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施工简介
**工程,目前生产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封顶,±0。00mm层填充墙已完成,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已经结束并回填土,土表层为外脚手架硬化层。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地下室板墙内侧产生了多处竖向裂缝,且多数有渗水痕迹,主要集中在F/1~9轴板墙.
针对现场渗漏情况,我公司做了如下分析,具体如下:
1)裂缝的主要原因砼带模保养时间偏少,拆模提前导致裂缝;
2)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撑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
3)外界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产生的局部裂缝.
裂缝经过**********有限公司检测,所测5个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范围为0.22mm~0.48mm.本工程结构构件环境类别设计为二a类,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为≤0.20mm;设计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不允许渗水,围护结构无湿渍).
为达成本工程质量目标,减少和消除质量通病的发生。根据工程检测单位现场检测裂纹的数据以及设计院的技术核定单,特编制地下室裂缝、渗漏处理专项方案用于指导现场实施。
2 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 50108—20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
《混凝土裂缝检测报告》JG117030002;
《技术核定单》320—B2921SY7—T03-01
3 现场调查
3。1 工程所在周围的环境
本工程站址区场地设计标高±0.00m为15。00m(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同),地下室地面标高为—3。00m,地下室板墙全高为4。6m,场地(±0.00m)以上为1。6m。按照《岩土工程勘测报告》K11121S,对本工程建设有影响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其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体的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勘测期间测得站址区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一般为0.30~1。00m(相应高程为13。36~14.04m),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40~1。25m(相应高程为13。36~13。94m)。根据调查访问,站址区地下水常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50~1。50m,常年变化幅度一般为0.50~1。00m,站址区近3~5年最高水位的埋深约为0。30m。
3.2 渗漏水水源有变化规律
渗漏水水源主要来源于地下室及地表水,主要变化规律为雨天较为明显,墙面湿渍面积变大,水湿挥发速度放缓,且表面有结晶现象.
3.3 渗漏水发生的部位、现状及影响范围
生产综合楼地下室板渗渗漏水主要发生于F/1~9、A/1~9轴板墙,渗漏点主要为板墙裂缝处,目前裂缝周边有宽度为500mm的竖向湿渍.
3.4 结构稳定情况及损害程度
裂缝自发现到检测期间间隔为3个月,裂缝有贯穿性、未贯穿性,按照《技术核定单》,需对裂缝进行修补。
3。5 裂缝的分布(见附图)
地下室F/7—8、F/5-6、F/3—4、I/6—7、I/12—13轴五块墙板均出现多处裂缝:F/7—8轴最大裂缝宽度0.48mm,长3。98m;F/5-6轴最大裂缝宽度0。32mm,长4.37m;F/3—4轴最大裂缝宽度0。3mm,长3.48m;I/6—7轴;I/12-13轴最大裂缝宽度0.22mm,长2。48m。
4 工程的技术资料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防水构造为冷底子油1道 ,SBS防水卷材1道,热熔法施工.长边、短边
搭接长度均为150mm。阴角部位做半径100mm圆弧倒角,另在阴、阳角部位增设附加层1道。防水卷材外为120mm宽混凝土实心砖保护墙,卷材高出地面500mm,热熔压边收口。
5 砼裂缝处理修补措施
5。1 裂缝处理措施(无渗漏)
裂缝修补材料选用改性环氧脂胶.对0.2mm以下的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法修补,施工顺序为:在裂缝两边各50mm范围内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杂物清除,用丙酮清洗干净,然后用压缩空气将裂缝内粉尘吹干;用环氧树脂来回涂刷裂缝,使浆液渗透入裂缝。对裂缝的宽度在0.2~0。5mm之间采用注射法修补,施工顺序为:在裂缝两边各50mm的范围内用钢丝刷将砼表面杂物清理。用丙酮清洗干净,然后用压缩空气将裂缝内粉尘吹干。采用结构胶埋设灌浆嘴、排气管,灌浆嘴埋置于裂缝端部,间隔150mm~200mm埋设,用环氧树脂胶将裂缝封闭,常温下24h后可注资;压缩空气检查裂缝封闭情况和注浆嘴是否漏气,从下至上灌浆,最后用环氧树脂进行槽孔补平。
更多推荐
裂缝,地下室,混凝土,工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