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时用电安全技术要求标准
为了科学地评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形,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产生,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实现检查评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暂时用电安全工作要点
1.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包括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包括:现场勘测、所有电气装置、用电设备房名的详细统计资料,负荷运算以及电气布置图等资料。
《规范》规定:“暂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依照《施工现场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一书中所要求的程序、方法进行。
2、技术交底
是指暂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被批准实行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向安装、修理电工和各种有点设备人员分别贯彻交底的文字资料。包括整体意图、具体技术要求、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文字资料。
3、安全监测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暂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测试纪录等。
依照规定暂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主要指不为施工现场的本来已经存在的高压或低压配电线路,外电线路一样为排挤线路,个别施工也会遇到地下电缆。由于外电线路位置已经固定,所以施工进程中必须与外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当由于现场作业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屏护措施,避免产生因碰触造成的触电事故。
1、《施工现场暂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在排挤线路的下方不得施工,不得建造暂时建筑设施,不得堆放构建、材料等。
2、当在排挤线路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规范》规定了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 | 1KV以下 | 1~10KV | 35~110KV |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 4m | 6m | 8m |
这里面主要推敲了两个因素:
(1)一是必要的安全距离。特别是高压线路,由于周围存在的强电场的电感应所致,使邻近的导体产生电感应,邻近的空气也在电场中被极化,而且电压等级越高电极化就越强,所以必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随电压等级增加,安全距离也相应加大。
(2)二是安全操作距离。推敲到施工现场属动态管理,不像建成后的建筑物与线路距离为静态。施工现场作业进程,特别像搭设脚手架,一样立杆,大横杆钢管长6.5m,如果距离太小,操作中的安全没法保证,所以这里的“安全距离”在施工现场就变成“安全操作距离”了。除了必要的安全距离外,还要推敲作业条件的因素,所以距离又加大了。
3、当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满足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应设置防护性遮栏,棚栏并悬挂警告牌等防护措施。
(1)在施工专场一样采取搭设防护架,其材料应使用木质等绝缘性材料,当使用钢管等金属材料时,应做良好的接地。防护架距线路一样不小于1m,必须停电搭设(拆除时也要停电)。防护架距作业区较近时,运用硬质绝缘材料封严避免脚手管、钢筋等误穿越触电。
(2)当排挤线路在塔吊等起重机的作业半径范畴内时,其线路的上方应有防护措施,搭设成门型,其顶部可用。5cm厚木板或相当5cm木板强度的材料益严。为警示起重机作业,可在防护架上端中断设置小彩旗,夜间施工应有彩泡(或红色灯泡)其电源电压应为36V。
二、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为了避免意外带电体上的触电事故,根据不同情形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接地和接零是避免电气设备意外带点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
1、接地及其作用
(1)工作接地:将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叫工作接地,阻值应小于4Ω。有了这种接地可以稳固系统的电压,避免高压侧电源直接窜入低压侧,造成低压系统的电气设备被摧残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形产生。
(2)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叫保护接地,阻值应小于4Ω,有了这种接地可以保护人体接触设备漏电时的安全,避免产生触电事故。
(3) 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叫保护接零。保护接零是将设备的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保护接零与保护切断相配合,由于单相短路电流很大,所以能迅速切断保险或自动开关跳闸,使设备与电源脱离,到达避免产生触电事故的目的。
(4) 重复接地:所谓重复接地,就是在保护零线上再作的接地就叫重复接地,其阻值应小于10Ω,重复接地可以起到保护零线断线后的补充保护作用,也可着落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和缩短故障连续时间。在一个施工现场中,重复接地不能少于三处(始端、中间、末端),在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如搅拌机棚、钢筋作业区等应做一组重复接地;在高大设备处如塔吊、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等也要作重复接地。
2、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比较
在低压电网已作了工作接地时,应采取保护接零,不应采取保护接地。由于用电设备产生碰壳故障时:
(1)采取保护接地时,故障点电流太小,对1.5KW以上的动力设备不能使熔断器快速熔断。设备外壳将长时间有110V的电压;而保护接零能获取大的短路电流,保证熔断器快速熔断,避免触电事故。
(2)每台用电设备采取保护接地。其阻值达4Ω,也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钢材打入地下费工费材料;而采取保护接零敷设的零线就可以屡次周转使用,从经济上也是比较公道的。但是在同一个电网内,不答应一部分用电设备采取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采取保护接零,这样是相当危险的,如果采取保护接地的设备产生漏电碰壳时,将会导致采取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同时带电。
3、关于“TT”与“TN”符号的含义
TT——第一个字母T,表示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采取保护接地。
TN——第一个字母T,表示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N,表示采取保护接零。
TN-C——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合一的系统。(三相四线)
TN-S——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分开的系统。(三相五线)
TN-C-S——在同一电网内,一部分采取TN-C,另一部分采取TN-S。
4、应采取TN-S,不要采取TN-C
《规定》规定,“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由于TN-C有缺点:如三相负载不安稳时,零线带点;零线断线时,单项设备的工作电流会导致电气设备外壳带电;对于接装漏电保护器带来困难等。而TN-S由于有专用保护零线,正常工作时不通过工作电流;三相不安稳也不会使保护零线带电;由于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可以顺利接装漏电保护器等。由于TN-S具有的优点,克服了TN-C的缺点,从而给施工用电提高了本质安全。
5、工作零线与保护接零分设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严格分开,在采取了TN-S系统后,如果产生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错接,将导致设备外壳带电的危险。
(1)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处引出,或由配电室(或总配电箱)电源测的零线处引出。
(2)保护零线严禁穿过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必须穿过漏电保护器。
(3)电箱中应设两块端子板(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保护零线端子板与金属电箱相连,工作零线端子板与金属电箱绝缘。
(4)保护零线必须做重复接地,工作零线制止做重复接地。
(5)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形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6、采取TN系统还是采取TT系统,依现场的电源情形而定。
《规定》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零线,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1)当施工现场采取电业部门高压侧供电,自己设置变压器形成独立电网的,应作工作接地,必须采取TN-S系统。
(2)当施工现场有自备发电机组时,自己设置,也应采取TN-S系统。
(3)当施工现场采取电业部门高压侧供电,与外电线路同一电网时,应依照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采取TT或采取TN,例如上海、天津、浙江等地供电部门规定作接地保护,施工现场也要采取TT系统,不得使用TN系统。
(4)当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分包单位应与总包单位的保护方式一致,不答应一个单位采取TT系统而另外一个单位采取TN系统。
三、配电箱开关箱
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是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中枢环节,而开关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端,是用电设备的直接控制装置。它们的设置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
1、关于“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1)《规定》要求,配电箱应作分级设置,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以下就是用电设备,形成三级配电,这样配电箱层次清楚,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查找故障。同时要求,照明配电与动力配电最好分别设置,自成独立系统,不致因动力停电而影响照明。
更多推荐
保护,零线,接地,设备,采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