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40卷第5期
Vol.40 No.52021年5月May 2021
新时代背景卜高校女丿大学生职业生涯观划与
婚育观关系调查研究
葛宗梅,刘宇飞,郑璐芳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高校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有着较强的事业心,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职业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她们择偶观积极、理性,对待婚姻比较现
实,但也存在对不婚不育现象认同率高、婚育观念淡薄等问题。女大学生对婚育的态度会影响她们
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发展,而她们对事业的追求也会影响其婚育态度。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
高校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婚育观,培养女大学生人生规划能力和创业意识,并处理好职业
生涯规划与婚育的关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女大学生;婚育观;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5 -0155 -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知识水平 高,思想观念先进,在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的领军者,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重要力量。2015年出台的“全面二孩政策”,给女性生活和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多数女性在 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会经历结婚生子,20~30岁是女性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也正是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组 建家庭的最佳时期。此时,家庭与事业成为女性发展道路上的两大对抗性因素。女性对婚姻与生育的态度和 看法会直接影响其对事业的发展路线的规划;而女性对事业的规划与追求也必定会影响其对婚姻与生育的态 度和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 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 ]因此,了解女大学生的婚育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 其婚育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建立成熟、理性、科学的就业观和婚育观,重视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早期的规划,将其婚育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实现职业理想和 自身价值、构建幸福的家庭生活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及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我们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某大学女生群体,发放电子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与婚育观调查问卷》1 0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20份,回收率为100%。参与者的年龄在18 ~22岁之 间,来自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医学、法学、哲学等专业;其中,未婚、未恋爱单身女性占78.33%,恋爱中女 生占21.08% ,已婚女生占0.59%;独生子女和非独子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1.37%和48.63%;来自于农村和 城镇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8. 33%和71.67%。
[收稿日期]2021 -02 - 03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2019年度高教科研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关系研究”(JGJX2019D3);
吉林大学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研究"(JY202024)。
[作者简介]葛宗梅,女,副教授,硕士,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刘宇飞,女,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郑璐芳,
女,博士研究生,从事慢性病护理研究。
二、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专业认同感不强,兴趣爱好难以匹配职业
调查显示,对所学的专业,31.27%的女生表示“喜欢”,68.73%的女生表示“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28.63%的女生表示选择本专业是出于个人兴趣,46.18%的女生表示因为好找工作或者出自父母、亲友的建议而选择现在的专业。对所读专业的职业前景,46.37%的女生认为本专业“前景不错,就业机会较多”o 通过调查数据交叉分析(表1)可见,被调查的女生认为医学、经济学、艺术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
表1某高校各专业职业前景的调查结果
专业
选项占比/%
参与调查人数前景不错,
就业机会较多
前景一般,
就业有一定压力
前景较差,
就业困难较大
不清楚
哲学21.3152.4619.67 6.5661
经济学53.5144.74 1.750.00114
法学23.2644.1932.560.0043
文学34.7555.938.470.85118
理学35.6752.8710.830.64157
工学39.6551.987.05 1.32227
农学30.0040.0030.000.0010
医学70.4825.46 2.21 1.85271
管理学22.2277.780.000.009
艺术学66.6716.670.0016.676调查显示,56.37%的女生有明确的兴趣爱好,但这些女生中仅有35%的人愿意把兴趣作为就业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以兴趣为就业目标找工作,会比较困难,或者工资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另一方面,很多女生所学专业非自己的兴趣,但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专业。多数女生表示更愿意将兴趣作为将来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放松方式。
(二)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但主动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女生中,85.49%的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很重要的,3.04%的女生表示并不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48.04%的女生表示在校期间做过职业生涯规划,51.96%的女生表示没有做过。在做过生涯规划的女生中,大多数的目的是“给自己树立目标,使大学期间做事更有方向”,10.82%的女生的目的是“完成课程作业”。同时,56.92%的女生作了1~3年的规划,25.92%的女生作了3~5年的规划,只有5.92%的女生作了10年以上的规划。
数据显示部分女生规划意识不强,一是因为调查对象中有一部分是大一新生,她们还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未正式接触相关教育和培训;二是因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教育教学存
在薄弱环节,规划教育未能深入、持续影响学生;三是因为部分女生认识不到位,将职业生涯规划仅作为一门课程来应付,没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自身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三)职业目标相对明确,职业选择多元化
调查中,近90%的女生选择大学毕业后在国内读研或出国读研,8.92%的女生表示毕业后想直接参加工作。在被问到“是否制定过职业目标”时,53.63%的女生有职业目标,略高于无目标人群(46.37%)。他们的职业目标类型如表2所示,有些追求职业的稳定(35.2%),有些更在乎晋升(37.55%),有些看重兴趣(20.98%),也有少数人没有特别的目标(6.28%)。绝大部分女生在择业时更看重“工资待遇”(42.16%)、“发展前途和上升空间”(37.25%),只有3.92%的女生看重“和家人在一起”。这与传统观念中的女性更追求职业稳定、看重家庭的看法有了较大差别,反映出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独立自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的特征。
表2职业目标类型调查结果
选项人数占比/%
追求安稳型,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35935.20
积极进取型,希望在工作中大展身手,不断晋升38337.55
兴趣导向型,希望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21420.98
随遇而安型,找到工作就行36 3.53
不清楚28 2.75(四)重视个人收益,社会贡献不足
在对未来职业、生活城市、工作性质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优先考虑的是薪资待遇、发展空间。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女性的独立意识已成为常态。也因为女性自身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增加了各类就业岗位对女性力量的需求,以及某些行业对性别的特殊要求。必须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在职业价值类型选择的问题上(表3),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实现自我的价值,优先选择薪酬高、福利好的工作。
表3职业价值类型倾向性选择调查结果
选项人数占比/%
能够实现我的人生理想的工作,能够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获得成就感
职业是谋生手段,我会优先选择薪酬高、福利好的工作,不太考虑专业和兴趣选择氛围融洽的工作单位,自己的工作能够指导帮助他人,使他人幸福的工作我的工作要为社会产岀新知识新技术,对社会有实际发展价值而不务虚44343.43 28628.04 23923.43 52 5.10
三、高校女大学生婚育观现状分析
(一)对待婚姻较现实,不婚认同率高
调查显示,68.73%的女生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年龄为25~30周岁,比我国法定女性结婚年龄晚。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以学业为主的态度,认为毕业之后才是最理想的结婚时期。但是,仍有23.36%的女生想30岁之后结婚。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的问题,有77.74%的女生“赞同”或“不反对”,但绝大多数人表示自己不会这么做,只有5.88%的女生明确表示“不赞同”。82.45%的人认为在校期间结婚“不会”或“不一定会”影响学业,而少数人认为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学业。这说明大学期间结婚逐渐被女生接受。对婚前性行为,明确表示接受的有21.47%,而绝大部分女生表示“不接受”,或态度比较慎重;多数人不支持“闪婚”“裸婚”等非传统结婚理念,说明他们认为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对婚姻的看法比较现实和理智。同时,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不婚族”的认同率高(表4),绝大多数女生(85.88%)对不婚是认同的,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愈发增强,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诉求。
表4对“不婚族”看法的调查结果
选项人数占比/%
认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恋爱不结婚的生活更自由、更幸福20920.49
认同,婚姻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羁绊,不婚对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益66765.39
不认同,违背了传统观念40 3.92
不认同,两个人结了婚,一切才有保障10410.20
(二)择偶观积极理性,更看重内在品质
调查显示,对选择结婚对象更看中的条件,561人更看重“人品”,占比为55%;202人更看重“性格”,占比为19.8%;68人更看重“经济”;66人更看重“家庭”;38人更看重“外貌”;15人更看重“学历”;11人更看重“工作”;59人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大部分人的择偶标准是更看重“人品”“性格”等内在品质,而少部分人更看重“外貌”“经济”等外在条件,择偶观比较积极和理性。女大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仍然更看重人的内
在品质,这与既往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三)生育观念多元化,不育思想突出
对生育的理想时期,51.66%的女生认为婚后5年内为理想的生育阶段,16.67%的女生不打算生育,29.51%的女生认为生孩子要顺其自然。对生育孩子的理想个数(表5),46.27%的女生认为生育孩子
的理想个数是2个,22.45%的女生不打算生育,与前一项关于理想生育年龄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相契合。这说明不生育孩子的思想比较突出。根据实际访谈所获的资料显示,不育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害怕生孩子的疼痛,有的不想因为生孩子使身体走形,有的担心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养育一个孩子的能力等。“不育思想突出”是值得社会关注的现象。
表5生育孩子的理想个数调查结果
选项人数占比/%
1个29028.43
2个47246.27
2个以上29 2.84
不准备生育22922.45
(四)全面二孩政策和无痛分娩接受度不高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推出“全面二孩”政策和“无痛分娩”的推广政策和试点应用,但从调查结果来看,
女大学生对生育二孩的意愿不是很强烈,明确表示想生育二孩的只有17.94%。对无痛分娩的了解程度不深,77.74%的女生不了解;33.63%的女生表示以前没考虑采用无痛的方法进行分娩,在听说政策之后打算采用无痛分娩;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看情况或者直接表示不会采用无痛分娩,其顾虑主要集中在影响胎儿健康、留下后遗症、镇痛效果不佳、费用太高以及影响产程等方面。这说明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高校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的关系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婚育观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有必要将结婚、生育的事宜考虑在内(表6),也认识到平衡婚育问题和职业生涯对女性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仅有37.35%的女大学生考虑过结婚、生育事宜。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结婚和生育事宜对仍在上大学的女生来讲比较遥远,尤其是尚无恋爱对象和结婚对象的女大学生在制定人生计划时会考虑工作而忽视以后的婚育问题。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性别差异和生育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不得不放弃或推迟婚姻及生育计划。
表6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是否有必要考虑婚育问题的调查结果
选项人数占比/%
有必要42241.37
根据自己当前的婚恋状况而定45444.51
没有必要10410.20
不清楚40 3.92
(二)婚育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部分女生事业心较强,独立意识较高,而婚姻和生育观念比较淡漠。调查发现,部分女生在制定人生规划时更倾向于事业优先,39.41%的女生表示会因为工作、事业发展推迟生育;91.08%的女生认为生育会影响工作。相当一部分女生“因恋爱或婚育计划改变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有个别女生愿意在生育后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家庭。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女性在选择职业目标时会考虑该职业是否能让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有部分女生愿意选择收入一般、有较多的时间照顾家庭的工作,也有部分
女性愿意选择方式比较灵活、工作时间可以协调的工作,还有部分女性倾向于选择在自己或另一半家庭所在地工作。这都说明,家庭观念和婚育观念对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的关系,能够看出两者是相互影响、存在矛盾的。女大学生对婚姻与生育的态度和看法会直接影响其对事业的规划,而女性对事业的规划与追求也必定会影响其对婚育的态度和表现。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女生意识到了婚育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二者的关系。
五、高校女大学生处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关系对策建议
(一)早规划,明确未来职业目标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和准备阶段。基于目前存在的女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的问题,建议女大学生要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未来职业目标,在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基础上,将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并尝试做中长期规划,同时自觉地将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高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关注和培养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女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展意识,尤其注重强化女大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理性地预判、确定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3]。
(二)寻匹配,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婚育观的和谐统一
家庭与事业是女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婚姻与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下更加明显。建议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结婚年龄、生育孩子及个数等因素;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婚育观⑷,高校在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应及时给予她们包括爱情、婚姻、生育等在内的教育,对她们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她们尽快形成正确的婚育观。同时,大学生正确职业生涯规划和婚育观的建立,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寻求女性职业发展与婚育的关系协调、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张晓梅.在校大学生婚育观研究——基于河北省四所高校的调查[D].保定:河北大学,2012.
[3]苗艺璇.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10).
[4]李珍.在校大学生婚育观调查及引导教育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00-102.
更多推荐
职业,大学生,女生,女性,工作,婚育,生育,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