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概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公元前226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乘机夺权建立“新”朝,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汉朝宗枝刘秀乘机而起,在公元25年重建汉帝国,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秦汉时期重要的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1.宫室殿堂壁画
①秦代壁画遗存有咸阳秦宫壁画残片
②汉代内容丰富的壁画无一保存至今,考察汉代壁画艺术只能借助于地下考古发现。
2.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是为了丧葬需要而绘于地下墓室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族地主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内容包括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祥瑞迷信等,形象的展现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面貌。
汉代壁画墓的主要地区有: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密县及永城,山西平陆,山东梁山,河北望都,辽宁辽阳和金县,甘肃酒泉,内蒙古托克托及和林格尔等处。
      ①西汉墓室壁画
            A.洛阳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是目前发现年代较早的西汉墓室壁画之一。绘有墓主人升仙图,表现死者夫妇分别乘龙和三头神鸟在仙翁引导下升往仙境的场面。
            B.洛阳烧沟61号墓:内容有日月星象、驱邪打鬼及历史故事。特别是二桃杀三士故事。
      ②东汉墓室壁画
            A.河北望都汉壁画墓
            B.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一座砖筑多室墓,由墓道、前室和左右耳室、中室和南耳室、后室组成,全墓通长19.85米。
    3.画像石和画像砖
      ①画像石:是指砌在建筑上的雕饰图像的石。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画像石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武梁祠为东汉晚期武氏墓地三个石祠堂。画像采取平面减地又加线刻的技法,即将形象以外的石面铲去一层,使之突出,然后细部用阴线刻画,具有明快醒目的艺术风格。武梁祠画像几乎包括了汉代画像石中流行的题材,其中以历史故事画像最为丰富。
      ②画像砖:是将图像模印于砖面上烧制而成。有空心画像砖和实心画像砖两种。
4.壁画墓的题材可分为七大类:①墓主人庄园经济生产活动:主要表现墓主人庄园经济生产劳动场面,如农夫采桑、犁耕锄耘、放牧狩猎等。②墓主人现实生活:有燕居、宴饮、庖厨、乐舞百戏等。③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主要表现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和幕府等。④忠孝历史故事: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内容,有忠臣孝子、圣贤人物和节妇烈女故事等。⑤神话故事:主要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四神、羽人和象征神仙世界的奇禽异兽等。⑥祥瑞图像:如祥云、神鼎、九尾狐、麒麟等。⑦天象图:主要是象征天空
的日月、星辰等。
西汉时期在阴阳五行和灵魂不灭思想的影响下,壁画题材通常都是表现引魂升天的丧葬观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公元220年~581年)
        拼镶砖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常年的战争北方经济萧条,朝廷提倡薄葬,因此在考古发现的墓葬中,不仅墓葬规模和随葬品从简,而且也少见壁画墓、画像石和画像砖墓。但缺乏墓葬壁饰传统的南方地区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在画像砖墓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区特点的拼镶砖画。拼镶砖画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特色的墓葬壁饰之一,拼镶砖画由多砖拼镶,印模的制作较为复杂,需要根据一定的粉本,按画面的需要分割确定印模,经翻模印在土坯上烧制成砖,最最后依次拼镶于壁面之上。拼镶砖画多采用线条,而不是浮雕构图。
        东晋末和南朝刘宋时期,拼镶砖画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著名的南京西善桥墓就出土了以“竹林七贤和荣启期”像为主要题材的巨幅拼镶砖画。
1.高句丽壁画:高句丽,大体兴起于西汉末年,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灭亡,其遗迹主要分布在辽河以东,松花江上游和鸭绿江之间的长白山脉两侧,集中分布在我国的桓仁、集安和朝鲜的平壤附近。高句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强大势力,创造了高超的物质文化艺术。壁画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高句丽的墓葬形式结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积石墓,另一类是封土石室墓。
公元427年,高句丽都城从集安迁到平壤为标志,壁画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相当于魏晋时期,晚期为南北朝时期。
长川1号墓,这是第一座发现有佛和菩萨形象的高句丽壁画墓,表明墓主人应该是佛教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高句丽迅速传播的情况。
2.酒泉、嘉峪关的墓葬多属魏晋十六国时期,画像砖墓有前、中、后三墓室,也有前后二墓室。画像砖均为一砖一画,以连环画的形式,用数块画传组合,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景。
3.娄叡墓的壁画是南北朝壁画墓中的精品,布局紧凑,造型准确,姿态各异,绘画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有学者推测壁画出自宫廷画家杨子华之手笔。
4.龟兹艺术(风格与成就):龟兹在西域正处于中西交流的要冲,在佛教的东传的过程中,曾起到中介作用。它接受了来自印度佛教及其艺术的影响,而又在本土形成自己的某些特点,并流布于内地。由于处在交通要塞,内地佛法兴盛以后反过来影响这一带。这种宗教思想和艺术上的交流,成为古代艺术繁荣的一定条件。龟兹艺术遗存下来的地上实物,主要集中在石窟寺。克孜尔是其中的代表。当时龟兹是西域的重要佛教中心之一,僧徒多时达到万余人。从龟兹主要四院均由阿汉学者佛图舌弥所统,而以后来往僧徒也都记述龟兹盛行小乘学,可以知道这一佛教中心长期以来是传播小乘为主的,因此在佛教艺术遗物中也主要是礼拜释迦的图像,如壁画中表现释迦前世的本生故事、释迦在世的佛传故事与因缘故事等等。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一般是指从十六国到北朝期间的作品。此间作品和中后期(隋代至元代)相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表现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内容上,首
先是多为佛传、本生故事和说法图题材,并逐渐增加了因缘的故事题材。
汉代的敦煌郡在唐代改为瓜沙二洲。瓜州是今安西县,沙洲是今敦煌县。所以这里所指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安西两县境内的石窟。这一代石窟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三处:敦煌县的西千佛洞、莫高窟和安西县的榆林窟。这三处的石窟艺术风格很相近。西千佛洞的19个窟,相当于莫高窟从北魏到唐五代的洞窟;而榆林窟的41个窟约相当于莫高窟到宋元的洞窟。莫高窟在其中具有代表性。洞窟最多,延续的时代也最长。现存的洞窟将近490多个,其中保存了从西凉(5世纪)到元代(14世纪)以至清代1000多年的壁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遗迹。
根据莫高窟记,在公元366年这里就创建了第一个窟,在北朝200多年间陆续有所兴建。由于各种损坏,这里只保存了北朝40个窟。这些窟中除了彩塑,四壁都装饰着壁画,一般四壁都画千佛。也有分三层的,上层画千佛,中层画本生故事,下层画力士或供养人。北朝壁画色彩以赭红、黑、石青、间以淡绿、淡红色等。晚期有石绿、深红色等。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显示了中古时代中国艺术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才能。这些卓越的创造,使佛教美术以全新的姿态,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也使佛教美术突破了
形式与内容的限制,曲折的反反映了现实生活。
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三、隋唐壁画墓
1.隋代壁画墓
    隋代因国历短暂,有隋代纪年的壁画墓发现不多。这些墓保存情况一般不好,所存壁画残损较严重。真正填补隋代壁画墓这一空白的是山东嘉祥英山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徐敏行夫妇合葬墓,它对于了解隋墓壁画艺术的面貌,探讨隋代绘画在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山东嘉祥英山附近在50年代之前曾发现过两座有壁画的古墓,由于保护不力早已塌毁不存。1976年发掘英山1号墓(徐敏行墓),壁画揭取后陈列于山东省博物馆。
2.唐墓壁画
    在我国历史古代发展过程中,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经济的发达,导致唐代厚葬之风盛行。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大兴土木,营建多天井的高达坟冢,用来象征多重院落的深宅大院。同时有些陵墓还大量彩绘壁画,展现死者的身份地位,仕宦经历和奢华生活场景,死者企盼在阴间依然享受生前骄奢淫逸的生活。大量唐代墓葬壁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当时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
盛唐墓室壁画:在唐代,文化艺术繁荣似锦,兴旺发达,绘画名家迭出。《唐代名画录》等文献记载有200多为画家,其中有一半参加过宫廷寺院的壁画创作。
      综观目前已经考古发掘过的百余座唐代壁画墓,壁画题材可以分为如下几类:①仪仗出行,②社会生活,③礼宾交往,④生产活动,⑤狩猎生活,⑥星象图。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派兵征服高昌。此后直至贞元年间(约公元7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是唐设西州时期,阿斯塔那墓地唐墓的年代多集中在这一时间段内。从1959年起,在这里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工作。在发现的唐墓壁画中,以屏风画较有特点。
四、五代两宋时期壁画(公元907年~1279年)
(一)五代时期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著名画家如赵德奇、高道兴、杨元真等都曾在此作画。大圣慈寺的壁画壁画除大量宏伟的佛像以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壁饰,更多的渗入了生活形象和情节。四川地区的寺庙壁画大都毁于宋初冰火,但在黄林复《益州名画录》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1.渤海国壁画墓
      公元689年,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政权。辽太祖于公元926年克渤海首府,改国名为东丹,渤海国就此灭亡。

更多推荐

壁画,艺术,壁画墓,故事,生活,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