更偏⽣活化,我们的思维、观察⾓度也要跟着改变。本题很简单,看姿势,题⼲中的古⼈都是站⽴的,只有D项中的⼈是站着的,就是这么简单。还可以看⾐着,古⼈⾐服都有⿊边袖⼦,也能选出D项。
  【真题3】著名科学家、科学史学家普赖斯提出:如果K代表参与某⼀专业领域的⼈数,那么这个数字的平⽅根⼤致等于为这个领域做出⼀半贡献的排名在前的那部分⼈的⼈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普赖斯观点的是()
  A.某国出版协会统计了本国的期刊,发现与经济有关的期刊⼤约有150种,所有与经济有关的科研论⽂中,有⼀半发表在其中的13种期刊上
  B.某县有20万农业⼈⼝,统计发现,过去⼀年全县的粮⾷总产量中,⼤约⼀半粮⾷产量是由450位左右的种粮⼤户贡献的
  C.某组织统计过去⼀年全世界公开举办的⾳乐会的演奏曲⽬,发现所有演奏曲⽬是由⼤约250位作曲家完成的,其中⼤约⼀半的曲⽬来⾃于16位作曲家
  D.某销售奢侈品的⽹店过去⼀年的访问量为10万⼈次,但去年全部的销售额中,⼤约⼀半的销售额是由其中⼤约300位固定客户提供的
  【奇葩点】定义判断?数量关系?傻傻分不清楚
  明明是道定义判断题,怎么长的跟学题⼀样呢?看看这定义中竟然出现了“平⽅根”,这是什么⿁?加减乘除都快要掰扯不清了,还来“平⽅根”?再看到每个选项的数字,宝宝内⼼是崩溃的……直接放弃!
  【破解秘钥】淡定!不管题长啥样,它肯定还是个定义判断题,不懂“平⽅根”也没关系,就⽤定义判断的做法来解题即
可。
  定义要点:“参与某⼀专业领域的⼈数”“这个数字的平⽅根⼤致等于为这个领域做出⼀半贡献的排名在前的那部分⼈的⼈数”。A项说的是期刊数⽬,不是“参与⼈数”,不符合定义,排除。B、D两项犯了同样的错误,B项,农业⼈⼝≠种粮⼤户,D 项,访问⽹站的⼈≠购买商品的顾客,这都不是⼀拨⼈,参与的领域也不⼀样,都不符合定义。因此C项正确。不需要计算,跟数学也没啥太⼤关系,它就是⼀个定义判断题,不要惧怕它。
  这样⼀分析,就会觉得奇葩题⼀点都不奇葩,⼤家可能从来没见过这种考查形式,或者是有的出题⾓度⽐较奇怪,导致⼤家觉得题⽬很奇葩。奇葩题看起来⾼⼤上,其实只是换了马甲,其本质还是那
个题,那个考点,甚⾄相对于普通题来说还要简单些。万变不离其宗,⼤家只要复习到位了,考场淡定从容,⼀定拿下这些奇葩题。

更多推荐

奇葩,考试,命题,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