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住房真的如此稀缺吗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迎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即使在限购限贷政策相继出台的大背景下市场依然保持量升价涨的宏观走向。2016年12月上海新房价格高达38356元/平,全年涨幅27.5%;二手房住宅价格全年涨幅逾35%,成交面积依然再创历史新高,高达3160万方。加之上海土地市场连续3年供应缩减,地王频出,更加剧了市场一房难求的恐慌。
上海住宅真的如市场所反映出来的如此稀缺吗?还是信息的不够透明误导了市场和购房人群?带着这个设问该文从“房子是用来住”的根本属性出发对上海住房稀缺性展开研究。从当前人口组成结构,人口发展规律,人口未来流向等来分析当前及未来居住需求总规模;从当前上海的住房存量和住房增量来说明当前居住供给总规模;最后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规划等方面来阐述居住供给总规模未来的发展空间。
标签:居住需求;稀缺性;土地结构优化;柠檬市场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房地产市场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一次次限购的升级,一块块地王的诞生,一场场抢房大战,让房价高企却又一房难求。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充斥着的是购房者的焦虑与无奈。
笔者十分不解的是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市场,已高速发展了二十余载,截止2016年底上海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也已高达36.1平方米。那么当下的住房稀缺程度到底如何?真的如市场所反映的那般稀缺吗还是从业者或是相关媒体有目的性的渲染误导了群众扰乱了市场?
基于以上疑问,本文力图对上海住房的稀缺性做一次真实的探究。众所周知,住房作为商品最原始的属性就是居住属性,最根本的使用价值就是居住价值。而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是在居住属性的基础上产生的衍生属性。这种衍生需求极易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如供不应求)产生短期非理性波动,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我们对稀缺性的客观判断。因此对于上海房地产稀缺性的研究不能只研究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而是应该从房地产最基本的屬性出发,研究上海市场总的居住需求和总居住供给(房产的存量和新增供应)之间的动态关系。

更多推荐

市场,上海,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