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UI设计师作品集策略
编辑导语:UI设计师也和其他互联网职位一样——知识、技能迭代迅速,往往需要一些职场流动来积攒经验和能力;经历了疫情后的“求职地狱”,2020年的秋招期UI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本文根据不同职场阶段的UI设计师,给出相应的一些求职参考和作品集思路,帮助广大互联网设计师们“顺利进阶”。
根据拉勾网2020年春季求职报告,UI设计师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当之无愧的红海职位,平均118 :1的录取比例着实让求职中的设计师们心凉半截。
不过随着疫情平息,设计需求回暖,各大招聘APP上职位明显增多,设计师们完全可以开始重整出发;尽可能趁着秋招火爆期投递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9互联网行业招聘白皮书中显示UI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
一、确定求职目标
在动手之前,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确立目标公司的层次和大致薪资范围;一上来就对着拉勾、BOSS、智联一阵“猛投”是非常短视的。
1. 初级岗位
刚转行或者刚毕业的新人,通常只能选择初级岗位——这个层次主要是一些小型外包、电商、创业公司,或者一些中小型传统行业的平面部门。
建议新人设计师尽量避免进入后者这样的非互联网行业去做平面,思维和技能的成长都会受局限;薪资方面,一线城市大致在5-10k(二线城市8折)。
针对初级岗位,笔者的建议与其他大咖们意见完全不同:作品集简单即可,但不要“偷奸耍滑”,把精力放在挑选技术靠谱、管理正规、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因为作为“红海职位”中最红海的阶段,最终能否被公司录用,更大程度靠的是“运气”。
如果一来就给自己定一个“站酷”级的作品集目标,能力不足很可能导致作品集长期“难产”,反而耽误了自己;初级设计师想做出站酷级别的作品集其实并不容易。
至于上文的“运气”,主要指用人单位的特殊偏好:如籍贯、居住远近、特定行业经验,甚至要求会前端、有驾照、适应长期出差等等;小创公司往往更在乎员工稳定听话,还能一专多能。
所以竞争初级岗位效率比较高的方式是:深挖不同公司的JD(职位描述),针对性调整简历的话术和重点,外加一份看得过去的作品集,然后“海投”。
2. 中级岗位
对于有1-3年工作经验或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考虑中级职位——这个层次基本都是一些精致的小厂或者中大型互联网公司,融资顺利,资金流充裕,能承受更高的人力成本;薪资方面,一线城市可以给到12-24k(二线城市8折)。
尝试获得这个层次的设计职位,重中之重,就是打造好自己的作品集。
根据笔者的经验,作品集阶段基本上要筛掉80%的求职者;而剩下的20%进入面试后,还会有一半左右会因为讲解作品集时经不起推敲而被Pass。
换句话说,如果你拥有一份水准足够、理解正确的作品集,可以打败90%的竞争者。
细节都需要有据可依,否则很容易在面试时被问住
如何准备这样一份水准足够的作品集呢?详见后文解析。
3. 高级岗位
对于行业3-5年以上的设计师,根据自身的综合能力,可以投递设计专家/设计总监这样的高级职位。
这个阶段的设计师,除了娴熟的设计能力,管理与领导力、落地与驱动力、既往业绩与特定业务经验都是重点,亮丽的作品集反而变成了标配品;虽然这个阶段的作品集本文不做过多讨论,但依旧是必不可少的。
二、如何打造一份2020年的UI设计作品集
如上文所述,如果只是想制作一份初级岗位的作品集,大致结合已有作品分类编排展示即可;再次强调,尽量不要使用抄袭甚至淘宝交易的方式获得一份“看起来很猛”的作品集,因为这样的作品集即使通过初筛,后期面试和二次笔试极易让自己表现出与作品巨大的反差,通过率极低,等于白白浪费求职的机会和时间。
对于一份面向中级岗位的作品集,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准备。
1. 明确自身方向
作品集一定要体现方向性,千万不要去体现你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
UI设计师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
1)全链路(体验)设计师
这也是大部分中大厂的用人趋势,如字节、美团、滴滴的招聘中,已经很少有纯粹的UI界面设计师岗位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级交互设计师或高级体验设计师;这个方向看重全局观,交互逻辑,数据分析,界面深耕能力。
初中级设计师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平时需要多阅读此方面的专业文章,并尝试融入公司项目锻炼自己的相应能力。
2)创意平面设计师
相较于前者,这个方向更偏重于纯粹的视觉表现。
典型能力包括:娴熟的品牌及运营设计,多风格驾驭及创新能力,甚至一些文案能力;对于很多重心在电商、娱乐、直播等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对这方面人才需求还是比较高的。
选择好方向后,才能指导自己完成后续的作品集编排;当然这也直接决定了你只能选择某一个方向的职位,切勿贪心。
2. 针对性结合JD
这个阶段的作品集需要在针对性上做足功夫,重点体现目标公司看重的能力,ToB业务的职位就不要安排太多ToC的消费、娱乐类案例。
尽可能直击对方要害,快速激起对方兴趣,才有充分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根据JD中的说明往往能快速确定对方的主要业务类型
3. 证明设计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这部分自然是作品集的最核心内容,目的是融合案例和理论,通过美观、巧妙的编排来证明设计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相关思路非常多,具体各位设计师也可以多多留意各种课程和文章。
比较流行的角度主要有:
1)品牌感的创建和融入:如何利用用户画像、产品定位等基础信息提炼、具象出IP形象?如何深挖品牌特征元素,推导出更普适的平面规范和技巧,并应用到整个产品的方方面面?
2)精细化的设计拆分:如一款APP的金刚区图标设计,每个图标中包含了哪些设计细节,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细节?借助平面设计中的概念(比如栅格和黄金比例)达到了怎么样的效果?
3)完整呈现推导的过程:你是如何发现的问题的?确立需求后经过了哪些思考?思考中使用了哪些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论或者设计思维?多个初步方案之间是否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和客观的评价?
各种方法论和设计思维模型很多,但要应用得体,逻辑清晰
4)体现设计的规模化复用性:设计产出后如何体现设计规范?如何保证设计规范在不同场景的有效落地?如何在不同部门之间推动设计规范的实施?
更多推荐
作品集,设计师,设计,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