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室渗漏原因剖析及堵漏措施
作者:武勇坡 张金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作者:武勇坡 张金亮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摘要】防水工程是房屋建筑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设施的正常使用。本文就工程中出现的地下室渗漏现象进行原因剖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堵漏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剖析;堵漏措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例如,在地下室施工中,各个环节都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并对施工现在留置的抗渗试块和所用的SBS卷材做了检测,其结果都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但在回填土做完之后,却出现渗漏现象,对此要及时分析渗漏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堵漏处理,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1、地下室渗漏原因剖析
产生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管理措施不力致使抗渗混凝土有质量问题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水文资料失实:原勘测地下水位较深,而实际施工中发现地下水位比勘测水位要高。降水方案中虽采用集坑降水,但地下水位仍然高于地下室底板。
(2)防水设计未能高度重视,底板未设置防水层,只考虑了抗渗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一道防线设计。
(3)施工缝处理不当:由于施工面积大,所用抗渗混凝土由于运送不及时,所以不得不留施工缝,而这些缝成为地下室渗漏的薄弱环节。
(4)土建施工:由于大楼地下室底板以及外墙钢筋较密,造成了抗渗混凝土浇捣不密实,多处出现露筋、蜂窝麻面,给渗漏水带来了严重影患,致使抗渗混凝土不抗渗,影响了结构自防水的防水质量。
(5)浇注防水混凝土时,只注意了级配和外加剂,而忽略了施工质量;水灰比控制不严,养护不足等,直接影响了防水混凝土的质量。
(6)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质量差。地下室外墙防水设计选用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设计厚度为两层卷材,底层3mm,表层4mm。实际施工中,由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基层不够平整,转角部位、后浇带等细部处理不到位,导致地下室外墙出现渗漏。
(7)地下外墙防水施工完毕后,采用粘贴泡沫板做保护层,在回填中,因赶工期,未能完全进行分层,未能形成防水帷幕,造成工程周围形成汇水区,一旦结构和防水层出现问题,就会漏水。
2、防水方案
堵漏部位采用整体防水、堵防结合、封排结合,具体做法为:
(1)面渗采用促凝灰浆处理,压力大时集中于一点,下管引入。
(2)大漏变小漏,线漏变点漏,最后下管引水。
(3)抗渗增强砂浆防水层,抵抗较大的渗漏压力。
(4)对症下药,选择适宜的材料工艺,做好漏水点的封堵工作,并为最后注浆创造
条件。
3、堵漏施工技术
(1)面渗处理:施工先用火焰喷灯烘渗水基面,紧接着用SJ堵漏剂化学浆材与普425号水泥配制成复合胶浆涂抹在渗水部位上,这种做法,收到了“内病外治”的功效。其作用机理是:将复合的速凝防水胶浆涂抹于渗水部位后,复合胶浆中的无机材料由于渗入了化学材料,不仅早强速凝,且易于控制,大大改善了胶浆固化后的力学性能,并依靠亲水细微的渗水通道,使渗水压力孔道内的化学材料,是在水泥 材料的约束下,在有限侧压力的状态下聚合而根植于基层,从而大大提高了粘结质量和防水效果。
(2)点渗处理:发现严重的渗水点,先用冲击钻在渗水点上打眼,然后用SJ堵漏直接封堵。需要注意的是,SJ堵漏剂固化时间为45秒。
(3)线漏处理:人工沿漏水缝做出一条“V"型槽,接着抽管引水,待做好抗渗增强砂浆防水层后,注浆堵漏。
(4)水浮力裂缝处理:1)缝表面处理,在混凝土裂缝处先用冲击钻打两个眼,然后
埋置注浆引水管,并从引水管中用压缩空气清理缝中的杂质,沿缝用SJ堵漏剂堵缝,使漏水从引水管中向外排出水,最后进行化学注浆。2)由于裂缝漏水较大,漏水压力约为0.8MPa,采用3厘米厚防水砂浆作为抗渗增强抵抗水压是不够的,在施工中,采用绑扎钢筋网片,浇注80mm混凝土,以抵抗漏水压力,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注浆堵漏。
更多推荐
防水,地下室,施工,混凝土,堵漏,渗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