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寒假的来临,我的社会实践计划也拉开了帷幕。按照计划,自己打算在寒假里对我家乡——山东省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能够有所认识。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我在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了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同事和领导的配合和指导下,对家乡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研。
实践目的:这次实践活动,意在通过走访、搜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基本数据,力求使自己对家乡的房地产市场现状有所了解和认识。
正文:
我的社会实践报告分为房地产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房地产市场总体概况、市场供应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和结论五个部分。
一、房地产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1肥城概况
肥城为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城市。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1992年撤县建市,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607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96.3万人。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
肥城资源特产丰富,肥城桃是独有的宝贵资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栽培总面积超过10万亩,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2肥城经济发展特点
肥城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内主要资源有煤炭、岩盐、石膏、花岗岩、钾长石、优质石灰岩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年产原煤600多万吨、水泥近200万吨、钢材100万吨,石横电厂装机总量126万千瓦。
改革开放以来,肥城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进步,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山东省经济强县。2005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1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52.2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利润14.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5亿元,实交税金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7.2和 8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亿元和15.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77.8亿元,增加11.7亿元。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公路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试点和“省级园林城市”。
1.3肥城城市区域划分和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良好、总体规划布局合理,重点发展新城片区据《肥城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资料显示:肥城市区为东起康王河支流东岸,西到肥梁路,南为泰临一级汽车专用路,北至老泰临公路,面积77.27平方公里。市区为“一城一镇”布面,由新城(含老城驻地)王瓜店二个团组成,新城组团是全市的商业、金融和行政管理中心,由新城区和老城
片区组成,重点发展新城片区,控制老城片区。经过20余年建设发展,新城镇已初具规模,城市规划合理,市干道分为5 横4纵(5横:泰临路、市场路、新城路、龙山路、文化路;4纵:金牛山大街、向阳路、长山街、泰西大街)。行政、商贸、教育等各个功能区之间泾渭分明,如龙山路以肥城市政府、市委、公安局等行政机关为主,文化路以肥城一中、实验小学、体育场、新城中学等文化教育单位为主,作为肥城最繁华商业街的新城路则聚集了百货大楼、人民商厦、世家广场、开元商场、明珠商场等大型商业网点。肥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建筑建设年月不久,整体风貌良好。城市道路、绿化和供气、供热等30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山东省2010年城市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标准,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和省级卫生城市。
城市重心东、西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城市扩张速度较快自2002年以来,肥城加快向外扩展的步伐。肥城市区中心的单位宿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住房需求,商品房项目逐渐开始走进肥城人民的住房消费视线。在市区中心土地匮乏的情况下,一批居民小区、商品房项目在新城区周边逐渐形成气候,更加速了肥城城市扩展的速度和规模。
1.4肥城人民收入水平状况
非农业与农业人口均收入差异较为悬殊,社会消费较为活跃。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肥城全年职工平均工资85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2005年肥城全年职工平均工资9382元,比2004年增长10.2%。农民人均收入3239元,比2004年增长6%。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29亿元,比2004年增长11.1%;集市贸易成交额有29.4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
更多推荐
肥城,城市,发展,新城,经济,建设,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