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国内灾难性报道的问题与思考
摘要:水灾、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矿难、火灾等社会灾害,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类的生活。冰冻灾害、温州动车事故、玉树地震、蓟县大火等灾难发生后,国内外新闻媒体纷拥而至,国内一些媒体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它们报道泛政治化、话语权缺失、责任道德缺失、第四权利滥用方面存在问题,引发学界和业界思考。
关键词:灾难性报道;问题;思考
冰冻灾害、温州动车事故、玉树地震、蓟县大火等灾难发生后,国内外新闻媒体纷拥而至,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引发业界的热议,在信息高速化的今天,国内媒体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变化,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什么是灾难性报道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表现出突发性、震撼性、负面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二、国内灾难性报道中的问题
(一)媒体“泛政治化”
国内灾难性事件报道滞后现象普遍存在,灾难性事件具有消极性的后果发生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查清,官员担心灾难性事件有损政绩,因此调查采访受阻、拖延、甚至腹死胎中。遮掩灾难事件,对公众掩饰真相的结果,则是谣言四起,秩序混乱,人心惶惶,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在“泛政治化”的传统思维影响下,新闻报道往往习惯于报喜不报忧,文过饰非。媒体经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公众掩饰真相。在冰冻灾害、地震、火灾等新闻的报道中,一些政府与媒体将灾难事件、负面新闻变成表功机会,领导到灾区视察工作有专人照顾,浪费人力物力,耽误了援救工作,救援的灾区成了领导的政治做秀之地、表功机会。如此看来,媒体报道此类新闻,迎合了政府官员的心思,同时也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但政府与媒体的这种欺骗行为,是对百姓的伤害,更是对自身公信度的毁灭。
(二)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媒介的话语权是指媒介在对受众人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更多推荐
事件,灾难性,报道,灾难,话语权,媒体,问题,地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