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这表明当时( )
A.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表明“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 D.战时同盟基础丧失
3.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C.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4.右图是冷战时期一位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作者意在表明( )
A.美国缺乏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
B.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危机
C.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控制西欧
D.马歇尔计划使欧洲联合成为泡影
题组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将美国排除在外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欧洲联合
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最终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6.不结盟运动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后,不结盟运动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这一变化表明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威胁已解除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D.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7.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出其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同年,戴高乐应邀访苏,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特殊伙伴关系”。此现象说明( )
A.法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B.法国与美国的关系完全破裂
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8.联合国安理会最初设有6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地区 | 亚洲 | 非洲 | 拉美 | 东欧 | 西欧及其他国家 |
数量(个) | 2 | 3 | 2 | 1 | 2 |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题组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9.下表是《20世纪世界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次数统计表》。据此可知( )
20世纪80年代 | 29场 | 国与国之间:19场,占66% |
国内冲突:10场,占34% | ||
1990—1994年 | 18场 | 国与国之间:3场,占17% |
国内冲突:15场,占83% | ||
A.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日趋缓和
B.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C.两极格局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D.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
10.1990年美国记者迈克尔·梅尔“站在那片变革的土地上目睹了卷在历史洪流中的细微变化,将……这一重大改变中人的命运、国家命运的改变以及对美国影响更为长远的改变收录于《改变世界的一年》。”据此判断,这里的“改变”指( )
A.德国走向分裂 B.东欧社会剧变
C.苏联国家解体 D.两极格局终结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唯物史观
1.(2020安徽合肥第一中学高三模拟,
)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 000万吨增加到1979年的6 920万吨。1979年石油在除黄金外的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 )
更多推荐
美国,苏联,格局,冷战,世界,国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