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品牌橱柜十大排名-90平米房屋装修清单

《篱笆》的隐喻解读-最新文档
2023年4月24日发(作者:亚克力板常用厚度)

《篱笆》的隐喻解读

一、引言

美国著名非洲裔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于1945年生于宾

夕法尼亚州,他从小倍受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的生活苦难刻骨

铭心。长大成为作家后,他一直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笔墨展现黑

人的生活状态,为世人了解黑人及其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其代表作《篱笆》以1957年为时间背景,描述了黑人特洛

伊的生活故事。他早年曾经是出色的棒球运动员,但由于肤色,

无缘参加职业联赛,只能做一名清洁工。正是由于这样的坎坷经

历有刻骨铭心的痛,特洛伊才坚决反对儿子成为职业运动员,

而断送了儿子的前程。特洛伊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与情人生下了

私生女,并将抚养这个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妻子。特洛伊一生默默

无闻,不得施展才华,被社会错误对待,也错误对待身边人。他

的世界是各种藩篱组成的世界,在那里他四处碰壁,生活充满艰

辛、困惑、愤怒和创伤。不知不觉中他也为别人制造着藩篱,人

与人之间的隔阂难以打破。该剧的结尾表现特洛伊死后一家人聚

在一起参加他的葬礼。他们不计前嫌,是爱将他们紧密连在一起。

显然,剧作家所要表现的就是,爱是推倒人与人之间藩篱的最强

大力量。

威尔逊在《篱笆》中深刻反映了美国黑人在社会中被隔离的

他者状态。以往有关威尔逊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生平及戏剧创

作的梳理(周丽英,2006),其作品对美国黑人历史的建构(曾

艳钰,2007),其非洲中心美学(刘风山,2008)以及美国黑人

身份认同(黄坚, 2009)等方面。而对其作品本身的文体特征研

究甚少。该剧最重要的文本特征是隐喻的使用。如其题目所示,

《篱笆》一剧充满全局性的隐喻意义。胡壮麟认为,“当我们从

一个语篇中发现较多的隐喻,特别是隐喻的内涵渗透于整个语

篇,渲染语篇的主题时,应该认为隐喻的使用构成了这个语篇的

文体特征”(胡壮麟, 2004:157)。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往往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

辞,1980,莱柯夫和约翰森在其作品《我们依以生活的隐喻》

中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隐喻,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

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Lakoff & M. Johnson,

1980:5)。“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为”

(陈嘉映,2003:329)。因此,“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

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perceptual和形

成概念(conceptualize)的工具”(束定芳,200030)。这

是一条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新途径,从而摆脱了传统的以文

学和修辞学为本的隐喻理论的束缚。

本文从认知隐喻研究的哲学角度出发,兼顾隐喻修辞学的功

能分析,对威尔逊的《篱笆》进行解读,认为隐喻作为剧中最重

要的文本特征,对展现和深化戏剧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二、篱笆之概念隐喻

莱柯夫和约翰森研究隐喻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的生活、思维

以致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概念系统。他们认为,不是语言将概念系

统化,而是概念将语言系统化。语言是由概念指挥的。冯晓虎在

总结他们的观点时借用事件和类型的关系:“日常语言中隐喻与

概念的关系与事件和类型的关系相似” (冯晓虎,2004110)

因此,隐喻应该理解为“概念隐喻”。莱柯夫和约翰森所说的隐

喻为类型层次上的概念隐喻,这与事件层次上的具体隐喻表达式

不同。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认知方式,是人们通

过一个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领域的经验。作为抽象概念的概

念隐喻是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这就是隐喻表达式,即日常生

活中的具体隐喻。例如,Argument is war(概念隐喻)。这个

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具体的隐喻表达式: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are right on target. Lakoff. & M.

Johnson, 1980:4

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叫做隐喻语篇(metaphor text),

即文学语篇的宏观结构能体现隐喻。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

个认知域的映射。莱柯夫和约翰森用喻源域(source domain

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来解释隐喻的运作机制,即用较为

具体的“喻源域”中的词汇来描述较为抽象的“目标域”。仍以

Argument is war这一概念隐喻为例。这里涉及喻源域war和目

标域argument、喻源域war的基本结构包括indefensible

attackedon target等实体。目标域argument的基本结构包

claim, argument, criticisms等实体。于是,在隐喻的认知

系统内,两个义域的实体构成了对应关系。这样argument具有

war的特点的意蕴就表现出来。表示政治的词语与表示战争的词

语搭配,在思维和观念上形成了隐喻“争论是战争。”

在《篱笆》中,篱笆墙这一隐喻具有支配整个语篇脉络的作

用,因此全剧是隐喻语篇。贯穿全剧的概念隐喻就是Human

relationships are fences。其中的目标域为Human

relationships,而喻源域为fences。剧作家通过人物及围绕人

物的事件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充满藩篱”这样的基本

概念隐喻。他虽然没有创造这个概念隐喻,但他在此基础上,结

合剧情,创造出不同的概念表达式,即:Race relationship is

fence./Father-son relationship is fence./Husband-wife

relationship is fence. 在这三个概念表达式中,同样存在两

个义域间实体的对应关系。

三、喻源域与目标域

目标域Human relationships包括三个基本结构实体:race

relationship, father-son relationshiphusband-wife

relationship。喻源域始终是fence。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三种目

标域出发,探讨剧中种族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问题体现的

藩篱特性。

1.种族关系

威尔逊在《篱笆》开始的时候这样介绍1957年时的社会历

史背景:这里“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梦开始和实现的地方……而

非洲奴隶的后代在这里却没有得到那么多的欢迎和机会。”

Wilson, 1996:944)事实上,黑人处处受到不平等待遇。这在

《篱笆》中有多处非常明显的体现。开场伊始,特洛伊与好友博

诺喝酒聊天时提到他向老板兰德先生提出的质疑:“凭什么?凭

什么白人可以当司机,而黑人就只能搬垃圾?……怎么回事?我

就不算人吗?你觉得只有白人才有能力开卡车。这又不是文书工

作!谁都能开卡车。你凭什么非让白人开车,黑人搬垃圾?”

(Wilson, 1996:945)而兰德先生用一句“去找工会吧。”把特

洛伊打发掉了。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听到兰德先生自己的声音,

是通过特洛伊的转述了解到事情经过,但是由于生活中有太多类

似场景,因此特洛伊描述的黑人被压迫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事情显

得平实又让人信服。

特洛伊曾是非常有才华的棒球运动员。但是由

于肤色,被剥夺了参加联赛的机会。与他同期的黑人棒球明星生

活现状也都相当比较凄惨。他在与妻子谈论此事时,直指当时不

平等的体育参与体制:“如果你真有本事,他们就该让你打球。

不应该在乎你的肤色” (946)。正是由于特洛伊有切肤之痛才

会发出这样发自肺腑的感慨。黑人在白人主流社会中处在被隔离

到边缘的内部殖民状态,想要赢得一席之地是非常艰难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戏中没有一个白人角色出场,但不可否

认他们的影响是弥漫在各处无所不在的。白人缺席的在场反而更

加证明隔开黑人和白人种族关系的是一睹不可跨越的篱笆墙。

人可以在墙里墙外闲庭信步,而黑人只能被困在篱笆墙内,不可

越雷池半步。

在白人和黑人之间有一条无形篱笆墙,它使黑人虽然身为美

国人但是不能享有美国白人所能享有的自由。黑人民权运动活动

家杜波依斯把这样的经历解释为‘双重意识’,即既意识到自己

是一个人,但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在美国受围攻的黑人。这也

许就是本剧题目“篱笆”的寓意——黑人四处碰壁,种族关系就

如同篱笆,阻碍黑人得到应有的权利。黑人难以逾越白人在各个

领域强势的藩篱。

“Race relationship is fence.”这一隐喻表达式奠定了

全剧的基调,将“Human relationships are fences.”这一概

念隐喻具体化。

2. 父子关系上的藩篱

特洛伊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常对他毒打,因此十几岁的

特洛伊就离开了家。特洛伊与前妻的儿子莱恩斯年幼的时候,

洛伊就锒铛入狱,所以莱恩斯几乎没有得到父爱,长大后一心追

求自己喜欢的音乐,却被父亲嗤之以鼻。二儿子考利同父亲一样,

也有很高的运动天赋,被一所大学的橄榄球队录取,并取得了奖

学金。但是特洛伊因为有自己的前车之鉴坚决反对儿子从事在他

看来没有任何前途的体育运动。考利赌气决定离开家,参加海军。

作为儿子,特洛伊、莱恩斯和考利都与他们的父亲间有一堵篱笆

墙。而他们长大成人都是从迈出离开父亲的那一步开始的。父子

关系具有微妙的双向性。一方面,作为父亲,特洛伊和特洛伊的

父亲都做具有相当的责任感,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们在这

方面对儿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暴戾和固执

又将儿子驱逐出自己的世界。Harry J. Elam认为,威尔逊“创

造了特洛伊这样一个对家庭有高度责任感的高大的形象,尽管他

只是一意孤行地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家庭责任,而他对家庭责任的

理解使他没能看清他的所作所为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Elam, 2005:325)然而也正是这种一意孤行无形间建立了父子

间的篱笆墙。

“Father-son relationship is fence.”这一隐喻表达式

深化了“Human relationships are fences.”这一概念隐喻。

3. 夫妻间的藩篱

夫妻间的藩篱主要体现在特洛伊私生女的问题上。在第二幕

第一场,特洛伊对妻子罗斯坦白了自己的婚外情。他解释说与情

人在一起使他可以逃避现实且有成就感,有打棒球时“偷二垒”

的感觉。他把与情人的关系看成荣耀的棒球成就。而罗斯则斩钉

截铁地说,“我们说的不是棒球!”(Wilson, 1996:960)夫妻

双方在私生女这件事上有争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事物的认

识角度也是有分歧的。这种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在第一幕第一

场就有体现。特洛伊对好友博诺夸口说自己常与死神搏斗,罗斯

反驳说那是特洛伊根据自己1941年的肺炎的经历胡编乱造的,

而且每次特洛伊讲这个故事,细节都不一样。特洛伊不管不顾,

继续对博诺讲自己与死神的搏斗。罗斯只好以最简短的方式予以

回击:“胡说!”(948

在第二幕第三场,特洛伊把私生女接回家。善良的罗斯见孩

子可怜,同意收养,但对特罗伊说,“从现在开始…..这孩子就

有妈了。但你没了老婆。”(963)至此夫妻间的藩篱达到了顶

峰。一直到最后特洛伊死去,这样冰冻的关系才没有得到缓和。

“Husband-wife relationship is fence.”这一隐喻表达

式丰富了剧中的概念隐喻。

威尔逊将人与人关系(目标域)细化为种族关系、父子关系、

夫妻关系三个实体,并分别描绘了各自的藩篱(喻源域)特性,

将概念隐喻纵向推进。

四、打破藩篱(喻源域)的武器——爱

在表达“人与人的关系是藩篱”这样的概念隐喻的同时,

作家并没有一味地着眼负面事件及悲观怨恨的情绪,而是积极地

建构生活在藩篱中的人们自强的形象。威尔逊认为:“我们都是

美国白人的偏执行为的受害者。我的任务并不以受害者的身份作

出反应。无论社会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投入与生活之中,与之

搏斗,并试着从中找到意义”(里昂斯, 2004:102)。例如,特

洛伊的弟弟加百利就是受害比较深的一位。他是二战的老兵,

争留在他脑部的金属片扰乱他正常的思维和行为。他看上去如孩

童般天真,对哥哥特洛伊关心备至。他坚信自己就是大天使加百

利。加百利对每个人都有爱,他用自己的政府补偿金帮助哥哥买

下房子,他对每天操持家务辛勤善良的罗斯赞美……加百利是一

个聪明的傻瓜,他比其他人更懂得生活的真谛。他最能显示黑人

作为受害群体对生活的勇敢和坚定。加百利是爱的化身,他是维

系家庭成员的纽带。

剧作家表现的另一种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布鲁斯音乐。在第一

幕第四场,特洛伊首先唱起了他父亲当年经常唱的老歌。第二幕

第四场,特洛伊因为私生女的问题与妻子罗斯冷战,再加上工作

上并不顺利,心情沮丧,此时又唱起了这首老歌。在最后一场,

特洛伊的儿子考利从海军部队回家,由于多年与父亲结下的积怨

本不想去参加父亲的葬礼,但是当特洛伊的私生女瑞内提到家中

老狗Blue的时候,考利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他父亲的歌。瑞内也

跟着一起唱。唱完歌,考利改变了想法,决定去参加父亲的葬礼。

因此这首歌具有深层的象征意义,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唱这

首歌表达了不同的意蕴:一方面它将一家人联系在一起,他们摒

弃前嫌,相亲相爱;另一方面,它在一出戏里将黑人的历史和现

在、记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因此这首歌更具有文化仪式的作用,

它是对父亲,也是对黑人民族文化的记忆、尊敬和膜拜。是对黑

人种族的自我认可,是打破种族藩篱的重要一步。

黑人的自尊、自重、人间爱是剧中倡导的推翻种族间藩篱的

良药。这个思想与马丁·路德·金倡导的民权运动非暴力方针不

谋而合,也体现了威尔逊一贯的黑人民族主义观念。同时,父子、

夫妻间的藩篱最终也必将只能由爱来打破。

五、结语

通过篱笆贯穿始终的隐喻,威尔逊传达了“我们生活在各种

藩篱中,而打破藩篱的最佳武器是爱”这样的理念。对该剧重要

概念隐喻及其目标域、喻源域的解读,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隐喻

的哲学概念,而且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剧的主题与意义。

现代装修效果图大全2013图片-室内房屋装修管理办法

《篱笆》的隐喻解读-最新文档

更多推荐

篱笆网论坛老干部闲聊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