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石-股票收益管理app

2023年9月17日发(作者:邵循正)
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一定时期内将成为常态2014-12-31
以市场为导向驱动稳粮增收提质增效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张合成
2014年我国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粮食价格在国家有效调控
下稳中略涨,棉花、油料、食糖持续下跌,鲜活农产品季节
性波动。在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延续下跌态势的背景下,农
产品国内外价格全面倒挂,进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未
来一段时期内国际农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进口价格“天
些产品一度高于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具体表现为:
部分品种价差(国内农产品市场价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
岸税后价的差)逐步扩大。大米、小麦、玉米三大谷物2014
年11月价差分别高达每公斤1.08元、0.58元、0.52元,均
比2013年有所扩大。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供求形势等因素,
预计6~8年后可能突破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
部分品种价格倒挂由波动性转向持续性。上世纪90年代前
后,国内粮食价格在“双轨”体制下形成,部分品种就曾高
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入本世纪以后,国内外粮食价差有所缩
小。随着2004年我国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特别是2006年
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粮食国内外价格倒挂开始持续,
由部分品种倒挂转向全面倒挂。新世纪以来,猪肉、小麦、
食糖、棉花国内外价格陆续开始倒挂,2013年7月大米、玉
米国内价格开始持续高于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2014年粮
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呈现全面倒挂态势。预计明年全球多
数农产品产量仍将处于高位、市场供给充足,加之全球经济
复苏缓慢,能源等大宗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农产品食物需求
和工业需求增长都较为缓慢,价格短期内将处于低位,国内
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仍将持续,价差甚至还有可能扩大。
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低和
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直接原因是关
税、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措施不足。由于资源条件制约,目
前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仅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欧盟
的1/40、美国的1/400。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年我国农业
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4%。我国农业
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2006~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
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
11.6%、13.1%、12.0%。同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平均关税
只有15.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放弃了贸易特殊保
障机制,国内农业补贴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
近年来国际海运费用不断下降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助推了国
内外价差扩大。
应对价格倒挂应有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三条底线
价格倒挂将对我国农业发展全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适
度进口”有利于缓解日益趋紧的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但另一
方面,价格倒挂刺激进口,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形
成“天花板”,加之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持续刚性上
升,对农民种粮增收形成双重挤压。在当前条件下,负面影
响更为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综合运用配额管理、贸易救
济、进口产品用途管制、检验检疫、“绿箱”补贴等手段,
防止价格倒挂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守住农民收入、口粮
生产能力、重要农产品供给三条底线。
从治本角度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
推进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总结好价格改革的经验。
探索保险、贷款等市场化方法,全面构建农民收入风险防范
“安全网”。加快构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市场调控体系,通
过强化国内储备调节、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防止价格大起大
落。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开展农业展望活动,发挥消
费导向作用。
三是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快开
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构建以国家级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
田头市场为节点,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国家农
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同大型电商平台
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
+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员)
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沈阳店铺出兑-藏獒在哪里有得卖

更多推荐
价格倒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