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平授)
整理与收纳—整理图书(教学设计 )四年级全册劳动通用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参与“整理小书柜”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2、学生在分类整理、设计创意标签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勤于动手、思考创新的劳动精神。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整理小书柜”的劳动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4、学生在整理书柜活动中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阅读的生活习惯,提高劳动素养。
教学重点:整理图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设计创意标签。
教学准备:书籍、标签纸、笔、手工剪刀、胶布
教学过程:
一、看看讲讲
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拍照上传“我的小书柜”图片,搜集选取其中的典型代表,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书柜是什么样子的,留意观察他人整理书柜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我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是怎样找书的?我有什么整理的小秘诀?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素材现身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亲切而有说服力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互相学习,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亮点,感悟
整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参观发现
带学生去参观学校的图书馆,让学生发现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馆里的书比教室里的书摆放的更整齐,并且都贴有标签,还是按类别来摆放的,再通过同学分享的图书的摆放方法引出图书分类的标准。
1、 按书的尺寸分:把相同尺寸的书放一层,如第一层放尺寸最大的书,第二层放尺寸小一点的书;
2、 按书的厚薄分:同一厚度的书放一层;
3、 按书的类型分:故事书放一层,科普书放一层,图画书放一层,教科书放一层;
4、 对按书的喜好分:把喜欢的书放在方便 好拿的地方。
三、巧手工作坊
按步骤详细讲解操作技巧。
第一步,“分类整理”。在教授“分类整理”时不要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标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分类标准,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步,“为每本书贴标签”。通过之前给学生展示学校图书馆所用的标签,讲解标签上的内容,标签可以有一下及部分内容:书名、购买年份、喜爱程度、未读和已读等等。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内容可个性化,体现自身创意,也可以加入生动形象的图画,发挥各自特长。
第三步,“在书柜上贴标签”。为了让标识更醒目,指导学生根据分类标准,设计标签,贴在书柜上做为小记号。
三、劳动奥秘我来讲
让学生先说说他们在使用小书柜时遇到的烦恼,导入“整理书柜小秘诀”话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各自的整理方法,教师也可跟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
四、作业布置
鼓励学生回家实践操作,自主整理书柜,并拍摄整理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并在家长群设置“空间大变身”相册,让学生上传对比照片,分享展示各自的劳动成果。
五、总结提高
学会整理图书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整洁,也让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减轻爸爸妈妈的家务负担,真是一举多得呢!

更多推荐
学生,整理,劳动,书柜,图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