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业利润空间将消失,2022草根陶企路在何方
据了解,佛山部分陶瓷企业在外贸订单上拥有上千万元的订单。雅士高夫陶瓷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推出的“西部牛仔”瓷砖已获得上千万欧元的订单,相比去年有很大的增长。另外,在10月份进行的陶博会上,安卓建材、威臣陶瓷、金玉天成陶瓷、亮剑陶瓷等企业均取得了超过千万的意向大单。
相对外贸订单来说,企业对明年内销的状况难以有精确的数据统计,但蒙娜丽莎、新明珠陶瓷等品牌陶企负责人均认为明年销售可能会比今年更加困难。
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戴一民也认为,世界经济不景气、反倾销的影响及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内销不畅使陶瓷行业进入调整期。“根据目前形势看来,世界反倾销大军不断增加,中央将连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估计国内陶瓷行业市场在明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仍需面临销售上的种种逆境”。
当然,也有企业对明年的状况表示乐观。鹰牌陶瓷总裁林伟表示,虽然受地方政府“节能降耗”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鹰牌陶瓷河源生产基地已经停掉一条生产线,“但我对明年的市场
仍保持乐观态度,适当添衣保暖,能让企业顺当渡过难关。目前三、四线城市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少,假如把销售网络适当下沉,可以开拓更宽阔的市场。”
“草根”陶企更“难做” 产能过剩库存可用一整年
一家陶企的老板刘涛表示,在她的印象中,批发中心每天从早到晚,来自各地的货车,总是不停地在忙着装卸货物,而她则需要不停地向各地的老板推销。但是,从今年以来,这里突然变得宁静了,“几天下来,没有一个客户上门,厂里的生产线停了,仓库挤爆了,工人放假了。”她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国陶瓷产能已经达到75亿平方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产能。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产能严峻过剩,产品又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库存都饱和了,只能停产。”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勇说。
他说:“积压的产品,明年1年都可能卖不完,接下来确定会有打折、优待等措施,会亏本卖掉。”季华路上的意美家陶瓷卫浴世界,曾是佛山人气甚旺的陶瓷卖场,而进入12月,这里的人流量越来越少。一家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相比以往,该店今年的销售额少了一半,仓库里还积压着不少货,只好将一些款式过时的产品打3.5折低价促销。
产品输出范围缩窄
佛山作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今年以来,市场的不景气让不少企业老板把“生意难做,销售行情不好”当作口头禅。
刘涛表示:“原来我们是价格占优势,客户是广西、湖南、湖北的多,现在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生产线了,不需要花路费、油费到佛山拿货,这也大大减弱了佛山陶瓷产品的输出范围。现在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全部压在仓库里。许多贷款经营的企业必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停产,要不然资金周转不过来。”
刘涛担忧的还有,即使有资金周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面临着没有地方安置的局面。据介绍,库存的合理范围在20%到30%。但目前很多企业的库存已经超过这个范围。依据业内的普遍说法,陶瓷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的危急。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佛山陶瓷产区,产品库存周期超过60天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
利润空间面临消逝
在这样的一轮宁静之后,“私抛厂”的命运如何?“现在全国各地上生产线的企业太多了,而我们的价格战这一核心优势现在已经见底,假如做不下去就只能倒闭,很快就死掉了。”不少企业老板都感叹,当前草根陶瓷厂的产品,消失了严峻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行情惨淡。
陶业资深人士蓝卫兵认为,“私抛厂”经过今年的不景气,企业会在明年作出一些调整,转变格局。比如说,建立生产型厂家,从私抛厂转型为全能标兵,如整线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建立并巩固核心优势和综合力量;另外,一批没有竞争力的“私抛厂”渐渐淡出江湖,被淘汰出局。
王勇也认为,本地“私抛厂”的道路会越来越困难,由于各大销售区的都有了自己的企业,而且随着政府产业提升等政策的出台,他们的利润空间在缩减。“一块砖就0.5元到1元的利润,而现在这点利润也快不见了。”他说。
猜测:生存空间将缩小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最先坐不住的确定是企业。业内人士表示,许多的陶瓷企业从8月份后
便开头推出了优待活动,以此来拉动销量。但多数瓷砖经销商认为,价格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王勇认为,严峻的形势将淘汰一部分企业,“私抛厂”的生存空间会大大缩减,他们在佛山陶企行业的比重也将下降;有些小企业将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地方。在整体上,“这将有利于行业的良性进展。”

更多推荐

陶瓷,企业,产品,佛山,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