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集团技术能力提高过程及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作为一项家庭用品,微波炉是美国科学家斯宾塞于1945年发明的.当年,美国雷志<RAY-THEN>公司开始着手研究,于1947年推出第一台家用微波炉.1954年以"雷达波"炉作为商品名称的微波炉开始在市场销售.1955年西欧制成家用微波炉,1961年日本也成功地制作出家用微波炉.由于当时产品成本太高,寿命太短,因此影响了微波炉推广.1964年,日本人小仓庆志改善了微波炉磁电管,大幅降低微波炉价格.1965年,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发行,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且价低的微波炉.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同年,Amana推出一款售价为495美元的微波炉.从此,微波炉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到1990年初,微波炉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才能生产的高档家电,价格昂贵,其中著名生产厂商包括日本松下电气、东芝,美国惠尔普等,仍非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家庭所能消费.至1990年,世界产量已达2254万台,相关产品技术已颇为成熟,跨国公司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输出与产能转移.格兰仕微波炉从零开始,迅猛从中国第一发展到世界第一:1993年,格兰仕试产微波炉1万台;1995年,以25.1%的市场占有率登上中国市场第一席位;1999年,产销突破600万台,跃升为全球最大专业化微波炉制造商;2001年,全球产销量飙升到1200万台,并让国人又开始从"光波炉普及风暴"中全面领略"高档高质不高价"的新消费主义.至2006年,格兰仕已经连续12年蝉联了
中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及占有率第一的双项桂冠,连续9年蝉联微波炉出口销量和创汇双冠.自1992年进入微波炉市场至今,格兰仕自主创新与国际化的路径可以分为4个明显的阶段.下文将围绕格兰仕构建技术能力的过程分析其自主创新与国际化的路径.
<一>引进技术,快速扩张国内市场
1992年格兰仕通过考察决定放弃原先利润丰厚的羽绒制品业务,转而进入微波炉制造业.总裁梁庆德多次登门拜访,聘请了**无线电18厂的5位微波炉专家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建立了第一支技术队伍,奠定了企业和外国进行技术引进与合作的基础.同年,格兰仕投资400万美元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20世纪90年代最先进的微波炉生产线及相关技术.次年,格兰仕又聘请日本的管理人员从事生产线的管理工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格兰仕在劳动力低成本的基础上,迅速将其转变为高效率的产能.
变压器是微波炉的重要零部件,当时日本产品的价格是20多美元,而欧美企业单单成本就要30多美元.格兰仕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从美国和日本引入最先进的生产线,帮助他们生产,以每件5~8美元的成本价向外国企业供货.但格兰仕保存设备的使用权,就是说,在保证外国企业的需求之外,余下的生产时间归格兰仕自己所有.实际上,在格兰仕24小时三班倒一周六天半
的工作制度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欧美日国家一周的产量,余下的时间都在生产自己的产品,节省了大笔引进设备所需的外汇,又及时扩充了产能.之后,格兰仕把这一战术反复克隆,用在微波炉其他零部件乃至整机之上,先后与近200家跨国公司合作,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更重要的是,格兰仕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接触微波炉制造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为以后自主研发微波炉核心部件———磁控管的制造技术,从而掌控整个微波炉制造流程打下了基础.
这一阶段格兰仕扩张的重点是国内市场,并从成立一开始就以自有品牌,即OBM的方式进行扩展,迅速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但客观来看,格兰仕此阶段的技术基础薄弱,基本以引进技术为主.
<二>消化吸收,基于OEM的国际化
1996年格兰仕微波炉的年产量增至60万台,1997快速提高至200万台.随着1996年8月和1997年10月的两次幅度达到40%以上的大规模降价,格兰仕在1997年已获得了国内47.6%的市场占有率.此外,由于从引进东芝生产线时起,格兰仕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其微波炉在1996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
获此认证的民族品牌产品.随后,格兰仕微波炉又先后获得德国GS、欧盟CE、美国UL、丹麦DEMKL、挪威NEMKO等多国质量认证.这些条件促使格兰仕提出构建"世界工厂"的战略,开始进行基于OEM的国际化扩张.
1997年,当时在国内微波炉市场同样享有较高声誉的蚬华公司为了与急于在中国市场扩张的美国惠而浦合资,不得不放弃了为其他跨国公司的贴牌生产,被迫与法国大客户翡罗利公司分手.于是,翡罗利公司找到了在国内迅速崛起的格兰仕,两家公司的合作从1000台订单开始.由于在试用期良好表现,1998年,格兰仕获得了翡罗利10万台大订单.自此,格兰仕微波炉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并借着当时欧洲各国对LG等韩国微波炉品牌实施反倾销制裁之时,大举进入欧洲市场,填补了韩国企业退出所留下的市场空缺,一举进入被韩日企业垄断多年的国际微波炉市场.当年,格兰仕欧洲分公司随着业务扩展的需要而成立,成为其海外市场开拓的桥头堡.格兰仕微波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达到15%.1999年,格兰仕建成生产能力为1200万台、全世界最大微波炉生产基地.随后,格兰仕以英、法、德三个市场为基础,与欧洲大型家电生产企业联合,将产品扩展到非洲、拉美及北美市场,并和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法国欧尚等世界级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格兰仕开始通过OEM的方式,基于出口战略迈出了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
<三>技术突破,OEM/ODM并存的国际化
到2000年为止,格兰仕已经在研发方面投入2亿元人民币,开发出近200项专利技术,并于2000年提出了由"世界工厂"向"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转变的战略,强调"世界名牌格兰仕造".这一战略的提出旨在弱化"工厂"所产生的低附加值的印象,用包含有"研发设计"含义的"制造"一词来强化格兰仕的新形象.在2000~2003年短短4年间,格兰仕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每年的技术投入保持在全年销售额3%的水平⑤.其间,格兰仕出口的中高档微波炉设计全部采用其自有专利技术,实现了OEM向ODM的转化,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价值链.
2001年7月,格兰仕美国家电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数码光波微波组合炉.这是格兰仕集团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将整个微波炉行业带入了数码光波时代.在此之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微波炉都不过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公司发明的微波炉的翻版,即利用磁控管加热.但光波微波组合炉是在微波炉炉腔内增设了一个光波发射源———卤素管<即光波管>,能够迅速产生高温高热,冷却速度快,加热效率更高,而且不会烤焦,从而保证食物色泽.而格兰仕的光波微波炉组合炉在工作时,光源、磁控管可以同时启动.两者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组合使用,全部功能均采用最新高科技数码控制.相比微波炉,光波炉具有加热速度快
、加热均匀、高效节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不损失等诸多优点.数码光波技术的研发成功,是格兰仕技术发展路径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数码光波与微波炉的结合,产生了破坏式的创新效应,为微波炉行业设定了新的标准.产品批量上市之前,格兰仕光波炉就已赢得欧洲采购商200万美元的定单.2002年,格兰仕把在欧洲试销成功的光波炉带到国内市场,当年销售120万台.此后,微波炉便被光波微波组合炉代替,不具有光波效果的微波炉的市场价格从此一落千丈.之后,格兰仕又相继研发出球体光波、数码光波一键通等相关技术与产品,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光波技术,在一定时期获得了在光波领域的垄断地位.
<四>自主创新,OEM/ODM/OBM并存的国际化
磁控管是微波炉加热原理的基础,相当于微波炉的心脏.作为产业的核心部件,其制造技术一直被外国企业牢牢地把持在自己手中.1992年,格兰仕之所以决定引进东芝的生产线,一大原因就是东芝做的一个保证:长期、稳定供应核心磁控管部件.虽然在1999年已垄断国内市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但格兰仕并没有掌握微波炉核心技术———磁控管制造,每年需要的磁控管都由松下、三洋、东芝、三星四家公司提供,而且购买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由于2001~2004年格兰仕正在以二、三级市场为目标扩张国内市场,降低成本更是迫在眉睫.为了
全面掌握微波炉生产技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格兰仕于2000年底正式启动了磁控管的开发项目,并于2001年年底初步研制成功,2004年形成制造规模.2005年,集团下属的格兰仕磁控管制造**正式成立,年产量1300万支.至此,格兰仕已经完全掌握了微波炉所有相关的核心制造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为格兰仕大规模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格兰仕品牌的微波炉在中国早已突破70%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单纯进行代工业务、产品仅限出口的OEM厂商来讲,在国内早已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以格兰仕自主品牌销售且具有其自主专利技术的微波炉在其2004年的出口总量中也占到了20%,与OEM/ODM形式销售的产品之间的比例达到1∶4.格兰仕并不急于大批量在国际市场上推出格兰仕牌的微波炉,而是OEM、ODM、OBM兼顾,逐渐完成企业的整体升级.
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格兰仕在2005年推出创新的蒸汽光波、球体光波、数码光波一键通等技术和产品,2006年又推出钛晶平板光波炉,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06年底,格兰仕提出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全面加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从而进一步明确并完善了企业的升级路径.截至目前,格兰仕的国际化已经进入了基于自主创新能力的OEM/ODM/OBM并存的新阶段.
企业创新系统是支持企业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由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研究开发体系、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资金筹集与运用五个子系统构成.格兰仕集团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上的行业领导者,与其创新系统自然密不可分.
(一)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搭台,人才唱戏20多年来,格兰仕一直秉承"人是格兰仕的第一资本"的人才观,广招能人贤士,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梁总认为,格兰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大的资本和资源就是人.格兰仕是靠全体员工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市场也是靠人拼出来的."如果真的不行了,一定要保住所有的人,一定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安全"是94年格兰仕遭遇百年水灾时董事长兼总经理梁庆德在"汪洋大海"的厂区中看着为了抢救集团财产而昼夜奋战的员工们说的一句话.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格兰仕超常规发展的今天,人才更显重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我们需要能力和毅力,但更需要聪明和才智,有没有一批跨世纪的人才,也是能否实现超大型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企业成立之初的十余人发展到现在2万名员工,格兰仕不但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为广大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格兰仕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都能跨过地域、语言、习俗等种种沟通困难,团
结,拼搏,努力,创新,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群策群力,动真感情去做事做人,在开放式优秀团队环境中不断提高,成为强者.格兰仕也正因为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而高速提升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机会均等,机会永远存在.格兰仕无论企业、部门、环节、个人都要成为强者.梁总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企业的有效资本,更希望那些积极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好干部、好员工、好"雷锋"能过上好日子,鼓励集团内部树立正气,树立好典型,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让雷锋吃亏.不仅如此,梁总还率先拿出巨额奖金,成立总经理奖励基金,上不封顶地频频重奖好干部、好员工,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格兰仕锻炼、成长,走上了重要岗位.

更多推荐

微波炉,企业,市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