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艺术考察报告
绘画一班
在北京参观和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们还是学生,并不成熟,所以有了这次北京之行并且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出发。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未来的“青年艺术家”,面对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全面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出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
展览的重要作品《帝释梵天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孙景波教授、王颖生教授主笔,带领近30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历时四个月,在校内绘制完成的,整幅壁画高5.08米、长39.8米。绘制过程严格地沿用了中国古典壁画的“营造法式”,全部采用矿物质颜料和中国画颜料、调和媒剂、沥粉贴金工艺,设色富丽而不失典雅,博采敦煌、永乐宫、毗卢寺、
法海寺等历代杰出壁画的经典造型,荟萃精华,集其大成,体现了我国当代壁画家对中国壁画传统的发掘与再造成果,实现了对古代壁画宏大辉煌气象的接续。
这也让我感受到亚麻布另一种创作的可能性。
和学校安排的行程不一样,我的最后一站是中国美术馆。在6月16号那天,刚好赶上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除了这个展览外,还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中国
油画学会主办,合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市正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
这两个展览是我在北京之行收获最大的,两个展览汇集全国各地当代最新鲜出炉的油
画,除油画外,我们还能看到关于画家自己对于当代油画的诠释的理解。
随着如今“图像时代、技术为先、观念主义”的推崇,艺术中的“绘画性”正逐渐的被弱化,而
对于那些青年油画家们而言,他们在时代中所坚守的,恰恰是对绘画精神的最宝贵的追求。而这次展览提出“最绘画”,就是要突出青年油画家绘画作品对于“当代”的特殊敏感性,青年一代的油画作品只有兼具“当代性”和“绘画性”双重意义,才能呈现生命和青春的活力。作为当代青年油画家,在对绘画精神追求中所展现的创新精神、深度精神和写意精神,正是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创作原动力。这也让我在现在这重重迷雾般的艺术市场,看到了坚定的一丝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在当代”。这跟院长和我们经常提到的“当代油画”是相符合的。
在西方较有影响的双年展中,包括油画在内的绘画己经被边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影像、装置、行为等当代艺术样式。但是,绘画并没有像某些理论家和批评家预言的那样“死亡”了,而是依旧充满活力。在中国,油画一方面在视觉艺术系统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在直面当代生活之时,备受媒体艺术的挑战。油画的当代性体现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当代性”本身进行反思。
应该看到,当代不是一种风格、一种潮流,当代性也不仅是这种风格和潮流的属性。当代性是关系到今日全球化、技术化、城市化、信息化社会的时代内涵,是当今时代文化变革
和创新的深刻根源。它深植在时代的肌体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交锋”来得以激发和显身。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当代,我们就活在当代中。当代性的重写就源于“在当代”的生活境遇。
更多推荐
壁画,油画,绘制,绘画,艺术,中国,精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