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大豆扩种技术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22.03.22
∙【字 号】辽农办农发〔2022〕121号
∙【施行日期】2022.03.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
正文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大豆扩种技术方案的通知
辽农办农发〔2022〕121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发展局:
为高质量完成全省大豆扩种任务,提高大豆综合生产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制定了《2022年辽宁省大豆扩种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年3月22日
2022年辽宁省大豆扩种技术方案
为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和效益,高质量完成全省10万亩大豆扩种任务,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粮与扩豆并重。多措并举扩种大豆,通过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间作)、粮豆轮作、稻田池埂大豆种植、大豆苗木间作、麦茬夏播复种等模式,拓展大豆种植空间,尽量避免与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争地,在保障粮食产能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二)坚持生产与生态协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集成创新适合不同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实现作物多样化融合提质增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强度,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试验示范与推广衔接。开展不同模式下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对关键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区扩面加大技术推广应用。
二、主要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
(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
1.选配品种
大豆品种。选择耐荫性强、秆强抗倒,亚有限或有限结荚型习性的中早熟品种。品种成熟时平均株高75-100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5个以上,且不易炸荚,单株粒数50粒以上,单株粒重10克以上。辽宁省适宜品种有辽豆32、铁丰31、沈农17、丹豆23等。
玉米品种。选择紧凑型、半紧凑型品种,中上部各层叶片与主茎的夹角、株高、穗位高等指标的特征值应为:穗上部叶片与主茎的夹角在21-23°,棒三叶叶夹角为26°左右,棒三叶以下三叶夹角为27-32°;株高260-280厘米、穗位高95-115厘米。辽宁省适宜品种有辽单535、辽单575、东单6531、良玉99、东单118、铁研58等。
2.优化行比
确定适宜的种植行比,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到达清种80%以上,大豆密度达到清种密度的70%以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玉米和大豆品种特征特性、地力和整地情况、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和行距、株距。一般大豆带播种2-6行为宜,带内行距30-40厘米,穴距12-15厘米左右(占辽宁省清
种大豆密度1.1万株/亩的70%以上),2株/穴;两个作物带间行距70—80厘米;玉米带播种2-4行为宜,带内行距40—50厘米,株距14—20厘米(根据当地清种玉米密度来确定)。
推荐玉米大豆种植行比2:4、4:4;4:6;有种植稀植大穗玉米传统地区推荐2:4、4:4,并根据当地机械配套情况做适当调整。
3.机械精量播种
既可选用大豆玉米一体化专用播种机,实现两种作物种子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也可异机播种,通过更换播种盘,增减播种单体,实现玉米大豆播种使用同一款机型,此种方式一般在一种作物播种完成后再播另一作物。
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机具匀速直线前行,建议机械式排种器行进速度每小时3-5公里,气力式排种器每小时6-8公里;转弯过程中应将播种机提升,防止开沟器出现堵塞;当种子和肥料可用量少于容积的三分之一时,应及时添加种子和化肥,避免播种机空转造成漏播现象。
4.科学施肥
统筹考虑玉米大豆进行施肥,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推荐接种大豆根瘤菌肥及生物菌剂,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相对清种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优选缓控释肥。
根据当地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玉米亩施纯氮16-24公斤,保证单株施氮量与清种玉米相同,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控释复合肥;大豆每亩施氮2-3公斤,亩施低氮(14%)平衡复合肥10-25公斤。在播种时以种肥形式全部施入,采用播种施肥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玉米施肥器位于玉米带两侧20-30厘米及行间开沟、大豆施肥器则在大豆带内行间开沟。切记大豆底肥不需要单独施用氮肥,花期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
5.化学调控
玉米化控降株高促早熟。采用化控药剂(胺鲜酯、乙烯利等调节剂)降低玉米株高促进早熟,减少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大豆控旺防倒。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亩兑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上述调节剂可与非碱性农药、微肥混合使用。
6.病虫防控
采取“一施多治、一具多诱”的防控策略,针对发生时期一致、且玉米和大豆的共有病虫害,采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等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三次病虫害,时间为大豆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
对大豆主要病害采取专项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1%~2%;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田间进行2~3次喷雾处理。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常发生地区进行种子处理,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或生物菌剂进行包衣。大豆蚜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当5%~10%的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防治,每亩用联苯菊酯50克、阿维菌素30克,兑水喷施。大豆食心虫:发蛾高峰期为8月8日~15日,每亩用150~250克 80%敌敌畏乳油浸3~4根玉米轴,均匀抛于田间进行熏蒸防治,可进行2次(间隔2-
3天)防治;或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其合剂14%氯虫·高氯氟10~20毫升,兑水喷施。
更多推荐
大豆,种植,播种,进行,技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