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自由行之四克里姆林宫(下)教堂广场
教堂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大天使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这四座教堂,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庄严华丽,处于广场的四周,和谐美满,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道亮丽风景。
广场最北面的十二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Twelve Apostles即牧首宫)(5),1656年由当时的东正教大主教Nikon下令建造,用来举行重大礼拜活动及大主教私人的礼拜活动。 
牧首宫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体。小礼拜堂十二使徒教堂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由墙垛相隔的华美拱门轻松支撑着高高的双排窗教堂。牧首宫的不少建筑装饰元素都借自克里姆林宫内的古代教堂,比如,十二使徒教堂的纤长圆鼓状屋顶能让人联想到天使长大教堂,南墙的假连拱取自圣母升天大教堂。教堂面对教堂广场的白石大门则让人联想到牧首宫当年的回廊。建筑师也考虑到了建筑装饰的多样性和美观。南墙的假连拱装饰着第2层和3层的厅室,上层小弧拱支撑在纤细的壁柱上,下层小弧拱则支撑在白石棱面柱上,柱冠雕有各式图样。一楼窗户的形状具有17时代中期的典型风格,并带有龙骨状的山墙。2层和3层的窗孔与假连拱极为和谐。牧首宫的高耸而起的钟楼与娱乐宫的钟楼相似。
面向内院的牧首宫北墙看起来有些不同。其外墙和窗孔采用以异形砖处理的常见手法。排列不对称的窗孔及拱形和龙骨形的山墙更增添了建筑的美感。拱形立柱回廊是17世纪90年代增建的。
十字厅是牧首宫中用以举办盛大活动、接待贵宾的大厅。其石砌建筑水平之高对17世纪中期来说颇不寻常。大厅面积达280平米,虽然使用了高大的枝肋拱顶,却并没有按惯例在大厅中心使用立柱支撑。这是举行东正教大会的地方,也是大牧首接待沙皇的地方,在此也曾摆设各种盛宴。17世纪在十字厅建造了用于熬制圣油的炉子,十字厅也因此有了“圣油厅”的别名。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赐赠了一个重200公斤的银圣质油桶。

更多推荐

教堂,建筑,牧首,大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