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清朝王府——肃亲王府及末代肃亲王悲情人生
和硕肃亲王府前后共有四座,盛京沈阳一座,北京两座,大连旅顺一座。
在盛京沈阳的肃亲王府又叫“发奋”亲王府,是满语“法度严明”之意,带着浓重的满族特色,其王府位置也是按照满族八旗的方位放置在汉宫附近的城内,王府临近盛京皇宫大内,和当时的大清门,三官庙,同处一线。王府的规模和建筑格,为两重山门,两进院落,两院中左右各有配房,第二进院落正中偏北为王府正殿,也均为青砖瓦建筑。而今盛京的肃王府已经找不到太多踪迹,只留下西华门这样一个大概的方位。
在北京的肃亲王府,第一座建于顺治年间,因为顺治时期改封号为“显”,所以又叫显亲王府。
第一座肃(显)亲王府在当时的建造工程是极为严格的,材料也是精挑细选的,可见当时的肃王府的高大华丽。第二座肃王府在东城北新桥南船板胡同,是当时慈禧为感激肃亲王善耆在“西狩”之行的照顾,专门赐予善耆。新的肃王府原本是道光年间大学士宝兴的宅子,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新王府有房二百多间,又由于外国建筑风格的传入,以及近代科技的发展,
新的王府已经不按照清廷原本的规定去建造。王府有寝室,书房,花园,在花园北侧还有一座两层高的小楼,其装饰风格已经是按照欧洲家室风格去布置,此外,楼内还有发电机和自来水设备,和从国外专门定做的钢琴,洋床和吊灯,可以说新的肃王府是一个中西结合的王府。
那么我们今天就捋捋“铁帽子王”历代肃亲王的传奇故事:
爱新觉罗·豪格(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4月16日-1647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爱新觉罗·豪格初从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以功授贝勒。
天聪六年(1632年)六月晋封为和硕贝勒。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肃亲王,六月掌户部事,八月即以事降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随同奉命大将军多尔衮攻明。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凯旋。八月,仍命管户部事。九月,复以功晋亲王。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以事降郡王。
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以功仍晋亲王。帅军围攻松山(今辽宁锦州),破城,擒洪承畴。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以事削爵。十月,仍封亲王。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授靖远大将军,征四川。十二月,灭张献忠。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三月,睿亲王多尔衮构陷豪格至其削爵。四月,豪格薨,以庶妃三人殉。
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昭雪后,追复封爵。
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武,成为第一位追谥的亲王。豪格子孙均以显亲王袭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恢复肃亲王封号世袭。肃武亲王豪格配享太庙。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爱新觉罗·豪格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因太宗死后,曾和多尔衮争皇位,当多尔衮得势后,倍受迫害,将豪格削爵囚禁,死于狱中。
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定爵凡九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顺治六年(1949年),复定亲王、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曰和硕亲王、曰多罗郡王、曰多罗贝勒、曰固山贝子、曰奉恩镇国公、曰奉恩辅国公、曰不入八分镇国公、曰不入八分辅国公、曰镇国将军、曰辅国将军、曰奉国将军、曰奉恩将军。”
历代肃(显)亲王的沿袭:
第一代:爱新觉罗·豪格。肃武亲王。
第二代:爱新觉罗·富绶,豪格第四子。显懿亲王。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悫”。
第三代:爱新觉罗·丹臻,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显密亲王。
第四代:爱新觉罗·衍潢,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慎”。显慎亲王。
第五代:爱新觉罗·蕴著,富绶之孙,追封显亲王拜察礼(富绶第五子)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袭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薨谥“勤”。肃勤亲王。
第六代:爱新觉罗·永锡,丹臻孙,追封肃亲王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肃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恭”。肃恭亲王。
第七代:爱新觉罗·敬敏,永锡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肃慎亲王。
第八代:爱新觉罗·华丰,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肃恪亲王。
第九代:爱新觉罗·隆懃,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肃良亲王。
第十代:爱新觉罗·善耆:隆勤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袭肃亲王,宣统帝逊位后薨,谥“忠”。爱新觉罗·显玗(川岛芳子、金壁辉)之父。肃忠亲王。
历代肃(显)亲王沿袭表:
末代肃亲王:
爱新觉罗·善耆(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满洲镶白旗人,晚清贵族重臣,川岛芳子生父。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副都统、统领、民政部尚书、民政大臣、理藩大臣,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
善耆在清末赞成立宪运动,并免除刺杀监国摄政王的汪兆铭死刑。辛亥革命后,为宗社党骨干,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后逃至日本占领的旅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民国十一年(1922年)病死于旅顺,享年56岁,运回北京肃亲王墓地安葬。溥仪追谥“忠”,全称肃忠亲王。
爱新觉罗·善耆共育有21子17女,其中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十四女爱新觉罗·显玗(第四侧妃生)即川岛芳子(金碧辉)。(详细参见东交民巷号所发文章。)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著)记载:“采访册:肃亲王府在御河桥东。…谨案:肃王讳豪格,太宗长子,顺治三年授靖远大将军,后为摄政睿亲王所陷,薨。世祖亲政,复封世袭,追谥武。”
清《乾隆京城全图》中:肃王府亦被称为“显亲王府”。
肃亲王府位于:东长安街南侧,御河东岸,东北部与堂子衔接,南侧隔着一条夹道毗邻詹事府。
肃亲王府由三组并列的院落组成:
东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前出丹墀,左右配楼各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五间,后寝殿面阔七间,抱厦面阔三间,后罩楼面阔七间。
西路院为府邸花园。
中路院为三进院落的家庙。在王府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府门、银安殿、东西翼楼、神殿、后罩楼等。
从图上看,显亲王府在当时的亲王府中规格较高,但基本按照《大清会典》的制度修建,并未逾制。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肃王府原府内建筑毁于战火,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王府仅花园局部尚存,沦为一片废墟。
庚子战乱后肃王府的局部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肃王府由于所在地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界内,沦为日本新公使馆、兵营和意大利兵营。
据《燕都丛考》记载:“肃王府已为日本正金银行、日本使馆及日本兵营占用。”
据《荃察余斋诗注》记载:“庚子合约,肃府圈入使馆界,即今日本兵营。”
肃亲王新府:
庚子后迁至北新桥船板胡同(今东四十三条)街北。但新王府已非王府形制。”
过去,北京人谈起旧时北京的王府,常说:“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
在庚子之变中,肃亲王府被火烧的“七零八落”。为了补偿肃亲王府的损失,朝廷将崇文门正监督这个肥缺给善耆以作补偿。崇文门监督是清代京师的税务总管,统管崇文税务总局及23个分局,负责征收出入京城的各种货税,是个人人垂涎的肥差。因有补偿之意,朝廷规定上缴税款由历年的30万两降为12万两,余下的尽可以收入善耆个人腰包。偏偏善耆不领此情。就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整顿官吏,严禁贪污受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崇文门监督收纳的税金扣除支出后,竟高达60余万两。
据说善耆自己没有留下一两,全额上缴了国库。以往洋人带货入京不纳税,他改为一体纳税;以往商民入关由经济人包揽上税,从中抽厘,他改为官员直接验货收税,减去了中间盘剥的环节。善耆这一举动无形中将他推到了某些权贵的对立面。未及多久,他就被庆亲王奕劻参奏弹劾,惨遭罢免。
肃亲王家族墓地位于今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架松小学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墓地松柏多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文革时期,架松小学迁入,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拆除,仅存西房三间。1995年,小学改造时彻底拆除。
更多推荐
亲王,善耆,面阔,豪格,日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