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卷
2021年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填涂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汉字的字音或字形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括号内,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杭州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 )。这里的水,论豪迈,有气势磅礴的钱江潮;说温 .
  wǎn( ▲ ),有一碧万顷的西子湖;言悠远,有短棹( ▲ )推波的富春江。在这自.然dì( ▲ )造的多姿之水中,荡漾着多少文人雅士的沁人墨香,流淌着多少迁客骚人的华cǎi( ▲ )篇章,让杭城沉淀为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的诗意栖( ▲ )所。 . A.xìng 宛 zhào 谛 彩 xī B.xīng 宛 zhuō 谛 采 qī C.xīng 婉 zhào 缔 彩 qī D.xìng 婉 zhuō 缔 采 x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3分) A.为表彰他们在学业上的建树,弘扬正能量,学校决定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 B.杭州抓紧“后峰会前亚运”的契机,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品味,扩大全球影响力。 .. C.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空气净化器价格天差地别,功能各有侧重,这让消费者莫衷一是。 .... D.聆听他人教诲时的颔首低眉与应对艰难险阻时的英勇无畏都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电影《爱乐之城》因演员演技的精湛、主题意蕴的深刻和配乐插曲的动听而广泛地受到奥斯卡评审团好评。
  B.在刚落下帷幕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们针对出行、医疗、环境等民生问题提出了
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C.西湖区翠苑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娱乐活动,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D.刘慈欣之所以能摘得雨果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科幻小说中有宏大奇特的想象和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
  4.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 ▲ ,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晴川历历汉阳树, ▲ 。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后值倾覆, ▲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中考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 6 页)
  (4)回顾、整理旧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和感悟,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正如孔 子所言“ ▲ , ▲ ”。(请选用《论语·为政》中的句子填写)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 ▲ ”借用自然景 物的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社会发展规律,哲思深邃。
  (6)在李克强总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少年新,
  则国新”,新的时代,我们要有杜甫在《望岳》中提到的“ ▲ , ▲ ”的那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去大胆创造,去勇敢实践。 5.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阅读名家名篇,感受文学魅力,读北宋文学家 ▲ 的《岳阳楼记》,观赏洞
  庭胜景,我们赞叹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读 ▲ (国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梳理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母语课前后的情感变化,我们感受作家强烈的爱国情怀;读鲁迅小说集《 ▲ 》中的《故乡》,了解闰土的沧桑变化,我们领略平静叙述的批判力量。
  (2)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笔下人物的言谈也和他的性格相吻合。请
  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原著的具体事件评析该人物的言谈是否符合其性格特点。(4分)
  格列佛:我人生的信条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李 逵:都冷静点!不要一言不合就动粗,遇事要有计谋,吵吵闹闹顶什么用! 简·爱: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 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6.《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请阅读下面两则节 目介绍,完成相应的任务。(8分)
  【材料一】《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阅读推广节目。节目邀请一线当红明星, 用生活化、角色化的声音,变身为写信人本身,为大众读出“他们”写的信。所读的每 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 就在现场,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社会风物仿佛都触手可及。而信中有趣幽默的文字 往往有种特殊的力量,直击人心。这样精致纯粹的节目将带领观众重新领会国人的精神 情怀与生活智慧,唤起大众对书信的重新认识。
  【材料二】《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每期节目都以一个充满
寓意的主题词如“遇见”、“选择”作为核心线索,让名人和普通人同台,以个人成长、 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每段朗读都由主持人董卿的一段采访作 为开始,每组嘉宾朗读的每篇文字都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真实的经历,从真情实感 出发,更能引起情感共鸣。节目组还在很多城市设立了流动的“朗读亭”,有兴趣的路 人都可以走进朗读亭给心爱的人录一段朗读,节目通过朗读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 育人的传导作用。
  (1)【材料一】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2)《朗读者》在杭州海选,文文想去参加,但仍在犹豫。以下是她和好朋友华华的对话, 请补全对话内容,鼓励她报名参加,要求: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②不
  中考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 6 页)
  超过100字。(3分)
  文文:华华,我听说《朗读者》来杭州海选了,你知道吗? 华华:恩,我也听说了。
  文文:我想去试试,可是我没有学过朗读怕读不好,也怕浪费时间。 华华: ▲ 文文:好,谢谢你,我这就去准备。
  (3)班级将举行一次以“为你朗读”为主题的读书会,同学们就采用《见字如面》还是《朗
  读者》的形式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从两个角度简要阐述理由。(4分)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4题。
  (一)
  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碎成点点的金色光斑。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细细看,慢慢逛,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它。我好奇地打量着,发现他又不同于普通的老人,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地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也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个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潮激昂,让人赞叹。他似乎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它吗?”一位东方中年妇女,在我面前停留,看着我,她身上有一种与异国风情极为协调的宁静之美。“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它,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
  中考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 6 页)
  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这么多年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⑩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我忽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
  ?我呆若木鸡的驻足在这位老艺术家的面前,心潮涌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它们如此宁静,似乎是特意为这个老人铺设白色的舞台。 ?时间不早了,我准备起身。突然,最后的曲子结束了,清风拂过,所有的白鸽都朝着蓝天的同一方向起飞……此刻,我确乎是明白了老人每天来演奏的原因。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本文有改动) 7.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作者欣赏琴声时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3分) A. B.暗赞琴技,投币致谢 C. D.了解老人,产生敬意 E. 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更多推荐

朗读,节目,人物,情感,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