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租房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研究
公租房建设中总体规划设计是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规划不仅事关居住着的生活、工作便利,还关系到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重庆市公租房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入手,重点分析了其规划过程中的建设规模、空间布局、技术经济指标规划以及建设资金安排,并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以实现我国公租房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标签 公租房;重庆;总体规划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住房问题成为了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了一个具有政治属性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提供的充足的保障性住房来解决。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例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相关管理办法。
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组成部分,公租房解决的主要是“夹心层”住房难的问题。“夹心层”主要指的是既没有经济实力购买商品房,也没有满足申请条件去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租用廉租住房的
中低收入家庭。重庆公租房的服务对象明确为三类:一是进城的农民工,二是新生代的大学生,三是城市原住民中人均住房面积在14平方米以内的住房困难群体。这部分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正呈扩大之势,他们对住房的关注度要强于其他群体。
基于这样的原因,重庆于2010年2月启动了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计划。重庆公租房的推出,改变了目前中国城市住房供给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一供房体系,将住房供给模式转变为政府保障与市场供给并举的双轨运行机制,为我国公租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考。
1.公租房建设总规模及现状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到2020年将主城区常住人口增加到1000万,而目前约600万,从现在600多万人口发展到1000多万人口,要增加四五百万人,这600万人口中未解决住房的,与未来10年400万新增人口中需要政府解决住房的中低收入人口,到时将占比三分之一。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主城区住房情况进行的 1%入户抽样调查显示,主城区常住的约 220 万户城市家庭中,住房私有率约为 78%,22%的家庭租房居住(约 48.4 万户)。考虑租房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按户均 2.5 人计算,约有 400
万户家庭。如按 20%的家庭需租赁住房计算,共需求为 80 万套住房,减去近年来通过廉租房等方式保障的 13 万户,需要 67 万户租赁房。按户型面积60平方米标准,总建筑面积共需约4000万平方米。为此,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计划用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能够满足200万居民的需要。

更多推荐

租房,住房,建设,总体规划,家庭,解决,规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