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a-股票最好的时候是哪年

2023年10月5日发(作者:唐涤生)
2023年房地产市场
集中度分析报告
目 录
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政策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集中度加速提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融资优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区域深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运营效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发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海外集中度提升始于市场饱和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龙头企业保持扩张节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一二线城市率先集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2023年被我们称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元年,经历了行业冰点的
转折,因融资能力以及企业背景的差异,龙头企业相对与中小企业的
优势日趋悬殊。我们曾指出,在行业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的情形下,行
业集中度提升速度趋缓,相反在政策调控时期,则会加速行业集聚。
对于房地产调控持续已是市场一致预期,在市场经历了半年多的复苏
期后出台的新国五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预期,因此至13年一季度末,
房地产行业强者愈强的格局愈发显著,且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随整个
房地产行业利润中枢下移而持续。
1、政策环境
3月底新国五条的出台表明管理层对于房地产成交持续回暖、价
格回升态势的警示。除了对于既定政策从严执行的要求之外,以调整
二手交易环节个税缴纳方式以提升持有环节成本。我们认为一旦严格
执行中期而言对于投资性需求的影响不可忽视。信贷方面自去年三、
四季度出现流动性放松,在此带动下房价也从而出现明显上行趋势。
但近期包括上海等各地已经出现信贷收紧现象,同时银监会8号文件
的出台也极有可能释放融资成本见底信号,多方角力再次说明行业利
润中枢下移的方向仍然未变;在此趋势下,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仍是确
定性最高的机会。
2、集中度加速提升
从2023年至13 年一季度数据来看,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
速度进一步加快。2023年TOP10 销售额市场占有率11.5%,提升1.5
个百分点,而13 年一季度TOP10 市占率提升至14.9%,即比2023
年上升3.4 个百分点。相对于08、09 年时期占有率提升一倍,同时
TOP10 以及TOP20 销售额门槛同比近乎翻倍。
经历了11 年16 家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的高峰,2023年房地产
行业的并购仍然十分活跃,2023年至今又有多家A 股上市房企退出
房地产行业,包括万方发展以及绿景控股,此外中茵股份进行定增为
非地产项目再融资以褪去地产属性——行业两极分化特征明显。
二、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龙头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突出表现,我们主要从融资优势、
区域深耕能力最后体现为运营效率几个方面直观感知。
1、融资优势
龙头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优势显著。以万科为例,整体资金成本在
11 年历史高点仍控制在9%以内,信托成本也控制在12%以内,且流
动性一旦放松即立刻回归至6%的水平,而中小企业11 年信托利率
多处于15%-18%。
融资成本也是国企以及内房股企业在第一第二梯队的排位中占
据优势的主要因素。
通过比较A 股中主要房地产企业2023年资金成本可知,国企融
资优势显著,整体资金成本为7.2%,与民企相较低2.2 个百分点,融
资上的优势可解释国企整体扩张步伐高于民企。
整体来看内房股的市场表现优于A 股企业,13 年一季度销售额
前十位中占据6 位,而A 股企业仅有2 家。
从融资角度,A 股企业受制于房地产调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受限,而内房股则有更大的杠杆空间,尤其随12年市场回暖,内房
股近期在港股市场融资频繁,且融资利率来看,销售额位列TOP20 的
企业融资成本均低于8%,与A 股整体融资规模以及利率相较,彰显
龙头企业与港股市场融资优势。
2、区域深耕
随着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下滑,主流运作逻辑以量为纲,用以考量
公司的扩张能力与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公司区域深耕的能力。可看出所
有扩张中的龙头企业在城市进入的节奏和渗透程度都非常理想。
万科、保利、中海等企业在各区域的布点已经逐步完成,新区域
扩张速度已经略有所减缓,但龙头企业在进入城市的市占率均有上佳
表现。以14 个一二线城市作为考察区域,其中万科在所有样本城市
中均是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市场排名均值为6-7 位,其次是保利地产。
整体来看,龙头企业单城市销售额大多数在20 亿左右。
3、运营效率
在板块毛利率走低、行业净负债率维持较高位的情况下,对于公
司盈利能力更多的考验来自内部管控以及周转效率。而正因为此前所
分析龙头在融资以及深耕上的优势表现,直接体现为企业具备更高的
运营效率。龙头企业营业利润与期间费用的比例均值为5.5 倍,远高
于行业平均水平2 倍,总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3,同样与行业均值0.26
存有优势。
三、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发展趋势
1、海外集中度提升始于市场饱和期
我们参考过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行业周期,美国房地产集中度提升
始于1989 年。1989 年美国人均房屋栋数达到0.43 栋后,其市场进入
相对饱和的状态,而此时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开始逐步提升,2023 年
后集中度进入加速提升的阶段,前五大开发商市场占有率由8%升至
2023 年逾20%,达到顶峰。随后行业进入萧条期,集中度开始下滑。
我国目前的城镇户均套数为1.03 套,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
套,尽管整个行业未达饱和状态,但是鉴于龙头企业的在调控市场下
所具备的优势,行业集中趋势已然显现。目前前五大开发商市场占有
率达9%,参考美国市场曾经达到的行业集中度,我们认为龙头企业
还有相当可观的成长空间。
2、龙头企业保持扩张节奏
龙头企业从拿地、新开工以及融资战略上来看仍然保持扩张节
奏,由此也为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十大房企自2023
年下半年起拿地策略开始激进,在40 个大中城市出让面积中占比也
明显上升。其中万科、保利以及龙湖地产尤为突出,拿地面积同比增
幅分别达870%、136%和238%。
以企业销售速度作为量纲,龙头企业2023年补库存速度基本与
11 年一致,万科、保利、中海等公司新增项目储备与当期销售面积
之比约为1.5 倍,与新开工面积大致相当,而购地款占当期销售额比
例均在40%左右,其中保利、中海购地款占比同比分别上升5 个百
分点和10 个百分点,可见其扩张节奏有所加快。
新开工方面,龙头企业在积极市场表现高于增速,同时弱市下低
于市场降速的趋势更为明确。保利、万科、金地2023年同比分别下
降1%、6.2%以及8.2%,仍然低于全国新开工同比11.2%的降幅。
对于扩张中的融资需求,我们关注到龙头企业在具备成本优势的
前提下存在加大杠杆的表现。一方面,少数股东权益占比整体持续上
升,我们认为今后缺乏运营优势的企业以投资商的身份参与房地产市
场,而主体开发由龙头企业掌控的现象会进一步发酵。
另一方面,诚如此前我们所分析内房股的融资优势,今年来内地
龙头企业也在纷纷谋求参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其中万科、金地以
及万达均以收购的形式获得香港壳资源,构建新的融资平台,其中万
科、金地在2023年还分别进行了一轮发债,万科所发中票年利率仅
2.36%,成本优势显著。另外旭辉集团IPO 成功又重新打开内地房企
赴港上市的闸口。
3、一二线城市率先集中
分区域来看,一二线城市率先体现集中趋势,这主要源自市场更
为成熟,竞争程度更为充分。2023年房企TOP10、TOP20 在一二线
城市占比分别达20.11%和25.88%,同比上升4.1 以及4.7 个百分点,高
出全国总体占比水平约15 个百分点。
从2023年并购案例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发
生的并购案例数量以及并购金额均高于其他省份,其次是近期供应量
明显上升以及竞争足够充分的区域,如湖北、江苏、重庆等地区。我
们认为随着市场投资性需求比重进一步下降,这些区域的集中趋势将
进一步显现。
2023年胰岛素行业
分析报告
目 录
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
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
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
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
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
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
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
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
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 型和II 型两种,I 型
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 型糖尿
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
在90%以上。
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
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
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 万。巨大的患者
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
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
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
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
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
潜力。
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
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
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 年代,丹麦诺和诺德
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
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 年
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
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
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
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
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
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
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
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
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
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
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
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
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
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
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
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 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
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 型糖尿病患者,
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
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
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
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
等方面来降低血糖。
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 细胞在药品刺激
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
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
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
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
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
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
的过程之中。
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
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
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
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
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
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
凌晨3-4 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
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
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
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
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
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
显的波峰与波谷。
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
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
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
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
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
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
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
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
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
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
下面表格。
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
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
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
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
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
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
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
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
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
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
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
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
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
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 型和II 型,I 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
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 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 型糖
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 万人。II 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 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
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
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
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 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
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
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 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
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 型糖尿病患者8,200 万人,那
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 万人。
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
万。
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
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
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
(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
以上的市场份额)。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
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
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
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
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
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
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
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 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
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
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
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
天的费用。
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
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胰岛素内市
场容量进行测算,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
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
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二代胰岛素,目前基层农村患者约占糖尿病患
者的一半,如果假设基层患者全部使用国产二代胰岛素,那么其市场
容量应该在200 亿元左右。
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市场对于糖尿病市场的潜力,以及胰岛素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
已经没有太大分歧,市场的分歧点在于三代胰岛素出来之后,二代胰
岛素的市场是否会被逐步替代,二代胰岛素基层放量的逻辑是否成
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三代胰岛素与二代胰岛素目前面对的患者群
体重叠部分较少,三代胰岛素主要在一线城市进行销售,而二代胰岛
素主要面向基层市场。目前总体市场情况应该是一线城市在逐步用三
代替代二代,基层市场再用二代替代一代,一代逐步淘汰。外资企业
仍集中在一线城市,通化东宝等国内企业面向基层市场,市场的分层
使得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我们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三代胰岛素的增速与通化东宝
二代胰岛素的近几年的增速做了一个对比,虽然三代胰岛素增速较二
代胰岛素快,但通化东宝20%以上的增速仍高于胰岛素行业平均15%
的增速,同时我们注意到诺和诺德自己的二代胰岛素每年仅保持了个
位数的增长,与通化东宝相差较大。据此我们认为外资企业三代胰岛
素高增长主要是对自身的二代胰岛素在高端市场进行了替代,而通化
东宝主导的基层市场受影响较小。
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胰岛素在基层推广,除了疗效,患者最为关心的是医保报销。目
前第一代动物胰岛素由于便宜并且属于甲类医保,在基层市场仍占据
一定份额,但由于疗效欠佳,已经逐步被淘汰,未来的市场主导将主
要是第二代与第三代胰岛素。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第二代胰岛素与部分第三代胰岛素
均为医保,但是第二代胰岛素没有使用限制,报销范围具有显著的优
势,这为其在基层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在国内市场,二代胰岛素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这使得其在基层
的推广会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医保的负担也更低,推广受到政府的支
持。从前面的表3 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产二代胰岛素较进口产品便宜
近20%,而三代胰岛素较二代胰岛素贵近60%,这也使得各省基药物
的增补目录倾向于二代胰岛素,有利于二代胰岛素在基层的推广。
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对于胰岛素在基层的市场空间,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讨
论,对于市场潜力已经不存在太多的疑问,下面我们探讨胰岛素消费
的另一关键因素—医生。由于胰岛素的使用会产生低血糖的风险,对
于医生学术水平要求较高,胰岛素向基层推广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基
层没有没有足够多的合格医生来处方胰岛素。但随着胰岛素企业学术
推广的推进,基层内分泌科的医生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层处方
医生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我们对内分泌科医生的访谈来看,胰岛素的处方还具备一大
特点,就是医生一旦给病人处方某个品牌的胰岛素,如果病程没有发
生太大的变化,医生一般不会主动更换胰岛素品牌。这是因为病人对
每个品牌的胰岛素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使用现有品牌能够较好
的控制体内血糖,医生没有必要冒风险去更换产品。对于基层的胰岛
素市场,谁掌握了更多的医生资源,谁就能掌握庞大的消费市场,因
此企业在基层的提前布局尤为关键。
以通化东宝为例,公司目前已经覆盖了90%左右的地市及县城,
并与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合作开展“蒲公英行动
——中国糖尿病基层医生培训项目”,至2023年,在全国26 个省市
建立糖尿病基层培训基地,培训3000 名地县级内分泌科医生。
2023 年4 月7 日,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 “中国糖尿病诊疗基层行项目”开始启动。
预计到2023 年,中国糖尿病诊疗基层行项目将覆盖全国800 个县、
市的基层医院,活动将培训10 万余人次的基层医生,患者教育40 万
人次。项目完成后,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管理及治疗水平将大幅提
高,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基层糖尿病防治及管理水平。
我们认为基层胰岛素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两个条件均已具备:一个
是广阔的市场,另一个是有能力处方产品的医生。并且根据我们前面
的分析,二代胰岛素将成为基层市场放量的主力品种,通化东宝等提
前布局基层的企业将在这一机遇中充分受益。
阳江房产-如何开通st股票交易

更多推荐
开发商排名
发布评论