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创新行为与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关联特征
作者:范晓莉 李秋芳
来源:《创新》2022年第02期
[關键词] 房价波动;城市创新行为;空间溢出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新发展格局下,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程度逐渐削弱,回归到行业本身,各地纷纷围绕“创新战略”和“产业高级化”等方向制定发展目标,努力提升本地区创新环境,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支撑。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2008 年的3800 元/平方米上涨到2018 年的8736.9 元/平方米,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涨幅最大,分别上涨了172.35% 和228.3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区房价差异明显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因此,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价格趋于平稳,但一线城市仍呈现一定幅度上涨态势。从全球城市发展态势来看,创新集聚区房地产市场相对繁荣,诸如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都市圈以及美国硅谷、日本东京等区域的房价均呈现不断上涨趋势。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分化与该地
区的人才、资金、环境、经济等创新要素息息相关,整体表现出“明知房价高,偏要择其居”的现象,表明区域创新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1],而创新活动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各区域间的创新要素相互作用在区域间传播,会影响相邻地区的创新发展,推动区域整体经济质量提升[2-3]。但是,我国创新活动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网络溢出效应范围较为有限,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特征依然明显[4]。那么,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城市创新行为如何对房价波动产生影响?城市创新行为与房价波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根据城市创新行为对房价波动的作用特征制定政策?这些问题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稳定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城市创新行为对房价波动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学者们有针对性地研究创新行为与房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一部分学者发现区域创新发展对房价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区域创新要素的空间特征是引起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Florida采用包括科技投入、科技
产出和科技人才的“3T”指标来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指出高技术人才向创新型城市集聚会提升房价[5]。范新英和张所地通过构建创新集聚的指标体系,发现创新集聚是引起城市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的重要原因[6]。宋婧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房价产生正向效应[7]。冯珍等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区域创新要素对房价分化的影响,表示基础设施和人才要素对房价的正向影响大于资金和技术要素对房价的影响[8]。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房价对创新行为同样产生影响。第一,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企业创新。王文春和荣昭从工业企业角度出发,指出房价波动上涨过快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企业创新产出和研发投入[9]。朱晨以上海市为例,同样得出房价波动上涨对工业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10]。第二,高房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创新。厉伟等人从城市房价管理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关系,发现房价波动上涨阻碍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这在一线、二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11]。廖望等人指出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抑制性[12]。崔莹莹等人从创新资金和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负效应[13]。第三,房价波动过快易导致资源错配从而不利于开展创新行为。罗双成和陈卫民认为城市房价波动上涨过快引起创新要素错配,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是导致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14]。张煜晖和王钺在考虑了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后发现房价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5]。
基于以上文献梳理,笔者认为已有文献仍存在几点不足:一是缺少城市创新行为与房价波动之间的影响路径分析;二是忽略了变量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关联特征;三是房价波动的研究范围太大,说服力小。因此,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重点分析城市创新行为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特征,通过系统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其影响特征,从实证检验和效应分解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充分发挥城市创新行为的潜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持久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二、机理分析与假设提出
城市开展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城市创新行为能够产生虹吸效应和引致效应,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城市创新行为对房价的影响机理将遵循以下逻辑:城市创新行为—创新能力—虹吸效应和引致效应—房价波动(见图1)。
(一)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经济发达城市对创新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具有创新优势的地区会通过虹吸效应不断吸引周边地区资源要素,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刺激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这一效应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初始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明显,该阶段发达地区处于创新起步时期,需要不断吸引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水平。发达地区吸引周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创新要素形成集聚效应,这个阶段的影响会产生极化效应,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集聚过程中,发达地区通过采取相关政策优惠、人才补贴等方式吸引创新要素,导致创新要素向发达地区聚集。发达地区拥有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并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创新文化氛围,以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16]。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地区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创新氛围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等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获得更高的技术水平,形成“自我强化”效应,进一步增强自身创新水平。基于此,创新要素聚集更多的企业、资金、人才流入本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引起商品房价格上涨。在发展阶段,扩散效应更为突出。该阶段中心城市已经达到一定的创新水平,人口、资源集聚到一定程度会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扩散效应逐渐大于集聚效应,中心城市的资源和经济活动向外围扩散,充分发挥创新溢出效应,但核心区域依然发展得更好更快。在扩散过程中,城市发展
阶段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将经历“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过程,创新在知识创新阶段、科研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17]。创新要素通过地区间的交流、传播辐射到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逐渐扩散到欠发达地区,形成“涓滴效应”,推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由此可知,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均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创新条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刺激商品房价格上涨。
(二)引致效应
引致效应的本意是通过一种产业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产业产生影响,引致其他产业发生变化,实质上表现为一种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创新水平对该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区域创新会通过促进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动等多种途径影响房地产市场,进而影响住房需求,最终引起商品房价格的变化。因此,创新要素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引致房地产的需求,产生引致效应。通过创新资源集聚,房地产的最终需求表现为人的需求,创新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就业市场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能够满足创新人才的更多需求,必然会吸引更多人才聚集,而创新型人才往往属于高端劳动力,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会刺激房地产市
场发展,引起商品房价格上涨;发达地区快速上涨的房价会吸引资金向房地产市场流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但同时会减少创新投入,抑制区域创新;便捷的信息网络有助于技术创新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交流,知识溢出有助于技术扩散,带动区域创新,影响一定区域内的商品房价格。此外,研究证实过高的房价会抑制人口流入[18],促使企业研发活动向低房价区转移[19],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研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20]。由于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从而对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随着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引起商品房价格上涨。
假设2:城市创新行为越强,创新资源相对越丰富,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形成空间关联关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
假设3:城市创新行为具有很强的空间流动特征,对商品房价格波动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三、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设定
更多推荐
创新,城市,房价,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