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芽、绿⾖芽:调理好脾胃,该吃哪⼀种?
⾖芽与⾖腐、⾯酱和⾯筋⼀起并称为“中国⾷品四⼤发明”,因其晶莹皎⽩、⾝姿窈窕,被明⼈赞为“冰肌⽟质”、“⽩龙之须”,加之形似⼀柄如意,所以也叫如意菜。
01
⾖芽的功效
⾖芽是各种⾕类、⾖类、树类的种⼦培育出可以⾷⽤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芽品种丰富,可分黄⾖芽、绿⾖芽、⿊⾖芽等等。
■黄⾖芽
黄⾖性平、味⽢,⼊脾、⼼、⼤肠经,具有健脾利⽔、宽中导滞、解毒消肿等功效。黄⾖芽性凉、味⽢,⼊脾、⼤肠经,其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要强于黄⾖,⽽且⾷⽤后不易引起胀⽓等肠胃不适,对脾胃湿热、⼤便秘结、⾼⾎脂均有⾷疗作⽤。⼜因黄⾖芽具有⽣发之⽓,故其还可补⽓养⾎,适⽤于⽓⾎不⾜之⼈如贫⾎者补虚⾷疗。
■⿊⾖芽
⿊⾖芽性平,味⽢,⼊脾、肾经,具有活⾎、利⽔、祛风、解毒的作⽤。⿊⾖芽晒⼲后即是⼀味中药材“⼤⾖黄卷”,《神农本草经》中把“⼤⾖黄卷”列为“中品”,除了利⽔作⽤之外,还能疏肝理⽓,故《长沙药解》记载:“⼤⾖黄卷,专泄⽔湿,善达⽊郁,通腠理⽽逐湿痹,⾏经脉⽽破⾎檗,疗⽔郁腹胀之病,治筋挛膝痛之疾。”
■绿⾖芽
绿⾖性凉,味⽢,⼊胃、三焦经,具有清热消暑、解毒利尿的作⽤。在三种⾖芽中,绿⾖芽的清热效
果相对最好。《本草纲⽬》:“(绿⾖芽)解酒毒、热毒,利三焦。”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称赞绿⾖芽为“⾷中要物,菜中佳品。”他说:“诸⾖⽣芽皆腥韧不堪,惟此⾖之芽⽩美独异。”中医认为,绿⾖芽是清热祛⽕、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药。
此外,从现代营养学来看,⾖芽含有丰富的膳⾷纤维,对便秘、消化道癌症有预防作⽤,还能有效地清理⾎管中胆固醇和脂肪;富含的抗酸性物质,能够起到抗衰⽼、缓解神经衰弱的作⽤;绿⾖芽所含的核黄素还对⼝腔溃疡有治疗作⽤;此⾖芽的热量很低,⽽⽔分和纤维素含量很⾼,常吃⾖芽,可以达到减肥的⽬的哦!
02
如何挑选⾖芽
最简单的⽅法就是看⾖芽根须,通常来讲,⾃然⽣发的⾖芽根须较长,⽽使⽤激素类催发的⾖芽根须较短,如果市⾯上买不到合适放⼼的⾖芽,建议最好⾃⼰发⾖芽。步骤如下:
⒈、先选⾖,清洗时注意将全部漂浮的⾖⼦除去(漂浮的⾖⼦可能是空的或坏的)。
⒉、然后⽤温⽔把⾖⼦泡上⼀天⼀夜。待⾖⼦⿎胀起来,把它们过清⽔并沥⼲,放⼊⼲净盆中,⽤湿布盖好。每天最少⽤清⽔冲洗种芽3次。
⒊、⼏天之后,当⾖芽发到⼀⼨长时,就可以吃了。
■药膳推荐
‖⾷疗⽅推荐
黄⾖芽⼋宝菜
材料:黄⾖芽50克,冬⽠100克,娃娃菜100克,⾲黄100克,胡萝⼘50克,鸡⾁50g克,⾦华⽕腿50克,鸡蛋2个。(2⼈份)
做法:鸡⾁煮熟,鸡蛋煎饼;鸡⾁、鸡蛋、⾦华⽕腿切丝备⽤;冬⽠切丝,同娃娃菜、⾲黄⼀起翻炒,加适量调料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发阳⽓。
适合⼈群:脾虚夹湿者,常见头⾝困重,⽓短乏⼒,语声低微,脘腹胀满,⾷少便溏,⾆淡苔⽩等症状。
黄⾖芽⼊脾经,有健脾利湿、⽣发阳⽓的作⽤;冬⽠性凉,味⽢、淡,能利⽔消痰、清热解毒;鸡⾁性温,味⽢,能温中益⽓、滋养五脏;与娃娃菜、⾲黄、胡萝⼘、⽕腿、鸡蛋等⼀同搭配,适合脾虚夹湿者⾷⽤。
‖⾷疗⽅推荐
⿊⾖芽黄花菜炒瘦⾁
材料:⿊⾖芽200克、黄花菜100克、瘦⾁150克、姜葱适量。(2⼈份)
做法:先把⿊⾖芽的根摘掉洗⼲净;黄花菜泡发;瘦⾁切⽚后腌制,炒⾄变⾊;热锅加油,放⼊姜葱炒⾹,加⼊⿊⾖芽、黄花菜、瘦⾁⼤⽕翻炒,加⼊盐等调味即可。
功效:养⾎疏肝,利尿消肿。
适合⼈群:肝⾎不⾜、肝⽓失疏、⽔湿内停⼈群。常见⼼情⽋畅,喜叹息,脸⾊萎黄,疲倦困重,⼤便溏烂,⾆淡苔⽩腻者。
⿊⾖芽除了利⽔作⽤之外,还能疏肝理⽓;黄花菜性平,味⽢,能养⾎平肝,利尿消肿;两者搭配与瘦⾁⼀同翻炒,能养⾎疏肝,利尿消肿。
‖⾷疗⽅推荐
绿⾖芽海带汤
材料:绿⾖芽200克、海带100克、瘦⾁250克。(2⼈份)
做法:绿⾖芽洗净、去须根,海带洗净后切丝,猪瘦⾁切块。瘦⾁放锅中,加⽔旺⽕烧沸。加⼊绿⾖芽、海带,⽂⽕炖煮5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消肿。
功效:清热解毒,利⽔消肿。
适合⼈群:湿热内蕴⼈群,夏天见腹痛腹泻、肛门灼热、⼤便臭秽、⼤便三不尽(拉不⼲净、冲不⼲净、擦不⼲净)、下肢⽔肿、湿疹瘙痒、⾆红苔黄腻者。
在三种⾖芽中,最擅长清热利湿的当数绿⾖芽;海带性寒,味咸,有软坚化痰、利⽔泄热的作⽤;两者搭配与瘦⾁煲汤,适合湿热内蕴⼈群服⽤。
提醒
⾖芽性寒,对于脾胃虚寒者,烹调时最好放点姜丝,以中和其寒性。与黄⾖芽相⽐,绿⾖芽性更为寒凉,容易损伤胃⽓,且绿⾖芽的纤维较粗,容易滑利肠道导致腹泻,因此脾胃虚寒者不宜多⾷。

更多推荐

黄卷,利尿,消肿,脾胃,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