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厨房才实用-车库卷帘门

2023年4月24日发(作者:100平方米房子贴墙纸多少钱)
龙源期刊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者:王晓萍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8年第05期
【关键词】观察学习;替代强化;适应性行为;不适应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0-0038-04
【作者简介】王晓萍,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南京,211171)副院长,教授,南京
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中学生心理辅导”“儿童发展”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强调儿童的行为是通过外部环境控制而产生,无论是强化、惩
罚还是消退,都直接作用于个体,该理论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学习不仅
仅发生在直接作用的操作条件反射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听别人讲述等方式间接学习,而且社
会行为的学习更多是依靠观察学习完成的。如,老师在课堂上表扬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对该
学生来说是直接强化,而对班上其余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间接学习,即班杜拉所说的观察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儿童的内在认知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正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斯金纳
的操作学习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一、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在班杜拉看来,儿童的大部分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生活中的榜样来进行的,那么,榜样
的行为是如何被儿童习得的呢?班杜拉认为这种学习并不需要斯金纳所强调的直接强化,而是
替代强化的结果。我们通过班杜拉的经典实验——攻击性行为的实验(Bandura,1965)来了
解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的基本原理。
班杜拉的攻击性行为实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暴力影片泛滥成
灾,人们担心这些影片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暴力片究竟对儿童有没有影响?有多大的影
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班杜拉开始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如何习得的。班杜拉和他的助手
们设计了“波比娃娃”实验,这个实验得到了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支持。研究选择了幼儿园
66名4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参加实验的孩子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2人,男女各半。实验
中,研究者首先让这些儿童观看录像。录像中有一位成年女性对着一个1.5米高的充气娃娃进
行攻击,这位女性就是儿童观察的榜样:她一边用木槌打娃娃的头,一边大喊“好、好……
打、打……”持续10分钟后,录像中的女性停止了攻击行为。接下来,三组幼儿分别看到三种
不同的结局:
第一组儿童看到影片中另外一个成年人用糖果和点心奖励了打充气娃娃的成年女性,我们
把这组称为榜样奖励组;第二组儿童看到影片中另外一个成年人对打充气娃娃的成年女性进行
岗亭厂家-家用取暖器哪种好

更多推荐
单向玻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