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喜临门股票股吧

2023年9月22日发(作者:于雁)
北京地铁2035年规划解读:谁是赢家、谁是失意者?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规划(2020 年-2035 年)草案前⼏天公⽰了。
这⼏天有很多讨论,经过⼀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把⼤家关⼼的重点整理⼀下。
今天想重点探讨3个话题:
•北京地铁2035规划,谁是赢家,谁是失意者;
•地铁对于房价的影响和驱动⼒;
•为什么有些经济很强的区域不积极修地铁?
北京在这个时间节点公布轨道交通规划图,可能跟最近的中央经济⼯作会议的精神有关,因为会议明确指出将适度超前
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在上⾯的规划图⾥,我们主要研究实线,虚线(预留管廊)就先不仔细研究了。这个图⾥没有的线路就更没有讨论的必
要了,没进2035年的规划,那通车得2050年了,到时候⼈在不在还不⼀定呢。
1
赢家和输家
通州副中⼼是最⼤的赢家,密密⿇⿇的线路图基本覆盖了副中⼼的155平⽅公⾥范围,每年超过千亿的投资真不是盖
的,从投资⼒度上来讲,说北京向东是没问题的。
城市副中⼼站是最⼤的站点,运河三⾓区是地铁线路最密集的区域,这跟运河商务区的定位是相匹配的,我们依然看好
运河商务区周边的区域。
昌平的回天地区也是⼤赢家,回天区域有多个重要的线路和节点。
朱⾟庄站未来是三线换乘点,昌平线、8号线和三城联络线。
三城联络线与北部联络线合并建设,连接海淀、昌平、顺义和怀柔四区,该线路将串联三⼤科学城。
线路北起怀柔北站,主线南⾄清华园站,⽀线西⾄永丰站,联系中关村科学城、 未来科学城西区、未来科学城东区、怀
柔科学城、北京⾸都国际机场、国家会议中⼼、后沙峪、顺义新国展等重要城市节点。
这条线路意义重⼤,通车之后,连接北部重要节点,北京北部可以⾃成⼀体。
新龙泽站,13号线分拆之后,新龙泽将成为超级码农科技园专线,直通西⼆旗、上地、马连洼、后⼚村和望京,将来还
能跟19号线换乘。
天通苑东站,未来是三线换乘站点,远期是四线换乘。17号线,13A在建,17⽀线⼤概率进⼊三期规划,可能较早通
车。⽽虚线(预留管廊)则是从天通苑东---北苑---安⽴路----中关村,将来可以连接未来科学城与中关村。
东坝也算赢家,东坝区域的6条地铁线全部是实线。从规划图可以看出,沿着东坝⼤街的换乘站最为密集。这个区域,
有3号线、12号线、20号线、32号线、22号线、M101等6条线路连接。
顺义新城(临河-仁和区域)也是赢家
顺义这么多年,其实只有⼀条15号线,⽽⼤⼒开发的新城,远在6环外,如果没有地铁就是孤岛。这次规划中,我们可
以到临河-仁和区域,形成了多条线路的连接,有R4(M20)、三城联络线,另外还有S6线和京承铁路,15号线也将东
延⾄杨镇。
海淀北部是地铁规划的输家
规划图中,19北延(新龙泽以北)、19⽀线(清河站以北),以及三城联络线的中关村⽀线都是虚线,属于远期预留廊
道,⾄少要2035以后了。
此前我们⾮常期待的⼏条⼭后地铁线路都落空了。海淀⼭后的⾃贸区、科技园区密集,论产业和经济体量,多建⼏条地
铁并不为过,但现在规划明显落后了。
海淀为什么修地铁不积极呢?我们在后⾯再⼀起分析原因。
亦庄河西也是地铁规划的失意者
亦庄河西是亦庄开发区的后花园和居住区,⼩区⾮常密集,近些年来,亦庄也不断增加规划商业和教育配套,区域板块
⽇渐成熟和宜居。这个板块,唯独缺的是地铁。
但是很遗憾,这个区域仅有⼀条虚线路过。
同海淀⼭后类似,亦庄开发区经济体量巨⼤,但对于修地铁并不热衷,只是搞了个很鸡肋的有轨电车。后⾯我们⼀起分
析。
西红门东(京开东)是地铁规划的输家
以⾼速为界,京开东和京开西简直是两个世界,京开西有完善的配套,西红门区域已经形成商圈,京开东除了卖地和⼩
区,配套远不成熟,居民期待19号线南延设⽴西红门东站可谓是望眼欲穿。
不过很可惜,西红门东⼤⽚住宅的居民翘⾸以盼的地铁没有了,19号线南延线路改变了。
如果说海淀⼭后和亦庄河西都算是职住平衡的区域,都有产业和其他配套⽀撑,地铁对于它们来说是锦上添花,那对于
西红门东区域来说,地铁就是雪中送炭。
现在,从华润刚亮相的西红门橡树湾,到过去的⼀批限竞房,再到星光影视城⼀⼤⽚,中期都看不到交通改善的希望。
对于西红门锦上添花的是,9号线郭公庄将延伸连接西红门。
说完了地铁规划赢家和输家,其实本次规划图中其实还有不少亮点,⽐如14号线的善各庄,会西延跟13号线的北苑站相
连,直接打通新北苑和望京区域,这对于新北苑来说也是锦上添花的⼀笔;还有南中轴的新地铁线路等等,限于篇幅,
不⼀⼀赘述了。
2
地铁与房价
我们认为,地铁对于通勤出⾏的意义很⼤,但对于房价的驱动作⽤已经很⼩。
很多急需地铁的区域,即使地铁建设已经开⼯甚⾄通车,也没有拉动房价。
⽐如⼋通线和⼀号线贯通之后,沿线房产的价格基本没动;3号线修了那么多年,望眼欲穿,眼见快通车了,对沿线朝
阳区域的房价也没影响。
天通苑东区需要地铁吧,⽽且天通苑东站是3线换乘的⼤站,17号线2022年开通,旁边的房价还是4万+;通州的22号线
(平⾕线)开⼯,沿线的房价也没动,有的⼩区甚⾄不涨反跌。
这样的例⼦还有很多。
2010年之前,地铁对房价的推动⽐较明显,尤其是近郊或者急需地铁的地⽅。
当时这种房价驱动⼀般是3次,规划落地涨⼀波,开⼯涨⼀波,通车涨⼀波;涨幅很明显。
现在地铁对于房价影响⽇渐变⼩的原因,⼀是时⾄今⽇,地铁遍布全城,不算稀缺,想换个地铁房很容易,有很多选
择;⼆是其他因素排在了前⾯,⽐如:学区、产业配套、⼩区品质等等,对房价的影响更⼤!
我们可以看到,回龙观的经适房,有龙X苑距离地铁很近,房价也不过5万,⽽乘坐地铁不⽅便的⾦域华府(需要过
G6),反⽽是昌平房价的天花板,单价冲到8.5万+。
我们也可以看到,海淀⼭后有的楼盘远离地铁,不影响房价达到8.5万;没有地铁的亦庄河西,也不影响亦庄⾦茂府的
⼆⼿房卖到9万+。
究其原因,这些区域或者⼩区,都是周边的学区、产业或者品质这⼏个因素相对较强。
3
为什么强区不积极修地铁?
很多⾮热点地区、没什么钱的区也能⼤量修地铁,海淀⼭后、亦庄河西这样居住⼈群多,产业强⼤的经济强区,为什么
修个地铁那么费劲?
⾸先,地铁造价⾼昂,⼤约每公⾥耗资10亿,城市轨道交通报建过程中,报建、报批流程复杂、周期长,尤其是线⽹规
划、建设规划和可⾏性研究这三个阶段。
各区报建的线路,需要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设置,各区⾃⼰盖个⼤悦城、龙湖天街,引进个⼗⼀学校、⼈⼤附,要
⽐修个地铁更简单,不涉及统筹的问题。
⽽地铁线路也有优先级之分,有重⼤建设计划的线路优先级会更⾼,⽐如冬奥相关的线路、副中⼼建设的线路会优先,
没有依托于重⼤建设计划的就得往后排。
就海淀北部来说,缓解东西向的交通压⼒优先级⾼于南北向的交通压⼒,因此三城联络线会优先于19⽀,19北延和中关
村线。
第⼆个,不着急修地铁也可能是区政府⾃⾝的考量。
城市管理者和当地政府,最终都要回到⼀个最本初的出发点,就是为⾃⼰的纳税⼈服务,还有产权统筹、财务平衡的问
题。
具体来讲,⼀个规划是否有效拉动了辖区内的就业,还是它的员⼯都是住在其他区、只是过来上个班?或者反过来在外
区⼯作纳税、在辖区内居住?它是不是有效带动了区域价值(尤其是房产价值)的提升?
亦庄河西和海淀北部,本来就居民众多,公共配套略显不⾜(包括商业、教育、医疗等等资源),是否并不欢迎在外区
上班纳税、到辖区来居住、争夺优质公共资源?
上班纳税、到辖区来居住、争夺优质公共资源?
所以我猜想亦庄河西和海淀北部都想打造独⽴的闭环区域,往城区或者其他郊区修地铁并不是重要的事情。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范本-有关锌的股票有哪些

更多推荐
杨镇二手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