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控制常用方法
一、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1.1、外界环境条件适宜:M生长旺盛,代谢作用加强
1.2、外界环境条件不太适宜:代谢作用受限制
1.3、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达微生物难以忍受的程度时,生命活动受限制,可能引起死亡、变异
二、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为抑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作用,常采取的措施)
2.1、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例:
2.2、消毒:杀灭物体上病源微生物的方法,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2. 3、灭菌:杀灭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源性和非病源性微生物的方法
2.4、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实验、外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灭菌剂和消毒剂在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剂,并非一定要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而灭菌剂是指那些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能100%杀死细菌芽胞的高效消毒剂。
三、常规的消毒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
3.1物理消毒法
    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消毒法、电离消毒法、微波法、过滤法等。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3.1.1热力灭菌法 热力消毒法主要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蒸汽消毒和热水消毒两种。优点是效果好、无残留,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热物品的消毒,使用成本高,会导致
被使用物品或所在环境的温度升高,目前逐渐被冷消毒所取代。主要应用于食品、食品加工、医院、制药等行业的管道、器具、设备等的消毒。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下,后者效者大,这是因为
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干热一般是指焚烧、烧灼、干烤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瓷器等。
湿热灭菌法主要有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3.1.2紫外线杀菌法(UV)
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杀菌力强。当微生物穿过此波长的紫外线时,光线会穿透有机体的细胞核,破坏其DNA的分子键,这种破坏或断裂使其微生物无法繁殖。一旦缺乏繁殖能力,有机体片刻内就会死去而无法繁殖后代。空气在
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臭氧,臭氧是强氧化剂,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优点:使用方便 
缺点:紫外线穿透性差、光照强度随距离加长而降低。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剂量不同以及对人体暴露部位具有伤害性等。距照射物<1.2m为宜。
      应用:主要应用于无菌室,医院,更衣室空气、水和不耐热物品物品表面的预防性消毒等。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光源的高度、强度、保证人体健康。
  注意事项:上班时间不能打开紫外灯,因为长期打开紫外灯,直射的紫外线易伤害人的眼睛,灼伤皮肤。环境中臭氧浓度过高会引起人头痛、胸闷、晕眩等)
3.1.3电离辐射法
        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 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 非常广泛。
3.1.4微波法
      微波可使物质中偶极子(如水分子)产生高频运动,从而将存在的微生物杀灭。该法兼有热和其他效应,故其杀菌作用与红外线方法相比,具有作用温度低,所需时间短等优点,我国已开发出医用对手术器械包进行灭菌和牙钻消毒的装置。
3.1.5过滤除菌:
  原理:介质在有压力时阻隔微生物。需大量无菌空气以及净化工作台
设备:滤膜过滤器。
3.2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使用化学药品消毒原理:应用化学制剂破坏细菌代谢机能。消毒效果与药品种类,药品的浓度高低,时间长短,微生物种类以及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有关。由于化学药品对细菌及人体都有毒性,故只能用于体表、医疗器械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
杀菌机制: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剂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为甲醛,第二代为环氧乙烷,第三代为戊二醛,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及二氧化氯。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硷、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 ,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氧化氯
 醇类:75%乙醇消毒。
酸类:常用的有乳酸。
 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
常用化学消毒剂按杀微生物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
近年化学消毒研究进展的重点是寻找对环境无害而作用快速的消毒剂。其中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气体灭菌法更受瞩目。
消毒剂按化学特性来分类可分为几类,它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是什么?
a、酸、碱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b、氧化剂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c、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细菌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蒸发等条件影响而失效,而且其消毒力受污物的影响大,需要在强酸下才有效,碱性条件下效果降低。包括:漂白粉、碘酊、氯胺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d、酚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能抑制和杀死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体。真菌、病毒对石炭酸不太敏感。对位、间位、邻位甲酸的杀菌力强,混合物称三甲酚。来苏尔比酚杀菌力大4倍。酚类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包括:苯酚、鱼石脂、甲酚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e、醛: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械,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
、毒性,长期会致癌,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甲醛的消毒力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大。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做灭菌剂使用。
f、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利于乳化,能吸附到细菌表面,改变其通透性,溢出重要物质,从而产生消毒杀菌效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仅对阳性菌有效。不解离表面活性剂无杀菌效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G-、G+菌均有效,对绿脓杆菌、芽孢作用弱,不能杀死结核杆菌,可被污物及肥皂(阴性表面活性剂)等影响而减弱其消毒能力。常用的有新吉尔灭、消毒净、杜灭芬。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g、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挠代谢杀菌特点使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已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市场上主要的酸碱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市场上的酸碱类消毒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较广。一般作为管道的卫生清洗和预消毒。
市场上产品优缺点如何,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该类消毒剂均为高效、广谱类灭菌剂,安全、快速、杀菌效果好、无残留、使用方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市场上主要的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
醇类消毒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安全、快速、易挥发,缺点是使用成本高、缺点是使用成本高。主要产品乙醇、已丙醇等,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行业的工艺器具、器械、手等表面的消毒。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条件:杀菌广谱;使用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对物品无腐蚀;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药物;无毒或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可以大量供货。要满足所有要求的消毒剂目前仍没有发现,相对而言,二氧化氯是目前最符合理想要求的消毒剂。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或导 致消毒的失败。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a消毒的剂量
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一般
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 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b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更多推荐

消毒,消毒剂,杀菌,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