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活力
 
   
 
 
 
 
 
 
 
     
 
 
 
 
 
2011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市文化体制改革走上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在巩固提高中取得新业绩,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发展。
一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全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郑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也以此为标志、为动力,取得了新业绩、作出了新决策、呈现了新特点,进入了新阶段新时期。
(一)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宣传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显增强,对体制机制创新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机遇的认识明显增强。一些单位干部职工对改革的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消失了,推进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纷纷成立。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宣传部设立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市文广新等部门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成立工作组推进市杂技团改革工作,解决市杂技团在改革和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金水区、荥阳市、二七区等地先后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了机构、编制和人员,加强了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期间,郑州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构的完善、文化发展扶持政策的完善以及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一方面表明了市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表明了市委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以此为标志,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必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展开。
(三)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在巩固拓展中不断深化
2011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改制中的一些遗留难题逐步得到解决。郑州市影剧公司及下属电影院、郑州凤凰电影院与郑州豫剧院合并,郑州市杂技团、郑州市新华书店等转制单位遗留问题,经多次综合协调研究,市政府下发专题协调会议纪要,明确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一些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到位。二是加强了对文艺院团等文化单位的扶持力度。郑州市文艺院团有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豫剧院、郑州曲剧团、郑州杂技团等四家,除郑州歌舞剧院组建时间不长外,其他几家经营困难,发展动力不足。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市委明确了扶持文艺院团加快发展的措施,指出要为每个院团建立排练和演出场所,要配备到基层演出的流动舞台车,政府要通过购买演出服务鼓励市属文艺院团进行公益性演出,要加大对优秀演员和优秀剧目的奖励。同时,要求加快推进文艺院团人事制度
改革,加大市财政资金支持,为文艺院团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三是郑州日报社成立了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公司。2011年4月26日,郑州日报社成立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郑州日报社改革走出的关键性一步。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拥有“三报一网一杂志社六公司”,即《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手机报》,中原网,《小樱桃》杂志,郑州晚报有限公司、中原报业传媒印务有限公司、郑州中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郑州中汇传媒有限公司、郑报置业有限公司、郑州党报多媒体信息港有限公司。
二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依然很重
(一)文化发展的宏观管理不到位
一是党政宣传文化管理各部门推进文化发展的职能需要进一步理清。这几年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理顺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主要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办文化的问题,但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关系没有涉及。也就是,党政宣传文化工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的分工协作、在文化经济管理和文化社会管理方面的分工协作等问题没有解决到位,存在关系不
顺、职责不清的现象。二是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07年,《财政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出台后,郑州市对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积极探索,但工作没有到位,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发展,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更加迫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国有文化资产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郑州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推进。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和宏观监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宏观管理手段和措施,当前郑州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只能做到年度的文化企业法人统计,且滞后三个月,没有季度、月度的统计数据,没有县区的统计数据,不利于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二)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强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发行、影视放映、文艺演出等单位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导力量。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机制创新,大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已转企改制,但总体来讲多数国有
文化单位的活力不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一些单位甚至生存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没有到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个别单位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二是一些已改制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没有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公司、郑州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市影剧公司、郑州市杂技团等单位困难很多。三是一些经营性文化单位还没有启动转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站等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还很重,需要加快工作进度。
(三)文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创新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文化投资结构需要创新。文化体制改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分开。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主要是加强引导,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这就要求财政投资方式进行转变,主要投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财政对文化产业投资主要表现
为引导和扶持。按照这种要求,郑州市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投资,一方面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该财政投入的公共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没有投入到位;另一方面需要财政引导扶持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财政扶持的力度也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需要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决资金制约瓶颈,文化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普遍存在,必须尽快建立国有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创新银行对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方式。要制定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鼓动社会各界对文化捐赠,尽快形成全社会投资文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郑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财政、税收、资产处置、土地处置、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工商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一是一些方面没有配套政策。主要集中在财政、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如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上,国有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国有存量资产没有盘活;民营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少、贷款难,没有扶持政策。相比文化建设先进城市,郑州比较落后。北京市文化局、广电局分别与北京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企业提供专项授信额度。北京银行创办“北
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专门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上海、杭州等地也开发了与文化产业禀赋特征相结合的信贷产品。二是一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虽然这几年郑州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但一些政策没有落实好。比如,中央、省、市都要求“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但没有落实到位。太原就此专门出台《太原市征收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实施办法》。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的落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使体制机制创新真正成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文化体制改革总的要求,郑州市要结合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一)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一要厘清党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党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及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切实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效能。要进一步理顺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尽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二要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是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新论断、新提法、新要求,是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就郑州而言,党委宣传部门基本实现了管人、管事、管导向,但没有实现管资产,更没有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要加快体制创新,赋予党委宣传部门一些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职能,明确和划清财政、国资、文广新、文物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国有文化资产的职能,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三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
政执法机构并不完善,一些县(市)区没有落实机构、编制和人员,存在文化市场执法缺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一些县(市)区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尽快建立起来。四要完善并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要结合建设文化强市和国际知名的文化城市,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准确判断和预测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势、走向,做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

更多推荐

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