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室
——利用科技,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I.介绍
II.教室如何配置?
III.教室如何布置?
IV.如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V.教师如何教学?
VI.需要怎样的教学结构?
VII.怎样的教学评估效果最好?
简介:什么是网络教室?
对孩子来说,只有网络是远远不够的……
整体而言,人们太关注网线和电缆,太注重如何将课堂与互联网相连。太多的公众人物跟随网络的潮流,好像只要一联网就能创造奇迹;种种许诺吹得天花乱坠。在大多数人眼中,网络犹如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样神奇——它赋予人们信息时代的超能力。
也许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是琐碎无用的
因为我见过一个完全网络化的学区四年来的成果,该学区的学生在1994到1995年期间可以方便的使用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可以告诉大家:没有任何奇迹发生,没有任何令人惊喜的变化,而且看不出学生取得的成就与这些信息技术有什么显著的关联。教育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是因为网络,而是因为我们大力发展师资并鼓励优秀的教学。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这股网络“淘金热”中最大的获益者恐怕是计算机公司,就像在1849年的淘金热中,最大的赢家或许是那些为一拥而上的“矿工们”提供工具和其他必需品的厂家,而那些矿工则用那些工具寻找着天知道在什么地方的黄金。
网络能够成功,只要——
我们为用户提供足够的计算机,充分的教师发展机会以及强大的工具和丰富的信息。本文
阐述了各种联网课堂,在网络经济中联网教室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技术的课堂?
学生在接触网络这个满是最热门、最新鲜信息的新世界时,能够从中寻找意义、增长见识;而老师则在学生探索信息迷宫的过程中为他们导航,教会他们如何推理。由于教室里有5到8台联网计算机供学生研究、探索和浏览,所以黑板就不需要了。
教师进行示范后,要求学生使用工具有效搜索、寻找、收集和解释信息解决当前问题时,课堂活动的重点就转向学生的询问和质疑。
提问和信息搜索已经成为基本要素,它们将网线和电缆变成强大的学习渠道。
要实现联网课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学会提问的技巧(见上篇文章《从现在起》),必须采纳一套能够阐释我们目的的理念。最棒的理念之一就是 “投入型学习”——与 “联网”相关的一套概念。
投入型学习者的特征
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他们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探求知识,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出于他们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问题是关键,学习活动要与学生相关。
学习使他们精力充沛
学生在解决问题、提出新方案、获得新知识时,感到兴奋、激动、干劲十足。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重要和有意义的。
策略性
他们有个妙计锦囊。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深思熟虑,从中挑选,认真考虑哪种方法、哪些资源、哪种技术能最好地解决问题。
合作性
他们根据计划互相合作,合理分工,在探索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共同分享思想的火花。
*以上概念基于《联网》中引用的Barbara Means的著作。
/sdrs/edtalk/toc.htm
由于现在大家对网络化学校过于热衷,所以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发展。这股热潮被线路和设备的问题充斥着。屡见不鲜的是:很多学区花了数百万美元,结果却发现计算机无所作为。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设计出的网页质量很差,不适合教学,甚至是错误的。由此设计出的课堂活动和网页削弱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目的,限制了设备的用途,还使技术先驱们的努力付诸东流。而设计网页和安装计算机的往往是那些毫无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一无所知的家伙,可想而知,结果都很悲惨。
教室如何配置?
要实现上文提到的“投入型学习”的目标,就要保证每三至四个学生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只有当学生们能用4到6台像Alpha Smarts(见相应站点)这么便宜(300美元)的便携式文字处理器来做作业时,才能达到下表所示的基本配置水平。聪明的学校会同时使用高端和低端计算机,更大程度的方便学生使用计算机。
学生数 | 基本设备数量 | 良好设备数量 |
20 | 5 | 7 |
24 | 6 | 8 |
28 | 7 | 9 |
32 | 8 | 11 |
36 | 9 | 12 |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网络,计算机,教学,课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